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申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申公
出生 约公元前225年
鲁地
逝世 约公元前135年
国籍 中国秦汉
职业 西汉初期儒家学者

申公,姓申氏名培,亦称申公,"公"乃尊称,鲁人。西汉初期儒家学者经学家,西汉今文《诗》学中"鲁诗学"之开创者,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有重要贡献。[1]

申培年少时,与鲁穆生、白生及后来成为西汉楚元王的刘交等,皆受《诗》于荀子的学生浮丘伯,秦始皇"焚书"后互相散去。西汉建立后,他曾与其师浮丘伯一起见汉高帝刘邦于鲁南宫。 [2]

生平简介

申公,名培,《史记·儒林列传》称"申培公",鲁(今山东曲阜一带)人。

秦燔《诗》、《书》,而学归民间。西汉初年,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渐次出现,而《诗》出现最早;传《诗》四家(齐、鲁、韩、毛),又以鲁诗为先,因于诸家诗中影响最大。

申公受《诗》于齐人浮丘伯,浮丘伯受《诗》于荀子,故申公为荀子的再传弟子。汉初,汉高祖刘邦过鲁祭孔,"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史记·儒林列传》),"吕太后时,浮丘伯在长安,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汉书·儒林列传》)。

楚元王死后,子郢嗣立为楚王,令申公作太子戊的师傅。而刘戊不好学,颇以申公教授为苦。及刘戊继位,即罚申公劳役,形同奴隶。申公以此为耻,回到故乡,教授《诗经》,非弟子门人,拒绝接待宾客。当时从远方往受业者,有1千余人。

武帝时,其弟子王臧(山东苍山兰陵镇人)任郎中令,赵绾(山西代县人)为御史大夫,奏请迎其师申公,"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汉书·儒林传》)时申公已80余岁。

武帝问治理国家之事,申公答云:"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同上)。当时"上方好文辞,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即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同上)。后因武帝祖母窦太后喜好《老子》学说,不悦儒术,就罗织王臧、赵绾的罪状,使武帝废明堂事,收审王臧、赵绾,两人遂自杀,申公亦因病免归,家居数年而卒。

关于申公传诗,司马迁说:"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史记·儒林列传》)班固则云:"鲁申公为《诗》训故。"(《汉书·艺文志》)亦云:"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疑者则阙弗传。"(《汉书·儒林传》)对于两家说法,解说歧异。

大致说来,汉时去古未远,申公授诗,只是口头讲解,未形成文字,而其门人略有所记,再有发挥,转相师承,遂为汉代鲁诗家法。至《汉书·艺文志》所载《鲁故》、《鲁说》二书,清人王先谦认为,《鲁故》为申公所著,《鲁说》为其弟子续为补充(见《诗三家义集疏》)。

在西汉时期,诸家诗中鲁诗最为盛行,影响也最大。汉初几代帝王习鲁诗,申公弟子及再传弟子不少在朝廷和地方担任要职。武帝时鲁诗立为博士,申公弟子十数人为博士。其弟子孔安国(经学家,山东曲阜人)等,"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掌故以百数。

申公卒以《诗》、《春秋》授,而瑕丘江公尽能传之,徒众最盛。"(《汉书·儒林列传》)清人陈乔枞承班固于诗本义"鲁最近之"(《汉书·艺文志》)的说法,认为:"马、班、范三史所载,汉百家著述所称,亦未尝无绪论之存,足以资考证佚文。……凡荀子书中说诗者,大都为鲁训所本。

孔安国从申公受诗为博士,太史公(按指司马迁)尝从孔安国受业,所习当为鲁诗。刘向父子世习鲁诗,著《说苑》、《新序》、《列女传》诸书,其所称述,必出于鲁诗无疑矣。《白虎通》诗皆为鲁说,《尔雅》亦鲁诗之学。"(《三家诗遗说考序》)

流传于鲁地的申公诗学称"鲁诗",而当时流传于齐地的诗学则称"齐诗";"齐诗学"的开创者为辕固,齐(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辕固以研活《诗经》,景帝时立为博士。

曾在景帝面前,与道家学派的黄生论辩汤武诛桀纣,他以儒家经义驳斥黄生汤武以下杀上、以臣弑君的论点,认为汤武诛桀纣是顺乎民心、合乎正义的行为。又与窦太后评论儒道优劣,诋毁《老子》,触怒好黄老之学的窦太后,令其入圈与野猪搏斗,幸得景帝给他一把快刀,才把野猪刺死,免于治罪。

后曾为清河王太傅,以病免职。武帝即位,征为贤良,因诸儒嫉毁,罢归,其时已90余岁。

据荀悦《汉纪》,辕固著有《诗内外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齐后氏故》、《齐孙氏故》、《齐杂记》,均佚。清人马国翰辑有《齐诗传》2卷。

齐诗至西汉后期与阴阳五行之说相结合,盛行一时,"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汉书·儒林传》)。齐诗派别甚多,而以翼奉一派最盛。然固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并与谶纬神学合流,降低了齐诗的学术价值。

"四家诗"中,"毛诗"后起,而流传最为久远。"毛诗学"的开创者毛亨(生卒年不详),鲁(今山东曲阜市)人。或云为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世称"大毛公"。据说毛亨诗学承荀子,于汉初开门授徒,作《诗训故传》,简称《毛传》,传于赵人毛苌,世称"小毛公"。

《毛传》训释《诗经》多存古义,为研究《诗经》的重要著作。《毛诗序》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论诗的重要文献,为儒家自先秦至汉初诗论的总结。

毛诗长期在民间传授,东汉后期始立学官,经贾逵、马融等经学大师的倡导,又经郑玄作《毛诗笺》,其学大行,逐渐取代鲁、齐、韩三家诗的地位。此后,齐诗早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而毛诗一直流传至今。

汉时鲁、齐、韩、毛四家诗,其中鲁、齐、毛三家的创始者均为齐鲁即今山东籍人,可以说汉时诗学在齐鲁。诸家诗学,都以阐述儒家学说为宗旨;各立门户、自成师法的目的,有学术思想斗争的意义,亦为争立学官、仕宦显达之阶梯。

但是,汉代诗学奠定了封建社会两千余年《诗经》研究的基础,对于《诗经》这一重要文化典籍的保存、流传,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史籍记载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

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馀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

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

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

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馀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参考来源

  1. 申公 ,360搜索
  2. 申公 ,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