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齒小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疏齒小檗 |
中文學名:疏齒小檗 拉丁學名:Berberis lempergiana ssp. subedentata C. M. Hu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毛茛目 科:小檗科 屬:小檗屬 |
疏齒小檗(學名:Berberis pectinocraspedon)為小檗科小檗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700米至1,900米的地區,多生于山坡灌叢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疏齒小檗
拉丁學名:Berberis lempergiana ssp. subedentata C. M. Hu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目:毛茛目 Ranales
科:小檗科Berberidaceae
屬:小檗屬Berberis
是否中國特有:是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2-3米。老枝圓柱形,黑灰色,幼枝棕灰色,具散生黑色疣點;莖刺三分叉,細弱,長7-10毫米,與枝同色。葉革質,長圓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4-12厘米,寬1.5-3厘米,先端鈍尖,基部楔形,上面微有光澤,中脈微凹陷,側脈顯著,背面干時淺棕色,中脈、側脈、網脈均顯著隆起,葉緣每邊具25-30篦齒狀刺齒;具短柄。花(10-)15-30朵簇生;花梗長1.6-2.2厘米,細弱,無毛;花黃色,直徑約4毫米;小苞片三角形,先端急尖;萼片3輪,外萼片三角狀卵形,長寬均約3毫米,先端急尖,中萼片長圓狀卵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具短突尖;內萼片長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突尖;花瓣卵狀橢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近圓形,具短尖頭,基部漸窄,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約3毫米,藥隔先端平截;胚珠1枚,珠柄與胚珠等長。漿果長圓形,頂端具明顯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果期4-8月。[1]
本種極近大葉小檗B. ferdinandi-coburgii Schneid.,主要區別在於本種葉背面干時淡棕色,邊緣篦齒狀,齒長達1.5毫米,花(10-)15-30朵簇生。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700-1900米的山坡灌叢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雲南。模式標本采自西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