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献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献民
原图链接 [中医火神一一王献民先生【浙江中医药大学吧】_百度贴吧 http://tieba.baidu.com/p/3589932545 来自百度贴吧]
王献民
出生 1959~
河南西平
国籍 中国
职业 老中医
知名作品扶阳医学临证传奇

王献民(1959~)老中医,号“洄溪堂主”,河南西平人,中医世家,著有《扶阳医学临证传奇》一书。王献民老中医

自幼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精思《伤寒杂病论》,贯通火神派及扶阳医学心法,纵横于扶阳与温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

省城郑州创办了"洄溪堂中医馆",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基地首席导师。王老中医在临床上践行仲景遗风——病

脉证并治相结合,往往是重剂出手、力挽狂澜,使奇迹屡现,令患者枯木逢春,成为当代扶阳高手中之凤毛麟角者。王老在祖

传药方基础上,实践总结并改进的治疗肾病综合症、肿瘤、结缔组织病、免疫性疾病、原发性癫痫、哮喘、口腔溃疡、鼻炎、

痔疮、白癜风及牛皮癣等皮肤病,以及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不孕不育、子宫腺肌症、多囊卵巢、婴幼儿积食等300多个

经验方,常有药到病除之效。

扶阳论坛大会发言~简谈对扶阳医学的理解与应用(王献民 2015.11.15)

简谈对扶阳医学的理解与应用

王献民(郑州洄溪堂中医馆堂主) 本人自七十年代始临床至今,从一个赤脚医生到省城工作然后开办中医馆,几十年来坚持读书,边学习边临床。开始以《伤

寒》、《金匮》和家学为主,后幸得列入郑卢门墙系统学习扶阳医学,之后诊治过很多大病、疑难病、危急病等。粗略估计,

几十年来至少有三十多万人次的诊疗记录,学习扶阳法后仅2014年一年,诊治人数约2万人次以上;365天平均日门诊量约70人

左右;诊治的病人包括内外妇儿,肿瘤,皮肤等各科;一年约用附子5吨以上,生姜7吨以上。我认为,中医治疗各类病症是不

能有严格分科的,因为中医治疗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

我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十八岁开始行医,自幼受家学熏陶,承继家学并诵读《内经》、《伤寒杂病论》、《易经》等传统

经典书籍。由于对医学的酷爱,执着探索,几十年来临床愈病无数,但是也遇到很多难以逾越的沟坎性病症,例如肿瘤,癌症

等。

十二年前幸得《钦安三书》,爱不释手,诵读数遍,对扶阳医学有所了解,之后拜读《扶阳讲记》、《卢氏临证实验录》、

《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卢氏药物综合阐述》、《金寿老人药解》、《槐轩全书》等著作后,茅塞顿开,对未来医道充满

光明。光阴似箭,经过近些年的临床感悟,我体会颇深,认为郑卢扶阳医学真是济世活人,正纯精高之医术也!

一、为何要扶阳?

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又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张景岳曰:“天有一

丸红日,人有一息真阳。”火神之祖刘止唐老先生在《槐轩全书》中曰:“医道虽多,不外气血;气,血之主,而神又气之主

也;故补血必补气,气舒则血舒,无补血法也。”钦安师祖说:“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

生水,在人为肾,一点真阳,舍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以上诸圣贤,对阳气的重视是

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当今社会,更是十人九阳虚,为什么呢?自古至今,从来没有像现在社会稳定,生活安逸富足,代步工具

比较豪华,最不济也是电动车,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四肢运动比古时甚少,最终导致痰湿内生,阳气不能充分舒彰,阳气

