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徒十有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images/e/e3/%E7%94%9F%E4%B9%8B%E5%BE%92%E5%8D%81%E6%9C%89%E4%B8%89.jpeg)
原文
《老子》“出生入死”章云:“出生入死。生①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②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③。”王弼注曰:“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极,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极,十分亦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④之无生之地焉。”其说甚浅,且不解释后一节。唯苏子由⑤以谓“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岂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⑥,以寄无思无为之妙”。其论可谓尽矣。
注释
①生:生长。
②动之死地:因为活动而招致死地。
③生生之厚:追求生活过分。
④更:更改。
⑤苏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胞弟,也是文学大家,且对哲学研究十分深入。
⑥使人自得之:让人自己去琢磨探求。
译文
《老子》“出生入死”章说:“始出于世而生,终入于地而死。走向生长的十分有三,走向死亡的十分有三,人的生长,由于活动而致于死地,也十分有三。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追求生活过分强烈呀。”王弼作注说:“十有三,就是说走向生长道路的只有十分之三;保住生命达到终点的,也只有十分之三;走向死亡之道的,加速走向死亡的,也只有十分之三。而那些富贵的人们以优裕的生活条件追求长生,一旦改变了,他们就没有了生存的地方。”王弼解释很浅显,而且没有解释后面一节。只有苏辙(字子由)的解释比较详尽。他说:“生死的道理,如果说有十种,三种情况各占三份,这难道不是说生死之道有九,而不生不死之道只不过有一种吗?《老子》只说九不说一,是想让人们自己去琢磨,以寄托无思无为的妙处。”这种解释实在是太精当了。
作品简介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仅为十卷。这部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容斋随笔》[2]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视频
生之徒十有三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好书推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搜狐,2018-06-21
- ↑ 《容斋随笔》中的8句经典名言,句句都是人生哲理!,搜狐,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