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番 |
番 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文字。"番"是象形字,从采、田,是"采"的加旁字。本义是兽足。引申为更替、轮值。又引申为用来指称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及外国。[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番 [2]
拼音 fān,pān
部首 田
五笔 TOLF
仓颉 HDW
郑码 PFKI
笔顺 撇、点、撇、横、竖、撇、捺、竖、横折、横、竖、横
字级 一级(编号:2709)
平水韵 上平声十三元(fān,pān);上平声十四寒(pān);下平声五歌(bō,pó);去声十四愿(fàn)
注音 ㄈㄢ,ㄆㄢ
总笔画 5+7
四角码 20609
统一码 756A
造字法 象形字、会意字
字形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文字源流
"番"是象形字。"番"是"采"的加旁字。"采"原本象兽蹄印形。由于"采"作了偏旁,于是金文(如图1、2)另加义符"田",更清楚地表示是踩在田中的兽蹄印。古文加出蹄掌轮廓,更像兽蹄。篆文(如图6)承接金文并整齐化。
隶变后楷书写作番。《说文》:"番,兽足谓之番。从采、田,象其掌。"本义是兽足。《玉篇·采部》:"番,兽足也。或作蹯。"引申为脚掌,后作蹯。用为此义读fán。金文中用作姓氏。如《番匆生壶》:"番匆生铸媵壶。"用为此义读pān。又引申为更替、轮值。又引申为用来指称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及外国,如番邦、西番等,音读fān。又引申为传扬、传布,通"播",音读b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