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恩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恩哥
出生于沈阳,籍贯上海,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
出生 1957年01月
国籍 中国
职业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知名于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英国物理学会会士(IOP Fellow)
知名作品 凝聚态物理研究

王恩哥,男,汉族,1957年01月出生于沈阳,籍贯上海,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英国物理学会会士(IOP Fellow)。

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人物履历

1975年至1978年辽宁省辽中县乌伯牛公社知识青年。 1978年至1985年辽宁大学物理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1985年至1987年辽宁大学物理系教师,期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交流学习。 1987年至1990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生。 1990年至1991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1991年至1995年法国里尔表面与界面实验室和美国休斯顿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 1995年至2009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9年至2007年期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2004年至2009年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主任。 2006年至2007年中央党校中青班学员。 2008年至2009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 200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9年至2011年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物理学院院长。 2011年至2012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 2012年至2013年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教务长。 2013年至2015年02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2015年至2017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1]

任免信息

2015年2月15日,北京大学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中组部副部长潘立刚宣布,免去王恩哥的北京大学校长职务,调任中科院工作。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根据国务院《关于王恩哥任职的通知》(国人字〔2015〕35号),王恩哥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王恩哥同志任职》(组任字〔2015〕50号)的通知,王恩哥同志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

研究方向

王恩哥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在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性、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生长动力学以及受限条件下水的复杂形态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工作。

研究成果

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在Science,Nature,PNA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J.Am. Chem. Soc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大于7000次,h因子45,,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8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学术兼职

2001年至今曾任日本东北大学JSPS访问教授、德国马普研究所AvH访问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GCEP访问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KITP访问教授,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访问教授。现任中国科协常委,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香港大学物理系荣誉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智利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加州圣他巴巴拉大学、沙特国王科技大学国际学术顾问,美国材料学会(MRS)组委会委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选举委员会顾问委员,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量子调控”专项副组长。担任数十家国际学术期刊《Materials Science Foundation》(瑞士),《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美国),《物理学报》和《化学与物理学报》执行主编、副主编或编委。2002-2005年任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王恩哥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Kavli理论科学研究所荣誉所长。王恩哥同时兼任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UnionofPureandAppliedPhysics,IUPAP)执行副主席(2018-2020)。

人物荣誉

王恩哥荣获第五届周培源物理奖通知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第一完成人,2004和2011) 亚洲计算材料科学成就奖(2011) 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0)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0) 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两次(第一完成人,2003和2008) 美国斯坦福大学“GCEP”访问学者称号(2008) 香港理工大学“杰出中国访问学人”称号(2008) 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2005) 德国洪堡研究奖(2005) 周培源物理奖(2005) 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2005) 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2003) 香港“求是”青年学者奖(1996) 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学者(1996)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5) 中国科学院首批“百人计划”学者(199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