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电影《绣春刀II·修罗战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电影《绣春刀II·修罗战场》古装武侠剧

绣春刀II:修罗战场 (2017)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绣春刀Ⅱ:修罗战场
  • 外文名:BROTHERHOOD OF BLADES
  • 其它译名:绣春刀前传,绣春刀:修罗场
  • 导 演:路 阳
  • 编 剧:陈舒、路阳、禹扬
  • 制 片 人:王易冰、张宁
  • 监 制:宁浩
  • 主 演:张震,杨幂,张译,雷佳音,辛芷蕾,金士杰,刘端端,李媛
  • 片 长:120分钟
  • 出品时间:2016年
  • 上映时间:2017年7月19日
  • 票 房:2.66亿
  • 对白语言:汉语 普通话
  • 色 彩:彩 色
  • mdb编码:tt7055592
  • 类 型:动作、武侠、古装
  •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制片成本 9000万
  • 拍摄地点:横店影视城、台儿庄古城
  • 拍摄日期:2016年4月3日至2016年7月2日
  • 在线播放平台:欢喜首映
  • 出品公司:坏猴子影业、喀什嘉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自由酷鲸影业有限公司出品。

绣春刀II:修罗战场的剧情简介

明天启七年,北镇抚司锦衣卫沈炼(张震 饰)在一次扫除乱党任务中,为救画师北斋(杨幂 饰),将同僚凌云铠(武强 饰)灭口。此后一方面要摆脱来自陆文昭(张译 饰)、裴纶(雷佳音 饰)的质疑与调查,一方面又在神秘女子的要挟下放火烧了锦衣卫经历司。裹挟在乱世,沈炼与北斋情陷其中,却越陷越深。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巨大阴谋正暗中布局。众生如蝼蚁囿于修罗场,逆鳞之战,一触即发……[1]

角色介绍

沈炼

演员 张震

沈炼是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又一次陷入权力斗争,被人陷害的他联手画师北斋杀出重围,为自己昭雪。与此同时沈炼和北斋也产生了一段情愫。[

北斋

演员 杨幂

画师北斋常以素衣亮相,她将和沈炼联手破败幕后黑手的阴谋,北斋并不是“待解救的少女“,而是洗清沈炼冤屈的关键角色。

陆文昭

演员 张译

陆文昭是镇抚司千户,沈炼的大哥,在战斗中幸存后,想要改变蝼蚁一样的贱命,这才要换个活法,走仕途。或许也是该诱因导致此人对权利的渴望接近病态。[

裴纶

演员 雷佳音

聪明圆滑、有情有义,乱世下依旧保持一份侠骨,一心为兄弟报仇,却随着调查案件的深入,而卷入更大阴谋之中的锦衣卫。

丁白缨

演员 辛芷蕾

丁白缨,是一个以终结沈炼为毕生心愿的“练家子”。她是戚家刀后人,年纪轻轻便武艺超群,门下弟子无数。眼神凌冽,从骨子里透着武林高手的清冷与孤傲。

幕后花絮

关于影片名中的“修罗战场”,修罗是天龙八部之一,是半人半神的护法修罗战场是他与帝释天大战的地方,这里的善恶界限比较模糊,是非曲直也会有另一番理解 。[2]

路阳称宁浩监制非常严格,他写完第一稿剧本的时候给宁浩看,当时我还觉得挺不错的,结果宁浩让路阳重写一个,后来写到第四稿,才算比较满意 。

张译称导演答应他拍摄结束后会将剧中他所穿的飞鱼服送给他,这让他很开心 。

观后感

绣春刀II·修罗战场》:炼狱焚,修罗生

阿修罗者,……或为诸天所破,或时能破诸天

                                                            == ——《大智度论》 ==


历史与政治

《修罗战场》和前作一样,将虚构故事的视角放在了一个已然发生的历史时段当中。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接连在辽东攻城略地的后金军队与明朝军队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部浑河南岸)发生了一场大型会战。正是在这场战役中,努尔哈赤用“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大败明军先后用了一年时间从全国各地调集起来的所有兵力。这一场战役的失败使明朝兵力尽失、精英尽损,这次失败也标志着明朝正式迈入了风雨飘摇的末世。在这场战役中,最先抵达萨尔浒战场的是由辽东名将李如松旧部杜松所率领的西路军,也是电影主角沈炼和陆文昭所在的部队。由于杜松求功心切,西路军在连夜急行军的疲乏之态下贸然挺进浑河北岸,被后金军队用很短的时间完全击溃。也正是这场如阿修罗与帝释天战斗之所一般“几万条人命,割草一般就没了”的惨烈战败,引出了影片的主题——要想不这么死,就得换个活法。

