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清芬

Cova讨论 | 贡献2021年4月7日 (三) 23:26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王清芬,1943年出生于河南新乡人,豫剧旦角名家、国家一级演员

13岁开始学戏,15岁登台演出,主攻闺门旦、花旦。国家一级演员。

1988年获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和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当时是河南省清芬豫剧团团长。

1994年获得中国豫剧“十大名旦”称号。

目录

演艺经历

13岁开始学戏,15岁登台演出,主攻闺门旦、花旦。国家一级演员。

1988年获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和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当时是河南省清芬豫剧团团长。

1994年获得中国豫剧“十大名旦”称号。

视频

豫剧《抬花轿.坐轿》选段 王清芬

艺术评价

在唱腔方面吸收豫剧各流派之特长,融各艺术门类之精华,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创新,形成了唱、念、做、打全方位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独特表演风格。其表演尊重程式又大胆创新。

“艺术要发展,就得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王清芬吸收陈素真、阎立品等艺术家的精湛表演于自身,融会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的生动唱腔于一炉,旁采京剧、舞蹈里的表演手段,转益多师,自辟蹊径,融其他艺术门类之精华,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创新,形成了唱、念、做、打全方位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独特表演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王清芬在《大祭桩》中,她扮演黄桂英。“哭楼”一场戏里,黄桂英闻知未婚夫即将问斩的噩耗,悲痛万分,欲寻短见。这时,王清芬并没有按通常的表演程式,拿出白练,而是巧妙的运用水袖。只见她张开双臂,两只水袖如放悲歌一样,从她臂上直飞出去,扑落案上。观众从她无声的表演中,能够立即领会到其中的含义。

在唱腔上,王清芬也有创造。随着剧中人物感情的起伏变幻,她的声音忽高忽低,时紧时慢,若有若无,如泣如诉。需要高时,只见她用尽全力将声音催上去,放开来,声遏行云,收到了强烈的剧场效果。唱到“黄桂英我的主意定”一句时,她吸收了歌剧花腔女高音的唱法,用高亢有力的大拖腔,顶到最高点落在“定”字上戛然而止。观众无不为之震动。[1]

主要作品

在王清芬从艺五十周年之际,出版了行《一路跋涉一路歌——王清芬的演艺生涯》,对自己所走过艺术表演道路进行回总结,该书包括了王清芬成长的路,一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路和《大祭桩》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