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均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均元
别名 不详
出生年 不详
死亡年 不详
教育背景 举人
参与社团 不详
著作 不详
作品出处 赖子清《台海诗珠》 ,赖子清《嘉义县志》
出版作品 不详

王均元(?~?),清打猫南堡(今嘉义县民雄乡)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1]

五言排律

赋得月过楼台桂子淸得清字
月下[2]楼台[3]迥,氤氲[4]一气[5]清。
蟾光[6]方转过,桂树[7]已敷荣[8]
近水应先得,成林[9]许直生[10]
淡香浮画槛[11],斜影[12]映丹楹[13]
玉宇[14]三千[15]净,云梯[16]十二横。
天高[17]寒有色[18],露冷[19]湿无声[20]
笛外人长倚,空中[21]镜最明。
欣逢攀折[22]候,御苑[23]快驰名[24]


  1. 参考川口长孺《嘉义管内采访册》,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第58种,1959年。
  2. (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缥缈叠秋雪,月下丁冬𢭏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于月下兮,列彩仗于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铖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3. (1).高大建筑物的泛称。《左传•哀公八年》:“ 邾子 又无道, 吴子 使大宰 子馀 讨之,囚诸楼台。”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诗:“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西游记》第六九回:“那国王并 行者 相搀,穿过皇宫到了御花园后,更不见楼台殿阁。” 冰心 《寄小读者》九:“更隐隐地看见了 慰冰湖 对岸秋叶落尽,楼台也露了出来。” (2).方言。指凉台。
  4. (1).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白虎通•嫁娶》引《易》:“天地氤氲,万物化淳。”按,今本《易•系辞下》作“𬘡缊”。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自氤氲混沌之世, 骊连 、 栗陆 之君,卦起龙图,文因鸟迹。”《旧唐书•李义府传》:“邃初冥昧,元气氤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贾相寿词》:“听万物氤氲,从来形色,每向静中觑。”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仙者乃非 松乔 伦,亦无英魄与烈魂;彼但堕落鬼与神,太乙主宰先氤氲。”
    (2).迷茫貌;弥漫貌。 三国 魏 曹植 《九华扇赋》:“效虬龙之蜿蝉,法虹霓之氤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 汉武帝 获宝鼎于 汾 阴,将荐之 甘泉 。鼎至 中山 ,氤氲有黄云盖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又不是轻云薄雾,都只是香烟人气,两般儿氤氲得不分明。”《孽海花》第一回:“但觉春光澹宕,香气氤氲,一阵阵从帘缝里透出来。” 朱自清 《冬天》:“﹝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著脸,觑著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3).指弥漫的烟气。 曹禺 《日出》第一幕:“﹝ 陈白露 ﹞自己很熟练地燃上香烟,悠悠然吐出淡蓝色的氤氲。”
    (4).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 南朝 梁 沈约 《芳树》诗:“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椅杌》:“焚此香也,自下而升者,能使氤氲透骨。” 郭沫若 《孟夫子出妻》:“因为她所留下的氤氲在她走了之后却专门在他的嗅觉上作用起来。”
  5. (1).指混沌之气。古代认为是构成天地万物之本原。《庄子•大宗师》:“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论》:“王者受图,咸资世德,犹混成之先大帝,若一气之生两仪。” 明 王廷相 《答何粹夫》二:“天地未判之前只有一气而已,一气之中即有阴阳。” 清 姚鼐 《于子颖扬州使院见禹卿》诗:“阴阳有开阖,一气无迁代。”
    (2).指空气。 晋 方庆 《风过箫赋》:“风之过兮,一气之作。”
    (3).指呼吸一次。《晋书•许迈传》:“常服气,一气千馀息。”
    (4).指奏乐首须以气动之。《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 杜预 注:“须气以动。” 陆德明 释文:“一气, 杜 解以为人气也。 服 云,歌气也。” 孔颖达 疏:“人作诸乐,皆须气以动,则与 服 不异。”
    (5).指一个节气。 汉 张衡 《浑仪》:“各分赤道黄道为二十四气,一气相去十五度十六分之七,每一气者,黄道进退一度焉。” 唐 韩愈 《苦寒》诗:“四时各平分,一气不可兼。”
    (6).声气相通;一伙。 汉 王充 《论衡•变虚》:“人君有善行﹝善言﹞,善行动于心,善言出于意,同由共本,一气不异。” 唐 崔国辅 《奉和华清宫观行香应制》诗:“云物三光里,君臣一气中。”《红楼梦》第六五回:“ 平姑娘 ,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他倒背著奶奶常作些好事。” 鲁迅 《呐喊•故乡》:“我想,我竟与 闰土 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
    (7).一口气;接连不断。《宣和遗事》前集:“有僧人带来行童见师囚了,一气走至 汴河 岸上。”《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汪秀才 即取大卮过手,一气吃了三巡。” 老舍 《骆驼祥子》四:“这个恶梦使他老了许多,好象他忽然的一气增多了好几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一气接到的这十来封信几乎全是 馀永泽 一个人写来的。”
