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申脉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申脉穴——补阳益气

申脉穴
申脉 [原圖鏈結原]
[1]
图片来自baidu


申脉穴,中国古代的《医宗金鉴》中,有一首关于申脉穴的歌诀:“腰背脊强足踝风,恶风自汗或头痛,手足麻挛臂间冷,雷头赤目眉棱痛,吹乳耳聋鼻出血,癫口肢节苦烦疼,遍身肿满汗淋漓,申脉先针有奇功。”这首歌诀,说的就是申脉穴的作用功效, 对于足踝红肿、手足麻木、乳房红肿、头汗淋漓等症,有良好的疗效。

位置

申脉穴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穴名释义

  • 穴名解释
  • 申脉。申,八卦中属金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来自膀胱经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故名。[1]
  • 鬼路。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路,道路。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一是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二是昆仑穴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鬼路名意旨在强调穴内气血的经水部分,故名鬼路。
  • 阳跷。阳,阳气也。跷,跷脉也。本穴物质中既有天部的阳气,又有地部的经水,气血物质性同跷脉之性,故名跷脉。
  • 足太阳阳跷脉之会。同阳跷名解。
  • 穴位含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一为经部经水,其量少,二为天部的温热之气。
  • 运行规律:经水循膀胱经下行,阳气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

申脉穴

补阳益气,疏导水湿。[2]

主治

失眠、头痛、眩晕、腰腿痛、足踝关节痛、下肢痿痹、目赤肿痛等。经常按摩申脉穴还可以治疗祛寒症、增进耐性。

操作

  • 治法原则:虚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实热则泻针出气。
  • 针法:直刺或略向下斜刺0.2~0.3寸,局部酸胀。
  • 艾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每天一次灸5~20分钟,可改善头痛、眩晕。
  • 刮痧法: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申脉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下肢痿痹。
  • 按摩法:用大拇指按揉申脉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目赤肿痛、失眠;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常按压申脉穴可改善寒冷症,还可以使精神保持在最佳状态。

所属经络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

配伍

  • 申脉穴配肾俞穴、肝俞穴、百会穴治眩晕。
  • 申脉穴配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有舒筋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 申脉穴配后溪、前谷,治癫狂。
  • 申脉穴配金门、足三里,治头痛目眩。
  • 申脉穴配足通谷穴、太冲穴、申脉穴、丝竹空穴治癫痫。申脉配大椎、风池治疗癫痫。
    申脉穴
  • 申脉穴配神门穴、上脘穴、厉兑穴、申脉穴治失眠。
  • 申脉穴配照海:泻申脉、补照海治疗失眠。泻照海、补申脉治疗嗜睡。
  • 申脉穴配外关治疗肢体冷痛。
  • 申脉穴配后溪治疗目内眦、颈项、肩膊部位等疾病。
  • 申脉穴配承山、大陵、下关治疗足跟痛。
  • 申脉穴配解溪、治疗足痿无力。
  • 申脉穴配京骨治疗鼻衄。
  • 申脉穴配丘墟治疗腋下肿,外踝肿痛。

解剖

  • 申脉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骨肌下支持带、腓骨长、短肌。有外踝动脉网。分布着腓肠神经。皮肤由腓肠神经分布。深筋膜形成腓骨肌下支持带,限制腓骨长、短肌(腱)于外踝下方的踝沟内。二肌腱穿经支持带的内面时,有一总腱鞘包绕,以减少肌腱在运动过程的摩擦。二肌由腓浅神经支配。血液供应来自外踝前后动脉、跗外侧动脉、腓动脉的跟外侧支,以及足底外侧动脉的分支等形成的外踝网供应。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肌腱→距跟外侧韧带。
  • 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
  • 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 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

相关论述

  • 《针灸甲乙经》:腰痛不能举足,少坐,若下车踬地,胵中燆燆然。
  • 《针灸大成》:洁古曰:痫病昼发,灸阳蹻。
  • 《针灸甲乙经》卷八:寒热颈腋下肿,中脉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劳冷气逆,腰髓冷痹,脚屈伸难。
  • 《针灸大成》卷六:痫病昼发,灸阳跷;主风眩,腰脚痛,胞酸不能久立,如在舟中,劳极,冷气逆气,腰髋冷痹,脚膝屈伸难,妇人血气痛。
  • 《标幽赋》:头风头痛,刺中脉与金门。
  • 《素问•缪刺论第六十三》:邪艿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
  • 《灵光赋》:叫跷、阳跷两踝边,脚气四穴先寻取。
  • 《八脉交会穴主治歌》:后溪督脉内眦项,中脉阳跷络亦通

热点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