升发和敛藏受挫;历史上没有现代人精神压力大,早上不起,晚上不睡,或失眠而耗损阳气;更没有像现代人生冷食品这么多

种多样,丰富多彩,贪食生冷的现象相当普遍,导致阳气的严重损伤。比如空调的使用使人类冬天不冷阳气难以收藏,夏天不

热而阳气不能充分生长壮旺,并且不能充分排出蓄积于体内的大量毒邪、伏邪;夏三月本是适当出汗排毒的季节,由于空调的

使用,机体不能通过出汗排除郁积在体内的伏邪湿毒;这些体内的阴邪,伏邪不能及时排出而长期贮存在体内,是导致大病,

危重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疾病的发展于近几十年来出现不良趋势,其中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已快速向年轻化、知

识化等人群发展。历史上没有像现代人这么乱用,滥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类药品。在我们传统中医的《伤寒论》中,百分之七

八十的处方用药是以辛温健脾,化湿解表,温阳利水的法、药而出方,没有用到那么多的清热药,但临床疗效显著。在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感冒是最常见的病,其实感冒犹如家中进贼一样,最佳处理的方法是将门打开(如发汗),让贼跑掉(祛邪),

邪祛而正安;可现在通用的治疗办法是:大量输抗生素,使用清热解毒类药品,致使人体阳气之门户不开,邪无出路。寒凉药

物损伤了抗病的正气,症状虽一时好转,但“临床所谓痊愈”后的病人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便秘或便溏等后遗

证,邪存而正伤。此类治法病邪未祛反而伤及身体之正气,为以后得大病,疑难病证等埋下了祸根和潜伏的炸弹;古时候没有

像现在环境严重污染和食品安全堪忧的问题,当今阳气不足或阳气虚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正如钦安老夫子说:“气不足便

是寒,究不足之源,因房劳过度者,损耗肾阳;因饮食不节者,则损脾阳;因用心过度者,则损心阳。阳者,气也;阳气损于

何处,阴寒便生于何处;积阴日久,无阳便为阴所灭也。”

因此,自古至今,重阳扶阳是治疗很多疾病的第一大法!现在老少青壮各年龄段的患者,在我临床的治疗中,十人有九人以上

是阳气不足,需要以扶助阳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我所理解的扶阳医学

有很多人认为,扶阳即是扶助人体的阳气,就是用姜、桂、附之温热药;我认为郑卢扶阳医学不是这么简单。首先,扶阳要用

姜、桂、附,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的,但对于很多病人,若急于应用姜、桂、附是会产生较多热药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的。我

在临床中遇到一些病人,由于外邪较重,经络不通,三焦不畅,若提前或急于应用附子,必会导致病人胸闷欲死,身体难受甚

而出现一些不可名状的现象,甚至有些病人被送进医院抢救,这类患者多脉象紧劲。其中原委实由于他气机不能通畅,外邪郁

闭,中焦枢机不利,三焦不通;此时应用附子会导致阳气不能下潜入肾,若阳气不能下降入于坎水之中,就会上冲心肺,轻者

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重者烦躁欲死;虽然这些不适症状有的可能不用治疗,休息几小时或几天会自行缓解,但诸