萨尔浒之战一年后,万历四十八年,明朝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龙驭上宾,也结束了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年号——万历。仅仅一个月后,泰昌皇帝明光宗朱常洛也因急病驾崩,传位于长子、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围绕着仅仅在位一个月的短命皇帝朱常洛,曾发生过四大“事关国本”的事件——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此四大案错综复杂,其中原委暂且按下不表。这四大案无不在朝野引起极大震动,也暴露了明朝晚期的一个重要议题——党争。晚明党争一事,如要剖析开讲,又是一个宏大议题(具体可参考小野和子《明季党社考》一书),在此只介绍与电影有关的相关历史背景。

在电影中频繁提到了两个党派——“东林”与“阉党”。东林之名,来自于苏州“东林书院”之名,东林书院的建立可追溯到北宋,万历三十二年由学者顾宪成修复重开。在东林书院讲学、学习之人当中,有大量忧心国事的晚明学者仕人,其人及他们的门生,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即“东林党”。东林众人的目标,是“为朝廷官僚,乃替天行道、代天行事”(刘洪谟),他们坚信“夫学者何也?人之性也;性者何也?天之道也”(高攀龙)。而天道为何?正如千年之前荀子在《天论》中所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3]

与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当中“君权神授”、君主乃是神的代名词不同,在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天”是超越一切的存在,即使是贵为“天子”的皇帝,也只是代天行事,圣君如尧舜,也只是顺天之道,故而称其为圣明;如皇帝像夏桀、商纣一般暴虐,不应天合人,便应当被推翻。而这也是东林党人政治哲学的核心——只顺天道,而不顺君道。这也是《修罗战场》当中,东林党人所坚持的政治斗争的主题——既然由魏忠贤把持的“这世道”以万物为刍狗,那么就应当“变天”。

而在影片的故事文本中被东林党人所深恶痛绝的“阉党”,从广义上讲,指的是自明英宗时王振集团以降的专权宦官集团;狭义上来说,专指天启年间由东林党人在朝中的政敌依附于因为“皇上宠幸”而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及其权利集团所集结而成的另一个政治群体。魏忠贤其人善逢迎、富手腕,竟由一街头恶徒一路攀升至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代言人,朝中大小事宜均由其独断,俨然是一“执行皇帝”。京内京外大小官员争相认魏忠贤为“义父”,为其修建生祠,称其为“九千九百九十九岁”,排场相比皇帝本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维护统治,魏忠贤不仅掌握了军权、控制了厂卫,更在内廷练兵,将暴力机关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铲除一切不利于自己的声音和力量。

此等景象,自然是东林党所不愿见到的。天启四年,东林党人、御史黄尊素(即黄宗羲之父)进《灾异陈十失劾魏忠贤及客氏疏》,触怒魏忠贤,后因大学士韩爌力救,被罚夺俸一年,后被削官回乡;天启五年,东林党人、御史杨涟又进《(魏忠贤)二十四罪疏》,魏忠贤恼羞成怒,抓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魏打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下诏狱,严刑拷打以致六人遇难,史称“东林六君子”(这便是影片第一幕中大嘴巴的小旗殷澄所提及的事之一)。天启六年,黄尊素策划利用“内应”——即苏杭制造太监李实来瓦解魏忠贤的权势,然而却被魏忠贤反戈一击,借此下令逮捕东林党人高攀龙、周宗建、缪昌期、李应升、周顺昌和周启元(亦被称为“东林七君子”)。除高攀龙在被逮捕之前投水身亡以外,其余六人也均被打入诏狱,酷刑至死。其中,苏州人周顺昌当时辞官在家,被下令逮捕时,锦衣卫赴苏州捉人,为了保护周顺昌,不满魏忠贤专权的苏州义民与锦衣卫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五名苏州市民因此而被处以斩首之刑,此五人也被苏州市民冒死以礼归葬,并树碑纪念。明文学家张溥亦为此作《五人墓碑记》。

