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珠子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珠子草 中文种名:珠子草拉丁学名:Phyllanthus niruri Linn.属 名:叶下珠属科 名:大戟科俗名别名:蛇仔草(海南)生于旷野草地、山坡和山谷向阳处。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叶在小枝上排列成2列,狭椭圆形或椭圆形,薄纸质,托叶披针形。花通常单生于叶腋,雄花生于小枝下部,雌花数量较少,生于小枝的上部。雄花花梗纤细,萼片6,倒卵形,花盘6裂,雄蕊3枚,花丝合生,花药马蹄形开裂。雌花花梗顶部变粗,萼片6,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6浅裂,子房球形,花柱3,顶端2浅裂。蒴果近球形,平滑,种子三棱形,背面具6~7条纵棱。

  • 中文学名 珠子草
  • 拉丁学名 Phyllanthus niruri Linn.
  • 别 称 蛇仔草(海南)
  • 界 植物界
  • 科大戟科
  • 属叶下珠属
  • 分布区域 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
  • 俗名别名 蛇仔草(海南)

珠子草形态特征

珠子草是大戟科、叶下珠属的一种一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茎略带褐红色,通常自中上部分枝;枝圆柱形,橄榄色;全株无毛。叶片纸质,长椭圆形,长5-10毫米,宽2-5毫米,顶端钝、圆或近截形,有时具 不明显的锐尖头,基部偏斜;侧脉每边4-7条;叶柄极短;托叶披针形,长1-2毫米,膜质透明。 雄花和雌花各1朵双生于每一叶腋内,有时只有1朵雌花腋生;雄花:花梗长1-1.5毫米;萼片5,倒卵形或宽卵形,长1.2-1.5毫米,宽1-1.5毫米,顶端钝或圆,中部黄绿色,基部有时淡红色,边缘膜质;花盘腺体5,倒卵形,宽0.25-0.4毫米;雄蕊3,花丝长0.6-0.9毫米,2/3至3/4合生成柱,花药近球形,长0.25-0.4毫米,药室纵裂;花粉粒长球形,具3孔沟,少数4孔沟,沟狭长;雌花:花梗长1.5-4毫米;萼片5,不相等,宽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5-2.3毫米,宽1.2-1.8毫米,顶端钝或圆,中部绿色,边缘略带黄白色,膜质;花盘盘状;子房圆球形,3室,花柱3,分离,顶端2裂,裂片外弯。 蒴果扁球状,直径约3毫米,褐红色,平滑,成熟后开裂为3个2裂的分果爿,轴柱及萼片宿存;种子长1-1.5毫米,宽0.8-1.2毫米,有小颗粒状排成的纵条纹。花果期1-10月。[1]

珠子草生长环境

珠子草生长于旷野草地、山坡和山谷向阳处。

珠子草分布范围

国内产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国外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至热带美洲。

珠子草使用价值

幼树生长迅速,是优良的速生造林树种;木材结构细致,是制作家具的良好用材。

下级物种

麦珠子 Alphitonia philippinensis Braid 常绿乔木,高达18米; 幼枝被锈色绒毛,小枝被细短柔毛。叶互生,厚纸质,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7-13厘米,宽2.5-5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渐尖,稀锐尖,具小尖头,基部圆形或截形,全缘或波状,上面绿色,幼叶上面被锈色绒毛,后脱落,下面被灰白色棉毛,侧脉每边11-15条,上面下陷,下面凸起,具明显网脉;叶柄长0.9-1.5厘米,被密短柔毛。

聚伞花序组成腋生聚伞总状或聚伞圆锥花序,被锈色密绒毛,长2-5厘米,具长3-5毫米的总梗,花两性,5基数,花梗长1-2毫米;花萼5裂,萼片三角形,内面中部以上具凸起的中肋;花瓣匙形,具爪,与雄蕊等长;花盘厚,五边形;子房藏于花盘内,2-3室, 每室1胚珠,花柱2-3半裂。 蒴果状核果,球形,直径1-1.2 (1.4)厘米,成熟时黑色;中部以下为萼筒所包围,外果皮不规则开裂,内有2-3个木质化的分核,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每核具1种子;果梗长3-4毫米;种子红色,有光泽,具膜质假种皮,顶端开口。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3-5月。

产于中国广东(海南岛)。生中海拔的丘陵或山地疏林中,或成大片纯林,喜光。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 幼树生长迅速,是优良的速生造林树种;木材结构细致,是制作家具的良好用材。[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