    (8).犹一片。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唐 白居易 《春游二林寺》诗:“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岚积。散作万壑春,凝为一气碧。”
    (9).一阵。 毛泽东 《驳“舆论一律”》:“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 老舍 《茶馆》第三幕:“带点香水,好好喷一气,这里臭哄哄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他干一气活,吸一阵水烟。”
  6. 月色;月光。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飘飖馀雪,入箫管以成歌;皎洁轻冰,对蟾光而写镜。” 唐 皎然 《溪上月》诗:“蟾光散浦溆,素影动沦涟。” 宋 吕渭老 《情久长》词:“岁华暮,蟾光射雪,碧瓦飘霜,尘不动,寒无际。” 明 陆采 《怀香记•佳会赠香》:“人静更阑,正蟾光皎皎,花影珊珊。”
  7. 唐 李白 禅房怀友人岑伦 归来傥有问,桂树山之幽。 唐 韩愈 送陆畅归江南 鸾鸣桂树间,观者何缤纷。
    唐 元稹 兔丝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唐 窦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秘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 桂树留人久,蓬山入梦新。
    唐 李贺 天上谣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唐 邵偃 赋得春风扇微和 为报东堂客,明朝桂树新。
    宋 叶适 送郑景元 建安虽闽壤,桂树美可乐。
    宋 楼钥 过故家 团团桂树拥檐牙,旧日轻黄满树花。
    宋 杨万里 中秋前一夕携酒与子仁侄登多稼亭 如何桂树许多影,不隔冰轮些子光。
    元 元好问 西园 璧月琼枝春色里,画阑桂树雨声中。
  8. 开花。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曜春风,既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南朝 梁 王筠 《蜀葵花赋》:“仰椒屋而敷荣,植兰房而舒藻。” 唐 许敬宗 《掖庭山赋》:“百卉敷荣,六合清朗。”
  9. 成为树林。例如:昔日一片荒滩,如今果木成林。
  10. 【介绍】: 明应天府上元人,字直生。万历间举人。官户部主事,以言事谪外。累官至南京工部郎中。有《松荫堂学易》
  11. 犹画栏。《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朱栏画槛相掩映,湘帘绣幕两交辉。”
  12. 侧斜的影子。 南朝 梁 王僧孺 《春日寄乡友》诗:“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 唐 杜甫 《覆舟》诗之一:“羇使空斜影,龙宫閟积流。” 仇兆鳌 注:“空斜影,侧身落水。”
  13. (1).用朱漆涂柱。《穀梁传•庄公二十三年》:“秋,丹 桓 宫楹。礼,天子诸侯黝垩,大夫仓,士黈。丹楹,非礼也。”《汉书•货殖传》:“及 周 室衰,礼法堕,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节藻棁。”
    (2).朱漆的楹柱。借指华丽之居。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茅茨艶于丹楹,采椽珍于刻桷。” 唐 李绅 《过吴门》诗:“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剪灯馀话•至正妓女行》:“丹楹陡峻栖𫛛鹊,华表玲珑镂角端。”
  14. (1).用玉建成的殿宇,传说中天帝或神仙的住所。 南朝 梁 萧纶 《祀鲁山神文》:“金坛玉宇,是众妙之游遨;丹崖翠幄,信灵人之响像。”《云笈七签》卷八:“金房在明霞之上,九户在琼阙之内,此皆太微之所馆,天帝之玉宇也。”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七:“果然看见雪白的楼瓦,斜阳中映衬得如同琼宫玉宇一般。”
    (2).华丽的宫殿。 南朝 宋 刘铄 《拟古•拟〈明月何皎皎〉》诗:“玉宇来清风,罗帐延秋月。”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玉宇璿阶,云门露阙。”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学士紫宸早谒》:“耽耽玉宇龙缠栋,蔼蔼金铺兽啮环。”
    (3).指太空。 宋 陆游 《十月十四夜月终夜如昼》诗:“西行到 峨眉 ,玉宇万里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是夜,玉宇无尘,银河泻露。”《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玉宇淡悠悠,金波彻夜流。” 毛泽东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4). 宋 汴京 御苑中石洞名。《宣和遗事》前集:“北有洞曰‘玉宇’。石自壁出,隐崭岩峻立,奇花异草,扶疏茂密。”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蔡京 《太清楼侍宴记》云……东西庑各有殿,东曰 琼兰 ,西曰 凝芳 ,后曰 积翠 ,南曰 瑶林 ,北洞曰 玉宇 。”
  15.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复,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于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复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于百年,三千广于 赤县 ;四部多于户口,七宝妙于石沙。”