很显然,天启年间的东林与阉党之争,已不只是万历年间不同党派互相参劾、指桑骂槐之举,而是进一步上升到了准暴力斗争的层面。《修罗战场》在东林党人政治哲学核心的基础上,基于一定的历史逻辑推理,在故事文本中为东林党人增添了信王朱由检这一政治核心,为东林党人“以笔为刀”增加了政治力度,也强化了故事人物北斋(即周妙玄)、陆文昭、丁白缨等人的行为动机。虽然影片对于信王这一人物的描写在“究竟是否符合史实”上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是从故事本身来讲,这样的设定是符合故事逻辑的。从历史上来说,魏忠贤在层级和实力与上东林党官员始终有着一定的悬殊,从故事创作上来看,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而在《修罗战场》当中,通过对信王的人物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塑造,使得信王与魏忠贤的矛盾成为了故事当中的核心矛盾,无论是从双方人物的层级还是实力层面来讲,都能够形成势均力敌的对抗,应当被认为是一种合理的人物创作。同时,前作《绣春刀》的故事核心矛盾,也正是代表崇祯皇帝的韩旷与魏忠贤的矛盾,《修罗战场》将核心矛盾放在信王与魏忠贤身上,也正是延续了前作的逻辑。

同时,关于影片中不断提及的核心事件“皇上在太液池游船落水”及与之相关的核心道具——《宝船监造纪要》,并非创作者的杜撰,实际上来自于一本笔记《甲申朝事小纪》。此书成书于清初,收集了不少有关明末的轶事,其中《万乘刺船》一节提到天启五年皇帝与客氏在西苑乘舟,天启皇帝一时兴起亲自划船,忽然狂风大作导致船翻,皇帝与两名宦官均落水。宦官谈幸跳入水中救援,皇帝终得幸免,两名宦官溺毙。此事虽为野史,却也颇耐人寻味。将这一小段轶事融入故事当中而引出一连串政治阴谋,也增强了故事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如果说在前作《绣春刀》中,有关政治的主题是“赌”的话,那么在《修罗战场》中,政治的主题则是“弃”。从到沈炼为了自己而放弃手下殷澄,到陆文昭为了顺利“变天”而放弃“过命兄弟”沈炼和尽心尽责的下属裴纶,再到信王为了不留破绽而放弃爱人北斋和左膀右臂陆文昭、丁白缨,一系列的“弃”更加凸显了明末政治斗争的黑暗与冷酷,也延续了前作中对于“宿命”这一母题的展现。也正是在“弃”这个政治主题的反衬之下,故事当中所展现出来的友情与爱情的建立,方才能够显得更加可歌可泣。

2. 一个人物的诞生

作为前作《绣春刀》的前传,续作《修罗战场》的故事所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沈炼”这个人物的诞生——沈炼为什么是沈炼,沈炼是如何成为沈炼的。 在《修罗战场》的前半段,我们所看到的沈炼是一匹孤狼。最初的沈炼面对强大的宿命压迫显得格外脆弱:在萨尔浒战场上,沈炼无亲无故,只身杀敌;而在面对先后前来挑战的凌云铠、丁白缨、郑掌班、裴纶以及陆文昭的时候,沈炼也不得不孤军奋战。然而在最后一幕的时候,沈炼已经同北斋、裴纶产生了坚不可摧的羁绊,甚至与曾经的对手丁白缨和陆文昭并肩对敌,其在吊桥前浴血奋战的形象已经基本上与前作《绣春刀》中的形象重合。从开头到结尾,在沈炼的身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弧,完成了人物的转变,由《修罗战场》的沈炼最终成为了《绣春刀》中的沈炼。故事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沈炼的转变,而沈炼的转变同时也推动着故事的剧情发展。

在前作中,沈炼所有行为的动机,都是反抗“宿命”;而在《修罗战场》的故事当中,沈炼的行事逻辑也是一样的。他希望解答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在做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在故事的开头,已经给出了第一个解答——沈炼是一只在黑公鸡的威压之下苟且求生的蝈蝈。在从萨尔浒的炼狱当中爬出来之后,沈炼在体制内的“安全地带”——北镇抚司衙门当差。有一种说法认为,《修罗战场》相比前作《绣春刀》,少了一些烟火气。在《绣春刀》中,表现了沈炼等人的生活场景,但是在《修罗战场》中却缺乏体现。事实上这正是沈炼作为主线人物在《修罗战场》中人物状态的真实状况——孑然一身苟然求活的沈炼,在追求“活命”的情况下,自然无暇顾及生活本身。对于生活的关注,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下——那就是“牵挂”。

