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物污染监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生物污染监测

生物污染监测是指应用各种检测手段测定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及时掌握和判断生物被污染的情况和程度,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污染监测对促进和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

生物污染监测是对环境中受到污染和危害的生物进行监测。当空气、水体、土壤受到污染后,生活在这些环境中的生物在摄取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同时也摄入了污染物质,并在体内迁移、富集、转化和产生毒害作用。生物污染监测就是应用各种检测手段测定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及时掌握被污染的程度,以便采取措施,改善生物生存环境,保证生物食品的安全。表面附着是指污染物附着在生物体表面的现象。例如,施用农药或大气中的粉尘降落时,部分农药或粉尘以物理的方式黏附在植物表面上,其附着量与植物的表面积大小、表面性质及污染物的性质、状态有关。附着在植物表面上的污染物,可因蒸发、风吹或随雨水流失而脱离植物表面.还可通过生物体表面的蜡质或表面渗入组织内部,被吸收、输导分布到体内。

评价

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在植物体内各部位的分布规律与吸收污染物的途径、植物品种、污染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吸收途径不同污染物在植物各部分的分布也不同。例如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一般分布规律和残留量的顺序为:根>茎>叶>穗>壳>种子;而从空气中通过叶面吸收,则叶面的残留量最大。污染物的性质不同,在植物中的分布也有不同。例如一般农药喷洒后,水果表皮的残留量较大,果肉中的残留量较少.而脂溶性的农药其渗透性比较大,更容易渗透到果肉中环境中的污染物一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粉尘从鼻、咽、腔进入气管,有的可到达肺部。其中,水溶性较大的气态污染物,在呼吸道黏膜上被溶解,极少进入肺胞;水溶性较小的气态物质,绝大部分可到达肺泡。直径小于5μm的粉尘颗粒可到达肺泡,而直径大10μm的尘粒大部分被黏附在呼吸道和气管的黏膜上。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摄入,经消化道被吸收。由呼吸道吸入并沉积在呼吸道表面上的有害物质,也可以咽到消化道,再被吸收进入体内。整个消化道都有吸收作用,但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皮肤是保护肌体的有效屏障,但具有脂溶性的物质,如四乙基铅、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等,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后进入动物肌体。[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