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球壳模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球壳模型 球壳模型是处理费米子时的图形或原子或同位素的模型
原图链接  

球壳模型(Shell Model) 也称为单粒子模型(Single-Particle Model)是根据原子核稳定性(Stability)的实际观察结果所提出的。[1]

发展

1940 年代末期至今,人们对于核结构的了解有非常巨大的进展,而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里程碑。

结构理论

球壳模型可说是最基本的核模型,而且在轻核的范围内它可说是非常的适合,但在其计算的过程中,独立粒子们的运动仅拘限于单一的总角动量壳层(singlej shell),然而在较重且远离魔幻数闭壳(close shell)的核子体系下,这些价核子(valence nucleons)是被允许同时存在几个总角动量壳层中。虽然球壳模型也可以计算这种多重 j 壳的核子,但其所需的计算量将会非常的巨大,就算用现在的高速电脑来计算,其所得的结果也不容易去表现出真正的物理。所以在核结构的研发中,尤其在中、重核的范围,便以非对称球型核为主的两种路线为主。其一为以此非对称球型核的位势来讨论单一粒子的运动情形,另一则注重在非对称球型下核之宏观运动(macroscopic motion)现象。也可以说前一方式(称为变形球壳模型,或 Nilssonmodel)为后者(称为聚集模型 Collective model)的微观性微调,而且两者的配合对往后的核结构模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


参考来源

  1. 叶锡溶、蔡长书. 放射化学. 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西元2012年9月15日: 第13页. ISBN 978-986-236-585-4 (繁体中文 ). 球壳模型 
  2. 郭荣升. 核子结构模型简介. 物理双月刊. 2002 年 12 月, 二十四卷 (五期): 730–7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