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的图片

疹,汉语一级字, 读作疹(zhěn),其字本义是病人皮肤上起的很多的小疙瘩,通常是红色,小的像针尖,大的像豆粒,如丘疹、疱疹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疹

部首; 疒

五笔; UWEE

仓颉; KOHH

郑码; TOPD

字级; 一级(2030)

平水韵; 上声十一轸

异体字; 疢 胗

注音; ㄓㄣˇ

总笔画; 5+5

结构; 左上包围

造字法; 形声

基本字义; zhěn ㄓㄣˇ

皮肤上起的小颗粒,通常是红色,多由皮肤表层发炎浸润而起:湿~。

麻~(亦称“疹子”)。风~。丘~。疱~。荨麻疹。

郑码:TOPD,U:75B9,GBK:D5EE

笔画数:10,部首:疒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5 四角号码:0012

英汉互译

anthema exanthem exanthema pox

折叠编辑本段方言集汇 粤语:can2zan2客家话:[台湾四县腔]tsiin3[宝安腔]zin3zin1[海陆丰腔]zhin3[梅县腔]zhin3[客英字典]zhin3[东莞腔]zin3[客语拼音字汇]zin1

详细解释

疹 zhěn名皮肤上起的红色小疙瘩。也指痘疮 [rash]。如:湿疹,瘙疹,瘟疹;疹粟(肌肤因受寒而起如粟一般的疹粒);疹子(麻疹)病 [disease]遂动旧疹,缠绵经月。——《洛阳伽蓝记》《康熙字典》《午集中》《疒字部》 ·疹 ·康熙笔画:10 ·部外笔画:5

《集韵》《韵会》《正韵》止忍切,音轸。《说文》唇疡也。 又《释名》疹,诊也。有结气可得诊见也。《玉篇》瘾疹,皮外小起也。《正字通》俗呼痘疮曰疹。 又《集韵》丑刄切,同疢。热病。《越语》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张衡·思赋》思百忧以自疹。《注》疹,疾也。 又《五音集韵》奴结切,音涅。义同。 又《集韵》颈忍切,音紧。唇疡也。

疾病症状

疹,证名。 ①指温热病发疹。见《伤寒九十论·发斑证》。又称疹子。《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或云头隐隐,或琐碎小粒者为疹”。“疹从血络而出,属经。”由风热郁肺,内闭营分,从血络外出所致。为皮肤上发出之红色小点,形如粟米,抚之碍手,并见发热烦躁,咳嗽烦闷,口渴,舌绛等证。

疹色以红活为佳,紫赤者为热盛,紫黑者为毒重。疹为邪气外达,治宜透发。疹出而神情清爽,为外解里和。若神志不清,系热毒炽盛,正不胜邪,有内陷之象。治宜宣肺达邪,清营透疹。《温病条辨·上焦篇》:“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

”“神昏谵语者,清宫汤主之,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亦主之。”参见斑疹条。 ②指疮疹。《丹溪心法·斑疹》:“疹即疮疹。” ③指久病。《素问·奇病论》:“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王冰注:“疹,久病也。”[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