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现实与梦幻的较量(鞠红玲)

现实与梦幻的较量
图片来自创意悠悠花园

《现实与梦幻的较量》中国当代作家鞠红玲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现实与梦幻的较量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南北战争为时代背景,讲述女主人公思嘉.奥哈拉和瑞德.巴特勒的爱情故事。

我是个不懂政事的人,所以对政治经济种族知之甚少,所以不敢就南北战争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在这儿妄下结论,只谈谈书中所涉及的人性问题。

思嘉是一个聪明美丽迷人的南部庄园主的女儿,她一方面具有父亲爱尔兰人勇敢直爽的性格,又在母亲法国贵族后裔的传统熏陶下长大。她和那个时代周围的姑娘一样,喜欢打扮地漂漂亮亮地去参加舞会,风情万种地吸引一群小伙子爱慕喜欢她。和一切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在众多的追随者中,思嘉喜欢上了相貌英俊,温文尔雅的阿希礼。

阿希礼喜欢诗书、音乐、去欧洲旅行等,是一个生活在自己隐逸世界里的没落贵族青年。思嘉是一个像风像火一样原始单纯自然的有生命力的姑娘,阿希礼生活中的一切,正是思嘉佩服而又缺少的,两人之间思想上的距离,便产生了美感,强有力地吸引了思嘉。对于思嘉来说,阿希礼就像是一潭深不可测的碧水,那么美妙又是那么的神秘,给思嘉带来了美好的向往和诱惑。一个美丽的早上,阿希礼骑着白马从阳光中走来,那俊逸的脸庞落到思嘉的视野里的时候,思嘉那少女情怀的白马王子梦,就编织在了阿希礼的身上。

阿希礼非常欣赏这个对于生活充满了热爱,敢于面对一切的姑娘。对于他来说,思嘉就像是一股新生的力量,给他的生活带来了生命的活力,使他的精神为之一振,而不是习惯于生活在自己打造的脱离社会的隐居世界里。可阿希礼没有勇气和力量去接受思嘉像风像火一样热烈的生活,娶了懂得自己支持自己的表妹媚兰。于是思嘉的初恋,就以单相思的形式,如梦幻泡影般地存在着。可思嘉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以女学生式的浪漫,把情感寄托在阿希礼身上。一直到阿希礼的妻子去世时,她才恍然明白,一切不过是自己的一个少女爱情梦。等她真正读懂了阿希礼这部神秘的书籍的时候,才知道阿希礼根本不是他想要的,她何曾真正地去爱过阿希礼,她所迷恋的不过是一具空壳,一个幻影。

小说的男主人公瑞德.巴特勒在目睹了思嘉用尽浑身解数去迷惑阿希礼,纯真直爽地向阿希礼表白爱情后,从心底里喜欢上了这个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聪明能干的女孩,极度地渴望能够俘获这个女孩的芳心,获得她真正的爱情。为此,瑞德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毅力来等待和追求思嘉的爱情。

在这个过程中,瑞德非常明白,只有逐步打破思嘉套在阿希礼头上的爱情光环,让思嘉明白,两人只有情投意合,心意相通,彼此懂得,才能具有真正的爱情。可做到这一点,必须让思嘉感受到他强烈的爱的同时,又不能让思嘉这个占有欲极强,喜欢神秘的姑娘对他的爱一览无余,失去了吸引力。对于这个非常虚荣也爱自尊而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的姑娘,瑞德一边付出无私的爱的同时,又怕思嘉把他的爱随意地践踏,作为她报复他窥破了她内心世界的筹码。于是瑞德的爱情之路就异常地艰辛曲折。

在思嘉为了维护虚荣和自尊嫁给了查尔斯,又被生活所迫嫁给了肯尼迪之后,瑞德再也按捺不住对于思嘉强烈的爱,没等思嘉从迷恋阿希礼的影子里走出来,肯尼迪一死,就和思嘉结了婚,并且生了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儿。瑞德非常喜欢这个女儿,把她看做是思嘉肉体和精神的结合,她是完完全全地属于瑞德.巴特勒。从女儿的身上,瑞德像是得到了思嘉的爱情以及全部。然而在女儿意外死去之后,瑞德对于爱情的追求再也无力继续下去。悲伤无助的瑞德,再也打不起精神来,一如既往地对思嘉付出心中全部的爱,毅然地选择了离开。爱情足以让一个人生死无畏,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也足以让一个人伤得一败涂地,彻底沉沦,逃之夭夭。当瑞德离开,阿希礼到来的时候,思嘉才明白:在这么多年的共同生活中,她早已和瑞德情投意合,一起携手共进,克服了南北战争前后生活中的重重苦难,建立了两情相悦的爱情,这一切不过是被对阿希礼的少女爱情幻影所遮挡了。然而为时已晚,瑞德心中再多的爱,也耗不过思嘉固执的少女梦。

本书另一个让我内心震撼的看点是:思嘉对于故乡塔拉红土地的热爱。当思嘉是一个贵族少女的时候,是以农民的后代为耻的,红土地只是她安逸舒适生活的经济来源。当她经历了颠沛流离的贫穷困苦生活,失去了爱情亲情的依靠,饱受了战争的凄惨痛苦之后,她真正明白了塔拉的红土地,是她物质精神的支柱。她的骨子里流淌着红土地的血液,能让她在生活的狂风暴雨里勇敢坚强地活下去,承担起爱情亲情友情的责任。于是当她一次次地处于困境时,“回塔拉去”,成了她的第一个念头,这念头是那样的勇敢无畏,足以克服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有了故乡这个挡风的港湾,无论是多大的滔天巨浪,漂泊的心就有了安定之所,也会有了再次出航的勇气

《飘》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被众人所喜欢,并能经久不衰地发出璀璨的光芒,是因为它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人们真实的心理活动,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拥有严谨巧妙的故事结构,揭示了人性中永恒的生存、情感和责任等。[1]

作者简介

鞠红玲,山东临沂人。一个喜欢读书写字的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