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紹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紹清
王紹清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

王紹清教授,博士生導師,地測學院能源地質系副主任,教務處處長助理。

2003年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地質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

2007.11-2009.11 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EMS學院進行聯合培養。

2008年-至今,是國際組織ICCP(國際煤岩學委員會)會員;「德貽煤地質優秀學生獎」評審秘書。

2010年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工學博士學位。

2012年-至今,是國際組織ICCP(國際煤岩學委員會)「Micro-FTIR」工作組召集人之一。2012年-至今,審稿《Fuel》、《燃料化學學報》等期刊;主持和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人才項目2項,編寫論文集和教材2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內外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SCI、EI收20餘篇;專著1部;教改文章5篇,核心1篇。

2014年-至今,任國際組織TSOP(國際有機岩石學年會)會員。

2014年獲得校級優秀班主任。指導碩士研究生20人;教學改革項目7項;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4項。指導博士3名,碩士研究生22人(11名已畢業)。

2015年榮獲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的2014年度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5年榮獲中國地質學會的2014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

2015.12-2016.12到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EMS學院進行訪學。

2016年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五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三等獎。

2017年首屆全國大學青年教師地質課程教學比賽一等獎。

2018學年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校級優秀課程。 2017年度優秀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一等獎指導教師。

電子郵件:wangzq@cumtb.edu.cn

研究方向

1、煤屬性(煤岩學、煤化學)

2、化石燃料的有機地球化學

3、煤的高效清潔利用

4、煤層氣地質

5、二疊紀地質特徵

科研項目

1.樹皮體的煤岩學與煤化學特徵化特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樹皮體的有機地球化學特徵及熱變化特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3.樹皮煤(體)的生烴潛力研究,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

4.半絲質體活性特性研究,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首屆「越崎青年學者」

5.煤炭洗選和氣化過程有害元素的遷移轉化,973項目子課題,參加人

6.煤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學,教育部創新團隊建設規劃項目

7.中國特殊顯微組分樹皮體的化學結構和熱重特性研究,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

8.特殊顯微組分樹皮體和過渡組分受熱岩相變化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9.特殊及稀缺煤炭資源調查,省部級項目,參加人

10.特殊稀缺煤種資源類型分類及煤炭礦山節能減排標準研究,省部級項目,參加人

主要論文及著作

[1] Wang, S.Q., Tang, Y.G., et al. 2018. Petrologic and 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Permian bark coal in Mingshan coalmine, Southern China.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93: 205-217.

[2] Wang, S.Q., Tang, Y.G., Chen, H., et al.2018. Chemic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of different coal components at the similiar coal rank by HRTEM in situ heating. Fuel, 218:140-147.

[3] Wang, S.Q., Liu, S.M., Sun, Y.B., et al. 2017. Investigation of coal components of Late Permian different ranks bark coal using AFM and Micro-FTIR. Fuel, 187: 51-57.

[4] Wang, S.Q., Chen, H., Ma, W., et al. 2017.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of coal components upon heat treatment and explanation on their abnormal thermal behaviors. Energy Fuels, 31:11587-11593.

[5] Wang, S.Q., Sun, Y.B., Shu, K.K., et al. 2016.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al components of Late Permian coals from Southern China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Raman spectroscopy. Journal of Bioanalytical Techniques, 1: 1-5.

[6] Wang, S.Q., Tang, Y.G., Schobert, H.H., et al. 2015. Applica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hydrogen-rich bark coal. Fuel, 162: 121-127.

[7] Wang, S.Q., Tang, Y.G., Schobert, H.H., et al. 2014. Chemical composition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Permian bark coals from Southern China. Fuel, 126 (15): 116-121.

[8] Wang, S.Q., Cheng, H.F., Jiang, D., et al. 2014.. Raman spectroscopy of coal component of Late Permian coals from Southern China.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132(11):7647-770.

[9] Wang, S.Q., Tang, Y.G., Schobert, H.H., et al. 2013. Petrology and structural studies in liquefaction reactions of Late Permian coals from Southern China. Fuel, 107, 518-524.

[10

] Wang, S.Q., Tang, Y.G., Schobert, H.H., et al. 2013. FTIR and Simultaneous TG/MS/FTIR Study of Late Permian Coals from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 100: 75-80.

參考文獻

王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