“牵挂”是《绣春刀》中萦绕沈炼的一个重要注脚。沈炼牵挂兄弟、牵挂周妙彤,同时也牵挂自身在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在《修罗战场》的故事开始之前,在沈炼的身上,却毫无可牵挂之物。即便是对体制,也被沈炼视作是“换个活法”的工具,沈炼对体制的所有要求,仅仅是靠着立功来升迁而已。 沈炼第一次开始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是通过殷澄之死,以及之后与北斋的两次相遇。通过这两起事件,沈炼对体制开始产生怀疑,并且第一次萌生了“牵挂”的概念——为了救北斋,沈炼失手杀死了魏忠贤的外甥凌云铠。而杀死凌云铠这起事件以及沈炼所产生的“牵挂”之念,最终将沈炼推向了不可逃脱的宿命之套,以及无法逆转的人物转变之路。 在此之后,沈炼在故事的政治阴谋中越陷越深,而所产生的“牵挂”之情也越来越多。在信念坚定的北斋与热爱生活的裴纶两个人物的不断作用下,沈炼孤矜的心中产生了爱情与友情,在最后吊桥前的一战当中,也与丁白缨和陆文昭产生了同袍之情。如果说沈炼按照丁白缨的要求去案牍库放火还只是为了自己的话,那么之后先后救下北斋和裴纶、最终与裴纶和丁白缨一道掩护北斋逃走,已经不再单纯是为了自己“换个活法”,而是为了他人而战。《修罗战场》在人物的设置上没有闲笔,每一个人物都在推动故事的发展和主角沈炼的转变,并最终在玉石俱焚当中完成了对沈炼的最终塑造。在结尾,沈炼已经解开了问题的答案:如果活着只是为了活着,那和死了没有区别。而沈炼对于自己的这样一种最终认定,也正是在故事时间线上较为靠后的《绣春刀》中沈炼为了友情和亲情舍命相搏的最终原因。

3. 体制的坚壁与盛世的蝼蚁

前文已经提到,《绣春刀》与《修罗战场》的故事文本有着相同的母题——宿命。而在更加宏大的故事背景设置下,《修罗战场》当中的人物,对于宿命的屈服与反抗也体现得更加强烈。基于相较前作更加宽裕的拍摄资金,《修罗战场》展现了更加全面的明末市井场景。在明末的大城市里,由于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极为丰富;相较于从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明末城市的街市上常常是直到深夜仍然灯火如昼。在序幕之后的第一场戏中,因言获罪的殷澄在中元节祥和而繁华的北京街市上仓皇奔逃,与盛世一般的场景产生了富有冲击力的割裂之感。这也正是影片所传达出来的一种贯穿始终的情绪——即便是盛世,弃子也只是蝼蚁。殷澄的死,不只向沈炼,也向所有观众抛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这世道,是真如我们能看到表面一般风光吗?

故事的文本颇有层次地将这个世道揭示了出来。在浮华之下,维系这个世道运行的体制的残酷逻辑坚不可破,在上层的棋局当中,每一个人不过都是棋子。一枚被需要的棋子,当是不言不语、安于被摆布的,落定的棋子也只能呆在原处,无论生死,成为下一步的铺路石。陆文昭与丁白缨这两个角色便是安定的棋子,而他们也希望沈炼和裴纶成为和他们同样的棋子,让信王走完这一盘大棋。他们对信王有绝对的忠诚,而正是这种忠诚使他们深陷在四壁森严的棋局之中,不得不抹消个人的情感而去追杀自己的兄弟和朋友,最后自己也在被抛弃后在棋局中死去。这是两个无法反抗宿命的典型悲剧人物,在结尾悲壮的反抗之后,其存在终结于宿命的碾压,然而其初燃的反抗精神却得到了继承。在最后的彩蛋中,我们重新见到了在前作《绣春刀》中最富传统侠义色彩的角色——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丁修。从故事文本的暗示当中我们终于得知,丁白缨便是丁修的师父,而丁修正在寻找由于锦衣卫剿杀丁氏一门的混乱而失散的师弟丁显(即靳一川)。在彩蛋中,通过丁修的服装,可以推断此时的时间线已经从《修罗战场》主线故事发生的夏季推进到了冬季,正是《绣春刀》的故事开始的时间。至此,丁修对于师父以及师弟的复杂感情,以及丁修在《绣春刀》中的行动逻辑,也就非常清楚了。可以说,这一个仅仅数十秒的彩蛋,在沈炼的视角之外,从另一个平行的时空将《修罗战场》与前作串联了起来,最终使两个故事形成了更大结构的环形叙事。听说有很多影院不知何故将彩蛋去掉没有播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也是对《绣春刀》和《修罗战场》两部作品叙事完整性的某种程度上的破坏。