如此类不良反应,对病人或家属会造成难以接受的心理阴影。

比如在临床中对严重的胸腹水患者或全身水肿的病人,则不可过早大剂应用附子。这些人阳气多半很弱,并伴有气滞血瘀、痰

阻气结、水湿不化,湿毒凝滞,阻塞气血通行的经络道路;初始便大剂应用附子,有两种或多种情况的发生:一者使水肿或胸

腹水更加严重或长期得不到清除;原因是,大量的温阳药使该患者,原来以冰结形式积存于体内之寒水融化过快,水湿进一步

增加而形成“内涝”;就如2012年冬天,新疆暴发大雪,太阳一出来,大雪迅速融化而形成新疆地区积水成灾;第二种结果是

阴阳离决或浮阳外越:因为此时的病人阳气已微,若用大量附子配伍繁杂,病人自身对药物的分配和适应能力减弱,极易使所

扶之阳无可依附而外越或促使阳气离决死亡。以上均是我在临床中碰到或观察到的经验总结。

临床中怎样去解决此类患者的病证呢?比如外邪不明显时可在行水的基础上选用黄芪党参填精法,佐以温阳;若外邪较重,则

在补气填精的同时,选用适合剂量的透邪之药,这样则能起到客水祛而正气恢复的效果。此观点是我在临床中所见所闻,或经

常碰到的现象,不过也是一家之言,希望各位老师斧正。

扶阳医学是综合整体观的治疗医学,不是单纯的姜、桂、附的叠加;比如利尿可扶阳,如叶天士所云:〞温阳不在补,只需利

小便〞,化湿也是扶阳;甚者有时稍佐一点养阴药也不失一种扶阳办法。比如我们在治疗一些皮肤病的时候,应用温阳扶阳处

方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患者初始效果尚可,到后来则不能很好地消除病症,若应用一些生熟地、丹皮等之类,反而治疗效果

会更快更好。因为这类病症、湿毒多潜于血内,温阳药物有时很难到达血府,佐用一些养阴药物以达同气相求,期引阳药入血

以利毒邪外透。我曾治疗很多银屑病或红皮症合并关节肿大疼痛的病人,就在扶阳的基础上应用生地30克以上,很快关节肿痛

消失,皮损得到较快地恢复。

再者,在应用扶阳法治病时服药禁忌非常重要; 临床上碰到很多病人,特别是小孩,因过食生冷水果或其他寒凉药物而导致

食积外感的病人很多,这些病例常见不鲜。有些还在治疗中不遵医嘱,贪食生冷后使病情反复或加重,有的甚至缠绵难愈。我

曾在微信上写了一篇小短文,即《食生冷水果对身体的危害》,现在很多电台于保健栏目大量宣传多吃水果,多喝凉白开水,

若是阳热体质,适当吃一些水果还是可以的,但当你体质很弱,甚至阳气不足,是不能食生冷水果的;我曾经治疗两例十六七

岁的女孩子,因长期贪凉而导致卵巢早衰,均治疗八九个月后卵巢功能才得以恢复;其中有一例医案,患者从小在奶奶那里长

大,老人家很负责任,恐怕小孩上火,一直多年让其饮用清凉茶,结果导致小孩十六七岁月经仍不来潮,后经医院证实是卵巢

功能早衰所致,所以贪食生冷对人体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

三、何谓扶阳

扶阳顾名思议就是扶助人体之阳气,但是扶阳气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次第的。刚才我已经说过,当病人外感或肺脉很紧,此

时就不能用附子或大量应用附子;因为外邪郁阻肌表,经络不畅,三焦不通,此时过早应用附子会出现很多不适症状,应以桂

枝法开表祛邪为先,使郁阻的经络通畅,待肺脉不紧、胃脉通畅时,方可应用附子或附子法,也就是说“要致富先修路”!在

临床中吾见到过很多肿瘤患者,于郑卢医学切脉辩证其实就是一个外感病的携带者,也就是说他寒湿之邪郁阻肌表,内外道路

不通,致使寒邪长期束于太阳进而化燥,病证不能得到缓解;说直白一点,凭脉结果是感冒,但无有感冒症状的反应,此时应

用桂枝法解表祛邪,很快一些莫名症状就能得到缓解,后期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应用附子法或四逆法、桂附法、填精

法,一般都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有时甚至用一个桂枝法就可将肿瘤化掉或消失,当然,治疗肿瘤还要加一些消肿瘤之类的

专药更好。

谈到外感,也就是现在的,所谓西医说的上呼吸道感染,现在很多医生的通用治法即是消炎,应用抗生素,清热化痰,清热解

毒等。我认为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该视阳气,肾气盛衰情况而定,所以在临床中很少应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清热化痰之类

的药物,就是一些扁桃体化脓的患者也一样不用。这类患者在脉诊时,肺胃脉大部分很紧滞,有的胃脉很紧,肺脉滞弱,舌

淡,苔厚腻或舌红苔水滑等;诸如此类患者多是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类药,或长期贪食生冷食物致使脾胃受伤。我们常

