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球果假水晶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球果假水晶兰

中文学名:球果假水晶兰

拉丁学名:Cheilotheca humilis (D. Don) H. Keng

拼音:qiuguojiashuijinglan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杜鹃花目

科:鹿蹄草科

属:假水晶兰属

球果假水晶兰 (Cheilotheca humilis (D. Don) H. Keng)又叫球果假水晶兰,是杜鹃花科(原为鹿蹄草科),假沙晶兰属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叶鳞片状,无柄,互生;根细而分枝,集成鸟巢状;花单一,顶生,下垂,无色,花冠管状钟形。种子多数,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淡褐色,有网状突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株:植株高7-17厘米。

叶:叶互生,长圆形、宽椭圆形、宽倒卵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长1-2厘米,宽0.4-1.2厘米,全缘或有细小齿,无毛。

花:花单一,顶生,下垂。花冠管状钟形,长1.4-2.5厘米,径0.5-1.3厘米;萼片(2)3-5,长圆形;花瓣3-5,长方状长圆形,长1.4-2.5厘米,边缘外卷,基部成小囊状,内面有长毛;雄蕊8-12,花药被小疣,花丝有疏粗毛;子房无毛,侧膜胎座6-13,花柱长2-5毫米,柱头中央凹入呈漏斗状,有疏长毛。

果:浆果近卵球形或椭圆形,下垂。种子多数,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淡褐色,有网状突起。

产地分布

分布: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及缅甸。

产地:黑龙江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台湾湖北西部、云南及西藏东南部。

生境:海拔900-3100米的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下。

水晶兰与球果假水晶兰有什么区别

据介绍,假水晶兰和水晶兰是同属鹿蹄草科的腐生植物,亲缘关系十分接近,相当于“姐妹”,因此光从外形上看,很难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子房构造不同。“没有实物,也不能看到子房内部,只能从外形上初步判断。”李方文说。

河北保定市易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谢玉常曾在2014年发文《幽林白精灵》,详细介绍水晶兰,其在文中称,水晶兰晶莹洁白,却生长在幽暗潮湿的密林;货真价实的植物,全身上下却没有一个叶绿素,全靠“他人”养活。在自然界中,水晶兰多为数株聚生,少数独出,全株高约10厘米~15厘米。在千万年的进化中,水晶兰的叶子进化成白色半透明鳞片,如一层薄如蝉翼的纱包裹在洁白的茎上。晶莹剔透的多重花瓣像一朵盛开的玫瑰。每年6月~9月是这些花儿脑袋低垂的时候,也是它们刚刚出土不久之时。等到蜜蜂前来拜访时,它们才会逐渐昂起头来,最后长出野生动物喜爱的浆果。完成传播种子的任务后,它们将变成一根根灰黑的“火柴头”。

水晶兰生活在幽暗潮湿的枯枝落叶之间,和其他腐生生物一样从死亡的生物身上汲取养分。水晶兰全株没有叶绿素,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获取食物的奥秘就在脚下的腐叶堆里。水晶兰的根部与菌根类似,其实就是模仿真菌的菌根,并探进真菌的根内吸收营养。像水晶兰这种寄生在腐生真菌身上的植物,在植物界中不多见。[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