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琴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琴道》,出版社: 中西书局,ISBN:9787547505427。

读书,可以治愚启智,修身进德,是一种修养方法,是一种心灵沐浴。古人云:“人心如良田,得养乃滋长。苗以水泉溉,心以理义养[1]。”冈察洛夫[2]说:“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限发展。”读一本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好书,如同和一位品德高尚的哲人进行对话,能给你以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净化。

内容简介

在《琴道》中,高罗佩从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出发,对琴学的起源、征,琴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

高罗佩在《琴道》的后序中,这样写道:

“夫此者内也,彼者外也。故老子日:“去彼取此,蝉蜕尘埃之中,优游忽荒之表”,亦取其适而已。乐由中出,故是此而非彼也;然众乐琴为之首,古之君子,无间隐显,未尝一日废琴,所以尊生外物养其内也。茅斋萧然,值清风拂幌,朗月临轩,更深人静,万籁希声,浏览黄卷,闲鼓绿绮,写山水于寸心,敛宇宙于容膝,恬然忘百虑。岂必虞山目耕,云林清闷,荫长松,对*,乃为自适哉!藏琴非必佳,弹非必多,手应乎心,斯为贵矣。丙子秋莫,于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间物:“无名”,抚之铿锵有余韵。弗敢冒高士选雅名,铭之日:“无名”。非欲以观众妙,冀有符于道德之旨云。

余既作《琴道》七卷,意犹未尽,更申之如右。然于所欲言,未罄什一云。

荷兰国笑忘高罗佩识于芝台之中和琴室”

作者介绍

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1910-1967),荷兰外交官,著名汉学家。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是他的业余爱好。

高罗佩用英语创作了风靡全球的《大唐狄公案》,至今已被译成十余种文字。他的《中国古代房内考》、《图考》等著作,堪称石破天惊之作。他能够创作中国古体诗词,还为《大唐狄公案》绘制了所有插图。但是高罗佩绝不仅仅是依靠以上这些著作获得他的声望。

作为饶宗颐先生的琴友和知音,高罗佩对中国古琴十分痴迷。他曾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并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组织“天风琴社”。抗战时期,高罗佩以外交官身份在重庆举办古琴义演,为中国抗日筹款,一时传为雅谈。《琴道》便是他对中国古琴研究的重要成果。

参考文献

  1. 关于读书的名言,阅来网,2015-01-11
  2. 冈察洛夫及其作品研究,道客巴巴,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