说:中焦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什么是枢纽,通俗的说法即是“门转子”或叫开关。当气机不能正常升降时,也就是“门转

子”死了,不能开合了;此时感受外邪或咳或喘,浊气不降,气郁于肺,郁久则热;若此时直去清热,清的是被郁的肺气或正

常循环的元气真气;由于气被郁而生热,若应用苦寒之品肺热得清,胃寒加重,枢纽郁塞更严重,因此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反复

发作,终致越清越虚;即使所谓的临床病愈,患者也多会伴有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或便溏、腹痛腹胀或长期失眠、

急躁、梦多等症;之后吃补药则上火,服清热泻火药则肠胃难受或更伤,这种情况特别是小孩居多;更甚者会导致长期咳嗽不

愈或哮喘、慢阻肺,鼻炎,扁桃体肥大等严重病症。

其实此类病的治疗非常简单,那就是用桂枝法或附桂法,建中祛邪。先调其中焦脾胃,脾胃得温,气机升降有度;肺热即随胃

气之降而降,其热随之得除,既治愈了疾病,又加强了身体的抗病能力;若热毒过盛,适当佐以清肺热的黄芩、鱼腥草等药,

病症会很快得到缓解,治愈后的患者食欲增加,睡眠还好。我曾经治疗一例三个多月的婴幼儿,在某儿童医院住院诊断为肺

炎;一输液小孩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呕吐不食,已住院一月余,下病危通知多次,要求家属到更好的医院去治疗;患者经

人介绍到我医馆诊治,查患儿精神萎靡,咳嗽气喘,大便稀溏,蜷曲哭闹不停;我先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加鹿角片、人参等,一

剂而喘鸣声无,咳嗽减轻,呕吐停止,食欲增加,不再哭闹,三剂服完,咳喘均无,尚有便溏、鼻塞等些许症状,加减共服七

剂而愈。因此,治疗感冒发热滥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类药品,是当今医疗行为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应引起我们医务工作者高

度重视。

在临床中发热是一个很常见的病症,很多患者或医务工作者不能正确对待发热,把发热当“敌人”,这完全是错误的。发热反

应即是对表邪的抵抗力,很多疾病是通过发热而达到净化内部环境的。临床中我也诊治了很多发热病人,没有应用抗生素或清

热解毒之类的药;前面我说过,有很多肿瘤患者就是从一个感冒开始的,很多医生在治疗发热时唯恐热退得慢,家长和患者退

热心切,认为哪个医生把热退得快即是好医生;这样治疗的结果即会行成长期“感冒携带”,为以后得大病留下了祸根。其

实,治疗发热,一定要遵循身体的需要,也就是正气运行的规律而立法遣药。什么是身体的需要,怎样才能判断呢?我认为很

多感冒,其发热症状是机体排除体内垃圾或病邪的主要手段。发烧就好比一个国家被外敌侵略或犯罪分子作乱,国民奋起反抗

一样,战争越激烈,发热越高,战争越胶着,病势越缠绵;此时要顺应身体的需要,即给身体力量,使机体得到有效的阳气补

充,并帮助机体打开病邪排出的门户;根据情况按照张仲景的服药方法:一时辰(2小时)服药一次,或一日一夜连续服药,不

断给机体以能量,一天可服2-3付药;若患者汗出便通,有的随即热退,有的第二天热退病愈。在临床中,根据脉象或桂枝法

或四逆法或白通汤法,百无一失。但要注意一些消耗性疾病或肿瘤或贫血或急性传染性疾病等,此类患者要对原发病进行治

疗;若发热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更大的疾病,很多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支、皮肤过敏、扁桃体肥大或腹腔淋巴结肿大、肿瘤

心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等均是与发热或感冒处理不当有直接关系。上述病症通过扶阳法治疗,一两个法对发热的正确处理,

