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瓦勒度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瓦勒度派也译作韦尔多派、瓦尔多派、华尔多派、瓦灯派,是约从中世纪兴起的基督教教派。在教义上接近加尔文的归正宗,以上帝的圣言为信仰和生活的唯一准则。它被当时的罗马天主教会视为异端,也因此受到大迫害。现在它被新教视为宗教改革的先声。

古希腊时期,君士坦丁堡被称为拜占庭,拜占庭帝国之名便来源于此[1]。拜占庭帝国从来不是这个国家的国名,只是史学界为了区分同时存在的“神圣罗马帝国”而对东罗马帝国的一个称呼,也是对东罗马帝国典型的希腊文化特点[2]的概括。

简介

根据天主教对他们的研究,认为瓦勒度派的源起已无法考证,可能是源自意大利的古代信徒,甚可追溯到使徒时代。“瓦勒度派”这个名称可能是由在里昂一位名叫彼得·瓦勒度的富商,在1175年左右归信基督,他舍弃家财、效法基督的榜样,过着贫穷的传道生活。他把拉丁文的新约圣经翻译为家乡语,成为他布道的基础。他将与他同样过献身生活的男女集合起来,教导他们明白圣经,赞扬贫穷为美德,并且过着真实贫穷的生活。在家中聚会,游行传道、凡物公用(徒二:44),他的友人都一致认为瓦勒度真正做到了“使徒贫乏”且这团体自称为“虚心的人”。此行为对当时教会中普遍奢华和放纵的生活无疑是一种讽刺,以致于激怒了当时的教宗。

1179年,有两个瓦勒度派出现在第三次拉特朗大公会议,并且请求教宗能够承认他们的那种生活,而且能够准许他们继续讲道。经过审慎的考虑之后,教宗还是决定开除了他们的教籍,并被禁止讲解圣经。然而瓦勒度的回应则是更加地热心讲道,将教会应负的责任担在自己的肩上,这是中世纪许多异议人士所共有的特点。

这一次教宗路爵三世忍无可忍,索性下令将瓦勒度派判为异端,交由裁判所加以消灭。这一次瓦勒度派的信徒们的回应方式是逃走,并不与国教正面冲突,他们往伦巴底和普罗旺斯发展,所以他们在地理上和教义上都扩展得极其广大,甚至在1218年于意大利的贝尔加莫召开大会,讨论法国瓦勒度派和伦巴底之间教义上的歧见。

1229年,图卢兹会议宣布禁止平信徒购买《圣经》、圣经译本(针对瓦勒度派等“异端”而起的严格规定),并组成异端裁判所,瓦勒度派在十三世纪末是欧洲最常受迫害的一个运动。1398年,被指控放弃传统教会各种仪式、有形设备、用方言讲道。

1488年,在皮埃蒙特等地受到攻击。1532年,瓦勒度派传道人接纳归正教会的实施方言翻译圣经,因为此一会议的决定,触怒教廷,意大利军队入侵。1560年,由1559年高卢信条,摘要一信条呈都灵公爵。从这时期开始被视为归正宗的一个自立支派。

1655年,皮埃蒙特地区该派信徒在复活节清晨被骗遭大屠杀。1685年,遭法王路易十四世派军屠杀,仅留存二百多人。1686年,余民离开意大利移民瑞士阿尔卑斯山。1814年,在意大利北部获得宗教自由。1870年,因普世宗教自由原则在意大利得以生存。

视频

瓦勒度派 相关视频

人类发展史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人类社会有两个难题,正确的信仰和盲目的迷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