4. “绣春刀式”新美学

如果说前作《绣春刀》是导演路阳对于其独特风格的尝试的话,那么《修罗战场》则是一次基于个人风格的完整而成熟的创作。多线混剪的叙事方法、对于动作的碎片化剪辑和带有漫画风格的拍摄角度和景别设置,使《修罗战场》的个人风格较前作更加突出。沈炼在“清风茶楼”的与凌云铠呛行以及追逃殷澄这场戏,剪辑节奏由慢到快,在追逃时甚至每个镜头仅仅不到一秒的时间,却由此传达出来了巨大的信息量。这一段颇有《谍影重重》等高水准当代动作电影风格的戏,仅仅用了十数分钟的时间,便已呈现出整个故事的时代与政治背景,并将整个故事的节奏与走向清晰地展现出来,这可谓是导演和剪辑水准的一次极佳呈现。 《修罗战场》的动作设计也延续了前作的“剑戟片”式风格,在刀刀见血拳拳到肉的基础上,增添了武器与招式的变化,甚至角色的武器与招术也根据角色性格与角色的阶段变化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尤其是沈炼与凌云铠、沈炼与郑掌班的两场武戏,不仅在武器和动作的设计上变化更加丰富,也较前作在动作呈现上有了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同时由于演员本身都是武林高手而显得酣畅淋漓。相比较而言,沈炼与丁家师徒三人以及沈炼与丁白缨、陆文昭的两场武戏,局限于一些客观原因,在动作的直观感受上显得稍弱一些,但也通过可圈可点的摄影和剪辑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竹林夜战丁白缨斩断沈炼佩刀的拔刀斩,以及沈炼在吊桥前以背车刀破解拔刀斩,尽管都只是电光石火的瞬间,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技术层面,武戏的声效配合也比前作更加完善,建议有条件的观众去有杜比音效的影院观影,一定会得到更佳的观影体验。 除了在景别和拍摄角度上富有漫画感以外,“二次元”情节深厚的导演也尝试在作品本身当中直接添加了漫画式的场面。序幕中陆文昭与沈炼在山上遥望萨尔浒战役的残迹,导演并没有使用目前用得最多的CG技术,而是直接用了手绘的方式进行呈现。这样一种明显与二人次元不同的场景,颇有一种不真实感。而这个场景在沈炼的梦境中再次出现,更加深化了这种不真实感。而这种光怪陆离的呈现手段,也正是沈炼面对宿命时所产生的疑惑——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所谓宿命,究竟是可观之物,还是可感之物?虽然这个场景在与“三次元”的电影的衔接方面显得略有些生涩,但也正是这种生涩感,反而给整部作品添加了一些哲学的意味。

5. 阿修罗

阿修罗非天非人无天神之善行无凡人之弱性。阿修罗或被天之六道神所破,或可破天,然而无论是为天所破还是破天,所战之处皆是战火荼蘼,有如炼狱。处炼狱而不焚者,或为天,或为阿修罗,其征战之宿命不断轮回。为天者,观阿修罗逆于天道,当除阿修罗;为阿修罗者,观天道无伦,当破天。战则生,不战则灭;或于炼狱化为灰烬,或焚炼狱而为修罗重生。此乃宿命,纵然万千轮回,永远不破。

