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德荣」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王德荣''',结构力学家,航空航天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航空航天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主持创建中国第一个热应力实验室…”)
 
Zjg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王德荣
 +
| 圖像    = [[File:121788512.jpg|缩略图| [http://img.hexun.com/2009-11-24/121788512.jpg 原始链接]]]
 +
| 出生日期 = 1934年7月
 +
| 国籍    = [[中国]]
 +
| 职业  =  研究员
 +
| 毕业院校  = 北方交通大学
 +
}}
 +
 
'''王德荣''',结构力学家,航空航天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航空航天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主持创建中国第一个热应力实验室和飞行器强度专业。曾参加航空航天多种型号的设计工作,承担解决关键性课题,还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成功作出过贡献。他重视教学工作,提出高校的科研要与教学密切结合,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专家和学者。70年代他研究新兴学科有限元素法和断裂力学,应用于解决航空航天研制、生产难题,取得了好的成果。对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德荣''',结构力学家,航空航天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航空航天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主持创建中国第一个热应力实验室和飞行器强度专业。曾参加航空航天多种型号的设计工作,承担解决关键性课题,还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成功作出过贡献。他重视教学工作,提出高校的科研要与教学密切结合,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专家和学者。70年代他研究新兴学科有限元素法和断裂力学,应用于解决航空航天研制、生产难题,取得了好的成果。对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德荣, 结构力 ,航空 航天 育家 他毕生致力于 航空 航天 育和 科学研究事 业。 持创建中国第一个热应 力实验室 和飞行器强度 专业。 曾参加 航空 航天多种型号的设计 承担解决关键性课题 还为 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成功作出过贡献。他重视教 工作 提出高校的科 要与教 密切结 ,并 为国家 培养了一批优秀专 和学者。70年代他 研究 新兴 科有限元素法和断裂力 ,应用于解决航空航天研制 生产难题,取得了好的成果。对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 王德荣 ==
 +
人物简历
 +
1915年12月12日 生于北京市(原籍安徽省滁县)。</br>
 +
1934—1938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航空门学习 获学士学位。</br>
 +
1938—1939年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航空工程专业 获硕士学位。</br>
 +
1940—1942年 任云南省垒允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工程师组长。</br>
 +
1942—1945年 任贵州大定发动机厂技士。重庆交通大学 航空 系副教授、 </br>
 +
1945—1949年 任上海交通大学 航空 授。</br>
 +
1949—1952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军事 科学研究 室研究员。</br>
 +
1952—1966年 任哈尔滨军 工程学院教授,空军工程系空气动力教授会副 任和空气动 力实验室 主任、工程科主任、空气动力专科主任、系副主任,院空气动力研究室主任。</br>
 +
1957年 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特邀委员。</br>
 +
1964年 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空气动力 专业 组成员及试验技术分组组长 </br>
 +
1966—1969年 任哈尔滨工程学院 航空工 程系教授、系副主任。</br>
 +
1969年1月13日 逝世于哈尔滨。
 +
 
 +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 ==
 +
王德荣 男,1934年7月出生 汉族 ,中 共党员,大 文化 ,研 究员。1958年8月毕业于北方交通大 ,曾历任国家经委综 运输研究所研究实习员;铁道部规划院副处长、处长;国家经委(后 为国家 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室主任、总工程师、所长、党委书记;国 计委综合运输 研究 所所长、党委书记。现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并兼任中国国防交通协会副会长、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副会长等职。
 +
现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亚洲运输 会副会长、国际物流与运输 会院士 中国分会会长
  
  王德荣 - 人物 简历
+
== 主要成果 ==
 +
[[(纵向课题)]]
 +
  “长江三角洲综合运输网发展规划研究”;</br>
 +
“中国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改造研究”;</br>
 +
“广东省综合运输网规划研究”;</br>
 +
“中国公路运输发展战略研究”;</br>
 +
“中国物流用户调查研究”;</br>
 +
“中国物流供应商调查研究”</br>
 +
[[(其他课题)]]
 +
先后组织了“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物流发展政策研究”、“2001—2020年中国物流发展战略研究”、“2001—2020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研究工作。所获奖励</br>
 +
“中国交通运输技术政策研究”、“1981—2000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br>
 +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前期重大技术经济的问题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br>
 +
“2000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br>
 +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冷藏运输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中国旅客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
  等多项研究成果获部委级奖励,</br>
 +
1991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br>
 +
2002年被评为首届“中国物流十大风云 人物 ”之一。</br>
  