发热患者体力就会增强,食眠就会增加,愈后很长时间再不会感冒发热,这种现象临床中屡见不鲜,其实扶阳理法也是在治未

病。

总之,扶阳医学是一个大课题,需大家共同努力去发扬光大。

四、病案讨论

病例一

雷某某,女 ,7岁,家住南阳淅川县,该患者由于父母在郑州做生意,患银屑病已一年余,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不显,经人介绍到我医馆治疗。

一诊:2013年2月2日

患者头面、全身、四肢均有如黄豆或高粱米大的皮损,基本看不见正常皮肤,眉毛头发中全都是,皮肤红,上覆一层白膜,挠则出血,全身脱皮。脉沉细弦滑而紧,舌淡红,苔白厚腻。先以调理中焦脾胃,佐以祛邪扶正。

处方:桂枝尖15克,生姜45克,白蔻(后下)15克,白菊花25克,霜桑叶30克,法半夏25克,苍术15克,白芷15克,土茯苓45克,丹皮15克,生地20克,炙甘草15克。七剂。

二诊:2013年2月10日

服上方后,大便稀,脱屑稍减,食欲增加,睡眠较好,舌脉如前。

处方:

上方加蛇皮6克,炙升麻12克。十五剂。

三诊:2013年2月29日

舌苔已化,脉沉细而缓滑。

处方:黄附子(先煎2小时)45克,生姜45克,砂仁(后下) 15克,苍术15克,炒杜仲15克,油松节15克,茵陈20克,鹿角片(先煎)15克,贡菊20克,霜桑叶45克,淫羊藿15克,桂枝尖15克,法半夏25克,丹皮15克,生地25克,炙甘草15克,蛇皮6克。二十剂。

四诊:2013年4月20日

脉沉细缓,舌淡红,苔厚腻罩黄,头面部除双颧有浅色皮损,躯干四肢以及胸腹部有淡红色皮损,较前已有明显减轻。

处方:黄附子60克(先煎2小时),炮姜60克,炙甘草15克,黄柏15克,霜桑叶45克,法半夏30克,贡菊20克,砂仁(后下)10克,鹿角片(先煎)20克,炙龟甲(先煎)15克,苍术20克,土茯苓45克,蛇皮6克,丹皮15克,炙升麻15克,生地25克。十四剂。

五诊:2013年5月23日

躯干四肢皮损基本消失,躯干部偶有发出皮疹,一二天即消失,脉沉细缓,舌淡红,暗苔薄白腻。

处方:黄附子(先煎2小时)60克,法半夏30克,生姜30克,炮姜30克,炙甘草15克,砂仁(后下)10克,霜桑叶50克,白菊花25克,黄柏10克,苍术20克,油松节15克,炙升麻15克,炙鳖甲(先煎)30克,丹皮20克,蛇皮6克,水牛角(先煎)30克。二十剂。

六诊:2013年6月16日

皮损已无,尚留皮损退后的白色印迹,脉沉细缓滑,舌淡红,苔薄白腻。

处方:黄附子60克(先煎2小时),生地25克,丹皮20克,生姜60克,霜桑叶50克,白菊花25克,砂仁(后下)15克,鹿角片(先煎)20克,龟板胶(烊化)10克,黄柏10克,白术15克,炙甘草15克,蛇皮6克,炙升麻15克,上安桂(后下)10克,炙黄芪30克,西党参15克 , 广陈皮10克。二十剂

服上方后,患者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对银屑病的治疗,成熟案例约百例左右,上案是一小孩,因本病小孩发病率比较高,故举之;本病的发生与其生活习惯、过度应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类药有直接的关系。

小孩由于代谢旺盛,在治疗本病时较大人恢复快,此经三月左右的治疗患者完全治愈。

由于该病人三岁以前经常患咳嗽、气管炎、肺炎,反复输液住院,并应用过大量抗生素、激素、清热解毒、清热化痰之品,致使六七岁时还较同龄儿童体重轻、身高低。

皮肤病的治疗,临床遇到很多,例如过敏、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湿疹、白癜风等。这些病的治疗,在扶阳药物治疗的同时,配以专病专药,能够收到较理想的疗效。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