绣春刀·修罗战场》——浓情淡如你

看完《绣春刀·修罗战场》已有三周之多了,一直想来写个影评,可一直拖到现在,一方面囿于电影着实让我惊艳,许多细节值得琢磨细品,二是由于每次想写都怕自己提笔写不出这电影的真正意蕴所在。后来索性我也释然,对于别人五花八门,或精深、或品评大义大气节的如斯有深度有思想的评论,我着实不用怕。

我自己本身也就什么都不懂,历史背景、人物刻画、情绪渲染,诸如一切一切我都不精通,我所能做的,便是将我内心最真实、最直观的感受写出来。

过去三周里我断断续续地将电影重新看了两三遍(存疑,我真的看了吗?),自然不是每一次都如第一次那般从头到尾看完的,我只将我喜欢的认为经典的好多个片段来来回回看了好多遍,但我最后发现只有第一遍带给我的震撼与惊喜最多。

第一遍看时,我的感官好像全部都打开了一般,我对这部电影最深的印象与情感与第一遍看的时候那些感触中深的地方是一样的,而后面几次重看,我却把心思放在了剧情之外的地方,布景、人物的台词、服饰的颜色等地方。所以我在此讲一下我印象最深的一切场景与我那是想法,还有一只跳动在我的心中的东西。

相较于男人来讲的武侠,或者更准确地来讲是“新武侠”,我的确是吧这部电影看成了爱情片,一部充满了古风竹韵、缱绻情感与深深无奈的爱情片。我不在乎那学打打杀杀,那些争权夺位,那些阴谋城府。我只关注到了那些故事之中最受它们影响,最身不由已的人。

北斋与沈炼的相见是在那片竹林。幽幽深林雨丝绵绵一把油纸伞一袭靛蓝衣衫的女子,这本身就是一幅美得不能再美的画。这女子的一汪深眸与浅笑,大概是可以照亮所有令人畏惧的黑暗吧!沈炼大概在那个时候便对这个与众不同、亭亭而立的女子种下倾心的种子。

随着那丝丝入扣的二胡声与雨滴打在竹叶上的沙沙声,将每一位观众的心都带入那种仿佛透着无限惆怅又隐隐带着绵长隽永的情绪里去,世间最美的事情,莫过于一颗心的悸动带动了一个人的光彩,心是不由自己掌握的。

在北斋的居所里,沈炼和凌云恺奉命来解决暗讽魏忠贤的东林党,浑浑噩噩的过了这么多年,杀了无数人,好的坏的,冤死的,清白的,他都没有什么感觉,可是这个北斋先生竟是女子,女子,竟然是她,沈炼开始动摇了,可是与并无多大分量的一次意外倾心的苦命佳人和自己安危与平静的生活来讲,杀,就杀吧。

从别人的影评里看到这样对于沈炼最后为救北斋和凌云恺对峙的解释:“其实凌云恺要是直接杀了北斋,倒也不会生出多大的事端,可坏就坏在凌云恺在关键时刻的所起的色心。”他如若不去侮辱北斋,那么沈炼心里的那颗怜惜的种子便不一定会破土而出。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热血男儿都是不会袖手旁观的,更何况这个姑娘是自己有些淡淡情愫的姑娘,她还是一个美丽的带给自己一丝光明的弱小者。”

当我看到刀架在凌云恺脖子上时,我便知道,沈炼,他栽了,他再也回不去了,他卷入了这个柔情旋涡中,身不由己,命中注定。

后来的一切似乎都是理所当然,杀凌云恺,北斋逃跑,会面丁白樱,火烧案牍库,得知真相,沈宅配合演戏……

于是,沈炼,见北斋的第三面,他还是选择在追查的人面前保护她,可他不甘心,北斋的目的是那本宝船监造纪要,她那么直接明了,他更是不甘心,对啊,虽然跌入旋涡,可是能不挣扎吗?