 +
== 主要贡献 ==
 +
研究工作领域主要有: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综合运输网规划、交通运输技术政策与经济政策、重大运输建设项目、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以及中国物流发展政策等。1991年被评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
 +
参加、组织、主持的“中国交通运输技术政策研究”、“2000年中国交通运输”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前期重大技术经济的问题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公路运输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造船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冷藏运输发展对策研究”、“中国旅客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获部委级奖历。
 +
先后在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任兼职教授,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多名。
 +
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著作有“中国运输布局”、“2000年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国交通产业政策研究”等。
  
1915年12月12  生于北京市(原籍安徽省滁县)
+
== 著名文章 ==
1934—1938年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航空门学习 获学士学位
+
2012年1月6日 在人民 报发表文章《不能因一次事故就对高铁建设盲目猜疑》
1938—1939年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学习 获硕士学位
+
主要内容是:当前的铁路建设存 赶工期、试运行期过短的现象。但是,不能因为一次事故就对铁路建设 尤其是高铁建设盲目猜疑 我们对铁路事故要重视 但不能因噎废食 铁路还是要加快建设
1940—1942年 任云南省垒允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工程师组长
+
从能耗上来看,只有铁路能 规模地使用电能,其余各种运输方式皆以使用油品为主 如果折算成标准煤,每万吨公里能耗,水运、铁路、公路、民 之比约为1∶2∶10∶20。尽管水运是最便宜、最节能的运输方式,但考虑其时间成本高 又没有网络效应,铁路的比较优势仍是最明显的
1942—1945年 任贵州 定发动机厂技士 重庆交通大学 空系副教授 教授
+
加快铁路建设,难点是钱从哪儿来。有人说,铁路实行的是计划运价,赔本运输了 量战略物资,是基本公共服务,应该全部由财政拨款建设和维护 也有 说,运输业应该是充分竞争领域,铁路应该像 航、公路一样 完全实行社 融资、商业运营。其 实, 这两种观点都是“一刀切” 铁路网既要有青藏铁路这样的赔本也要开通的公益性铁路,也要有京沪高铁这样具有商业价值的线路,不能一概而论
1945—1949年 任上海交通 学航空系教授
+
要解决钱从哪儿来,关键是实施铁路投融资改革。改革的基础是引入商业性与公益性的评估机制。世界上没有哪个 家的铁路网不是中央财政拿钱修建的,因为出行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铁路网形成后,带来产 发展、就 增多 税收增加
1949—1952年 任中国 人民 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
 
1952—1966年 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 空军工程系空气动力教授 副主任和空气动力 验室主任、工程科主任、空气动力专科主任、系副主任 院空气动力研究室主任
 
1957年 兼任 防部第五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特邀委员
 
1964年 兼任 防科学技术工 委员会空气动力专 组成员及试验技术分组组长。
 
1966—1969年 任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教授 系副主任。
 
1969年1月13日 逝世于哈尔滨
 

於 2019年1月24日 (四) 20:22 的修訂

王德榮
出生 1934年7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研究員

王德榮,結構力學家,航空航天教育家。他畢生致力於航空航天教育和科學研究事業。主持創建中國第一個熱應力實驗室和飛行器強度專業。曾參加航空航天多種型號的設計工作,承擔解決關鍵性課題,還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試驗成功作出過貢獻。他重視教學工作,提出高校的科研要與教學密切結合,並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專家和學者。70年代他研究新興學科有限元素法和斷裂力學,應用於解決航空航天研製、生產難題,取得了好的成果。對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德榮

