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瓶子草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瓶子草属

瓶子草属(学名:Sarracenia)是食虫植物,共有9种和众多的亚种、变种及人工培育的品种。都是草本植物,瓶子草的叶子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呈管状,有的呈喇叭状,还有的呈壶状,人们就以“瓶”为名,统称它们为瓶子草。捕虫的“瓶子”在草丛中或斜卧,或直立,这些瓶状叶便是捕捉昆虫的“诱捕器”。瓶子草的相貌十分美丽,瓶状叶如莲座围成一圈,春季从中伸出一支长长的花葶,一朵向下低垂如小碗似的红色花朵,开在花葶顶端。均产于北美,如美国东海岸、德州、五大湖区,以及加拿大南方和格鲁吉亚。

黄瓶子草1

分布情况

分布于从接近北极圈的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直到美国东南角的佛罗里达半岛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包括美国阿拉巴马州、佐治亚州、北卡罗莱纳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得克萨斯州、亚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弗吉尼亚州、密苏里州、南卡罗来纳州,格鲁吉亚也有分布。

黄瓶子草2

形态特征

瓶子草属的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有许多须根;叶基生成莲座状叶丛,叶瓶状,喇叭状或管状,瓶状叶有一捕虫囊,囊壁开口光滑,并生有蜜腺,分泌香甜的蜜汁,以引诱昆虫前来并掉入囊中,囊壁光滑,内含消化液,可分泌消化酶将昆虫分解,然后由内壁的薄壁细胞构成的腺体分解出来的蛋白分解酶加以吸收;此外,瓶子草在秋冬季节会长出剑形的叶,这种叶片无捕虫囊,只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养分。

黄瓶子草3

瓶子草的花为两性花,花序从叶基部抽出,为疏松的总状花序,由几朵大型的花共组,花芯由1盔状柱头,3~5室的子房和50~80条雄蕊组成,花黄绿色或深红色,花萼5片,位于花瓣的下方。果实为蒴果,内含多数细小种子,成熟时自动开裂并弹出种子。 无论是哪一个种类的瓶子草,它瓶状的管子内可以分为3~5个区域:第一区即瓶盖,第二区是唇与瓶口,三、四区(有些种类是合在一起的)和第五区(只有紫瓶子草有第五区)是瓶子的主体,这些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符合它们型态学上的特色。[1]

黄瓶子草4

第一区

瓶盖:大部分种类的盖子会遮盖部分瓶口,避免过多雨水装满瓶子,导致猎物减少。瓶盖也会结合色彩、气味以及倒生的毛,将猎物诱引到瓶口处。有些特别的种类,例如小瓶子草鹦鹉瓶子草,它们的瓶盖非常靠近瓶口,瓶子上镶嵌著一小块一小块缺乏叶绿素的区域,形成半透明的“窗户”,飞行的昆虫会试图穿过瓶盖,然后掉进瓶中(类似的功能也发生在同科的眼镜蛇瓶子草身上)。

第二区

唇与瓶口:此区主要是唇,产生大量的蜜糖,吸引昆虫停在上面或爬上瓶口,站在危险的陷阱边缘。第二区也包含了瓶子上端腊质的管口,腊质堆积在这个部份,昆虫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入瓶子深处。

黄瓶子草5

第三区

就在第二区下面,此区的特色是毫无落脚处,它内侧的表面覆盖大量倒生的毛,让昆虫完全失去逃跑的机会。此区还镶嵌著消化腺,分泌含有消化酵素的消化液。[2]

第四区

多数的种类到这一区为止,只有紫瓶子草具有第五区。第四区充满了消化液,酵素和生长在液体中的细菌会将昆虫分解,再由瓶子迅速吸收养分。此区具有更多的消化腺,并被向下生长的粗毛包覆著,让昆虫无法逃脱。

黄瓶子草6

第五区

位于第四区下方,此区只在紫瓶子草发现。这是一个光滑无毛,没有分泌腺,不会行吸收作用的区域,功能不明。

生长环境 编辑 原生于南美洲,生长在盐碱贫瘠的荒地区域、低地沼泽地带、湿草地上。瓶子草从在开花末期开始生长,一直到晚秋,在晚秋的时候,瓶子开始凋谢,植株长出不具补虫功能的剑形叶(或注:瓶子草属全部图册网址称叶状柄)。由于冬季的昆虫减少,天气转冷,也降低了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其他功能,此时把能量花在长补虫叶很不划算,剑形叶是比较经济的选择。

食虫机制

所有的瓶子草都不具有能力移动,借此吸引昆虫或其他猎物的部位。它们的陷阱是静态的,结合数种诱因(颜色、气味、蜜)以及无法逃脱的环境。多数品种充分利用了气味、有毒的蜜、腊质沉积(妨碍昆虫的脚)和重力,让猎物落入瓶中。

瓶子草的瓶状叶是有效的昆虫陷阱,囊状的瓶状叶有鲜明的色彩,其开口处常分泌香甜的蜜汁以引诱昆虫前来采吃,一旦受骗的昆虫爬到顶端,并试图跨过瓶口爬进内壁时,由于内壁很滑而被滑落瓶中,掉进瓶内的消化液中,力图从瓶中爬出来的昆虫,受到内壁的倒刺毛挡住去路,最终因挣扎无力而重新掉进消化液中淹死。瓶子草的消化液含有由瓶壁腺体分泌的蛋白分解酶,它可将溺死的昆虫尸体的蛋白质溶解,变为营养物质氨基酸被瓶壁吸收。

在黄瓶子草分泌的蜜糖中,可以发现毒芹碱的成分,毒芹碱能使昆虫麻痹。一旦落入瓶中,瓶壁布满了光滑的蜡质,让昆虫无从落脚。再下去布满了倒生的毛,昆虫更加无法离开。最底部则是一滩液体,具有消化酵素和润湿剂,很快地将昆虫淹死并进行消化。昆虫的外骨骼通常不会被消化掉,经过一个夏天,瓶身往往会装满昆虫。鹦鹉瓶子草,瓶子造型像鹦鹉的头,利用像龙虾笼的构造让猎物进入(雨季时还会有蝌蚪、小鱼游入),然后再也出不去。它具有尖锐的向内生长的毛,强迫猎物逐渐进入瓶子底部,然后被消化掉。 [3]

参考文献

Template:Ref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