他绑了北斋,乘一叶扁舟,以坠入深海为借口恐吓她说出真相,可那女子是那般倔强,他知她不会说,可还是在和自己较劲,和心头笼罩的那片云作斗争。铁锚沉入水中,她一脸惊恐,却是咬紧双唇和极硬的语气:“我不是,不知道,无人主使。”

北斋掉入水中,剩沈炼一人在船上,那几秒,镜头拉了远景,湖面波光粼粼,只那一人一舟,音乐只是简单丁丁玲玲,却好像随着闪烁的波光的节奏而响,而这个过程他的心也应该如那一泓湖水,丝丝缕缕带着对北斋的朦胧情意与对真相的追求在摇摇晃晃着。

那一刻,等待的那几秒,整个画面与氛围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心悸。最后,他的心牵引着他跳了下去,这几秒空灵的留白可真是绝妙之笔,在决定跳进湖里救她的那些时间里,沈炼的确是与自己较了劲,对了话的,他只是无力改变这结果,那么,就顺从这结果吧。

沈炼的爱情如一场温吞慢火在煮着青蛙,原先他未曾察觉,等到发现却也早已到了飞蛾扑火的境地了。夜晚雨巷,危机潜伏在这座城内的每个角落里。追兵在巷外的街头里,两人一街之隔,相对,却不能言。雨在下着,可两人内心的情感却在氤氲着。

静默,对峙。心软,愧疚。

是我对不起你,现在我离开,你我都不必受折磨,你用那一卷书救自己,而我,我是乱党,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你要逃,眼下之境,我们都无路可走了,你心里还放不下那个人?但是他却是可以弃掉你的人。”

“我信我自己,他只是我相信自己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可我,还是要走,你不必追,追上了我也会再次逃跑。”

两人在滂沱大雨与墨泼夜色里用眼睛将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这世道,谁也别与它脱开干系。[4]

沈炼硬起心肠,就在融融夜色与心中姑娘执拗的眼神中软了下来,不就是一册经书,不就是我沈某的一条命吗?拿去,这世道。沈某为保心中一片白月光,无憾矣。

那卷宝船监造纪要就这么从沈炼手中隔着雨幕扔了过来,骨碌碌滚到了北斋脚下。她疑惑地看着他,有点不知所措,最终,她捡起这湿漉漉的册子,街外仍是危机四伏,街内的北斋心头却是无畏,要离开,可这人的举动,终是使她的心软下来了。

抬头,那人却早已不见。

在那以后的一切,北斋归来,同舟共渡,生命,包括后来爱的天各一方,那个修罗战场里走出来的沈炼应该是知道的,北斋,不,也许是妙玄终究还是对他有一丝情意了,他的百炼钢被绕指柔轻轻化解。她的清冷孤高变成了杭州城外一幅竹畔背影绣春刀的画,这一切,也不过终究是一个情字罢了。

他终究不再是信王口中那个“那还不知道她真正名字”的一腔热血横冲直撞只为保护她的北镇抚司沈炼沈大人了,哪里变了,只有他自己知晓。

而信王,那个终于登大宝,少年老成,忍辱负重的新皇,也许并不如表面看起来的那般风光。他在大通河边救起了一个落水女子,给她希望,让她新生,同时也是让自己新生。为了换个世道,换个活法,他舍弃了太多,连皇子的尊严都可以不要,可是那个用笔墨惹出是非的蓝衣女孩,却是他心头永恒的朱砂痣。

他已经做了那么多了,为了皇位,为了权力,为了那些个无上的自由,所以,他别无选择。连自己最心爱的女孩都要成为他的牺牲品,在魏忠贤面前卑躬屈膝,装疯卖傻时他的心里是愤恨的,可是在决心杀她时,他却忽然发现,自己什么情绪都没了,心里空荡荡的,忽然之间,他忘了那个女孩的面容,只记得她那一双清澈的眼睛。

黄昏的宫殿里回荡着一丝寂寞的味道,朱漆红墙,飞檐上翘入云,他身穿红色朝服,负手立足于殿前,背影无限消瘦,城墙上的天空只剩一个四方的形状,天色是湛蓝中夹杂着黑云。

什么东西,悄悄流逝掉了。

对于这部电影里太多的人,都是身不由己,太多的感情只能重拿轻放,这个修罗场里每个人都要拼命地厮杀,只为那心头的光明。

信王隐忍无奈的爱,丁白樱与陆文昭无望的爱,沈炼与北斋宿命注定的爱,所有的爱,浓得仿佛天边将下大雨时稠黑的云,轻得好似一声轻轻的叹息。

从未言说的一句话,却有雷霆万钧的力量支持着乱世中的每一个前行。

浓情淡如你。



                                            电影《绣春刀II·修罗战场》

相关视频

星映话-《绣春刀:修罗战场》


相关视频

绣春刀·修罗战场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