人物簡歷 1915年12月12日 生於北京市(原籍安徽省滁縣)。
1934—1938年 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航空門學習,獲學士學位。
1938—1939年 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航空工程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
1940—1942年 任雲南省壘允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工程師組長。
1942—1945年 任貴州大定發動機廠技士。重慶交通大學航空系副教授、教授。
1945—1949年 任上海交通大學航空系教授。
1949—1952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研究員。
1952—1966年 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空軍工程系空氣動力教授會副主任和空氣動力實驗室主任、工程科主任、空氣動力專科主任、系副主任,院空氣動力研究室主任。
1957年 兼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科學技術委員會特邀委員。
1964年 兼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空氣動力專業組成員及試驗技術分組組長。
1966—1969年 任哈爾濱工程學院航空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
1969年1月13日 逝世於哈爾濱。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

王德榮 男,1934年7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研究員。1958年8月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曾歷任國家經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實習員;鐵道部規劃院副處長、處長;國家經委(後為國家計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室主任、總工程師、所長、黨委書記;國家計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現任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併兼任中國國防交通協會副會長、中國地方鐵路協會副會長等職。 現任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亞洲運輸學會副會長、國際物流與運輸學會院士、中國分會會長。

主要成果

(縱向課題) 「長江三角洲綜合運輸網發展規劃研究」;
「中國國際集裝箱運輸系統改造研究」;
「廣東省綜合運輸網規劃研究」;
「中國公路運輸發展戰略研究」;
「中國物流用戶調查研究」;
「中國物流供應商調查研究」
(其他課題) 先後組織了「中國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中國物流發展政策研究」、「2001—2020年中國物流發展戰略研究」、「2001—2020年中國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研究」等多項研究工作。所獲獎勵
「中國交通運輸技術政策研究」、「1981—2000年中國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研究」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京滬高速鐵路建設前期重大技術經濟的問題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年中國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國船舶工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國冷藏運輸發展狀況與對策研究」、「中國旅客運輸發展戰略研究」、

 等多项研究成果获部委级奖励,

1991年被評為第一批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
2002年被評為首屆「中國物流十大風雲人物」之一。

主要貢獻

研究工作領域主要有: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綜合運輸網規劃、交通運輸技術政策與經濟政策、重大運輸建設項目、國際集裝箱運輸發展以及中國物流發展政策等。1991年被評為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 參加、組織、主持的「中國交通運輸技術政策研究」、「2000年中國交通運輸」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京滬高速鐵路建設前期重大技術經濟的問題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年中國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公路運輸發展戰略研究」、「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國造船工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國冷藏運輸發展對策研究」、「中國旅客運輸發展戰略研究」等多項研究成果獲部委級獎歷。 先後在同濟大學、南開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任兼職教授,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多名。 先後發表論文100多篇。著作有「中國運輸布局」、「2000年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國交通產業政策研究」等。

著名文章

2012年1月6日 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不能因一次事故就對高鐵建設盲目猜疑》。 主要內容是:當前的鐵路建設存在趕工期、試運行期過短的現象。但是,不能因為一次事故就對鐵路建設,尤其是高鐵建設盲目猜疑。我們對鐵路事故要重視,但不能因噎廢食。鐵路還是要加快建設。 從能耗上來看,只有鐵路能大規模地使用電能,其餘各種運輸方式皆以使用油品為主。如果折算成標準煤,每萬噸公里能耗,水運、鐵路、公路、民航之比約為1∶2∶10∶20。儘管水運是最便宜、最節能的運輸方式,但考慮其時間成本高、又沒有網絡效應,鐵路的比較優勢仍是最明顯的。 加快鐵路建設,難點是錢從哪兒來。有人說,鐵路實行的是計劃運價,賠本運輸了大量戰略物資,是基本公共服務,應該全部由財政撥款建設和維護。也有人說,運輸業應該是充分競爭領域,鐵路應該像民航、公路一樣,完全實行社會融資、商業運營。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是「一刀切」。中國鐵路網既要有青藏鐵路這樣的賠本也要開通的公益性鐵路,也要有京滬高鐵這樣具有商業價值的線路,不能一概而論。 要解決錢從哪兒來,關鍵是實施鐵路投融資改革。改革的基礎是引入商業性與公益性的評估機制。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鐵路網不是中央財政拿錢修建的,因為出行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務。鐵路網形成後,帶來產業發展、就業增多、稅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