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凤仙)
作品欣赏
留得残荷听雨声
秋雨滴落,轻打残荷,雨声潇潇,时起时落。风凉凉的,雨细细的,那一枝枝残荷是那么廋,像黛玉的柳腰,像婉约的小令。青褐色的茎叶,零乱地或立或卧在水面上,或摇曳生姿,或低头若眠,或临水照影,在秋风秋雨中却更见风致了。记得《红楼梦》里黛玉说过,她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却唯独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句,我想便是这般意境了。
望着风雨中的一池残荷,不由回想起它的夏天。“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的夏天是美丽繁盛的,碧叶如盖,芙蓉如面,在炎炎烈日下和淡淡的荷香中随风款摆,尽情地铺展着生命的勃勃生机与灿烂明媚。它犹如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亭亭玉立,顾盼生辉,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又让多少文人墨客赞叹咏吟。
荷风渐凉,愁起绿波,那一枝枝荷走过风华绝代的夏天,迎来了它的秋天。秋水深寒,风霜浸染,阵阵西风摇落了片片荷瓣,一夜风雨过后,菡萏香消,碧叶残败。它的茎渐渐瘦了,慢慢硬了,在秋风秋雨中,挺立着一身细瘦的傲骨。就像一个冰玉风骨的佳人,繁花凋尽,洗尽铅华,从容地走过时光的长廊,饱经岁月风霜的打磨,显出一种清冷出尘的美。这种美犹如一部心灵的经卷,需要反复诵吟,细细咀嚼,方品出其中的韵味与禅意。
听雨是一件雅事,就像一个人静坐品茶饮酒。雨打梧桐,稍显浓烈些,那愁绪太浓了;雨打芭蕉,又过于凄清,相思太沉了;雨打残荷却是恰到好处。残荷和秋雨有一场约定,秋雨不来,残荷就显得孤单,它留在湖中或池塘里,似乎就为等待一场风雨的到来。秋天的雨不太大,时密时疏,时急时缓,雨敲打在残败的荷叶上,沙沙作响,残荷便灵动而温润起来。
青褐色的茎叶浸润在雾茫茫雨水中,散发出一种迷迷蒙蒙的美,像极了江南雨巷里撑着油纸伞的女子,越发清美动人。雨打残荷,静听雨声,在湖中的凉亭里或曲桥上,或静坐,或独立;在依湖傍水的阁楼上,或凭栏,或倚窗。那雨声是清淡的,有点薄凉,又有点清欢。听雨其实是听禅,雨声是喧嚣的,内心是寂静的。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涤去了心中的尘埃,雨声反而让人安静下来,心也变得格外明亮而澄净,沉浸在无边的禅意里。听雨的人也宛如这雨中的残荷,从容面对风雨,笑看秋月春风。
每个人都会成为残荷,只要我们坚守生命美丽的本质,保持一种坚韧的精神和平静的心态,便能风雨无惧,自在淡然,就能够把一种残败的景象站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作者简介
李凤仙,河南上蔡人,中学教师,河南省驻马店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