  16. (1).古代攻城时攀登城墙的长梯。《墨子•公输》:“ 公输盘 为 楚 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 宋 。”《宋史•辅超传》:“ 超 率骁勇十七人升云梯,斫北门楼。”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云梯》:“ 文皇帝 时,攻取 明 人城堡,多以云梯制胜。”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围上 榆林 就两天了,正准备攻城。我们往下走的时光,沿路不是往上运粮的,就是搬云梯的。”
    (2).传说中仙人登天之路。《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 灵谿 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李善 注:“云梯,言仙人升天,因云而上,故曰云梯。” 唐 王勃 《观内怀仙》诗:“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宋 杨泽民 《浣溪沙•木樨》词:“金粟蒙茸翠叶垂,月宫仙种下天涯。儿曹攀折有云梯。”
    (3).指高山上的石级或栈道。 唐 高适 《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萝径垂野蔓,石房倚云梯。”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三:“身已陟云梯,前山犹万仞。” 叶圣陶 《黄山三天》:“出了洞还得爬上百步云梯,又是很陡很险的石级,这才达到 文殊院 。”
    (4).喻仕进之路。 唐 窦巩 《送刘禹锡》诗:“十年憔悴 武陵溪 ,鹤病深林玉在泥。今日 太行 平似砥,九霄初倚入云梯。” 宋 苏轼 《清远舟中寄耘老》诗:“ 海陵居士 无云梯,岁晚结庐 颍水 湄。”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改官诗》:“百丈云梯未可阶,寒毡仍问旧生涯。”
  17. 魏晋 张协 杂诗十首 其二 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唐 沈佺期 七夕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
    唐 梁锽 七夕汎舟 夜久应摇珮,天高响不来。
    唐 韦应物 登高望洛城作 天高水流远,日晏城郭昏。
    唐 戴叔伦 次下牢韵 天高吴塞阔,日落楚山空。
    唐 戴叔伦 冬日有怀李贺长吉 月冷猿啼惨,天高雁去迟。
    唐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 海阔诚难度,天高不易冲。
    唐 柳宗元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18. (1).指有艳丽容貌的女子。《管子•戒》:“人患饥,而上薄敛焉,则人不患饥矣。人患死,而上宽刑焉,则人不患死矣。如此,而近有德,而远有色,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
    (2).佛教语。指欲界与色界有色身(质碍之身)的众生。《金刚经•大乘正宗分》:“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有色,若无色。”
  19. 唐 杜甫 秋兴八首 其七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唐 罗隐 寄三衢孙员外 风高绿野苗千顷,露冷平楼酒满卮。
  20. (1).没有声音。《庄子•知北游》:“视之无形,听之无声。”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一:“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金 元好问 《通奉大夫张君神道碑铭》:“舞云之春风,润物无声。” 巴金 《探索集•友谊》:“看见了 西园寺先生 、 清水先生 和其他几位朋友的眼泪……我却无声地哭了。”
    (2).吞声;不说话。 唐 杜甫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元 倪瓒 《画竹赠申彦学》诗:“写出无声断肠句,鹧鸪啼处竹苍苍。” 茅盾 《子夜》六:“他这无声的温柔的抗议,可以引出 林佩珊 的几句话。”
  21. (1).空间;天空。《列子•天瑞》:“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 唐 温庭筠 《湖阴词》:“ 五陵 愁碧春萋萋, 灞川 玉马空中嘶。” 巴金 《灭亡》第七章:“ 袁润身 把烟夹在右手底两个指头中间,张开口,吐出一口白雾,一圈一圈地腾上了空中。”
    (2).犹中空。 宋 苏轼 《石锺山记》:“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 明 刘基 《郁离子•鲁般》:“大者为栋为梁,小者为杙为栭,曲者为枅,直者为楹,长者为榱,短者为棁,非空中而液身者,无所不用。”
    (3).宫中古琴名。《初学记》卷十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古琴名有清角、鸣廉、脩况、蓝胁、号钟、自鸣、空中、绕梁、绿绮、燋尾、凤皇。”
  22. 拉折;折取。 南朝 梁简文帝 《折杨柳》诗:“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曲中无别意,并为久相思。” 唐 孟浩然 《早梅》诗:“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明 吴承恩 《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宝树摩云,珠袍挹露,早向九霄攀折。”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玩赏、攀折这花,摘食这果实。”
  23. 帝王家的苑囿。 唐 沈佺期 《奉和洛阳玩雪应制》诗:“洒瑞天庭里,惊春御苑中。”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琅函奏号银台省,毡笔书名御苑墙。” 明 张居正 《贺瑞雪表》:“月映彤墀,御苑春回。” 清 吴伟业 《杨州》诗之一:“官河新柳谁先种,御苑莺花岂旧游。”
  24. 声名远扬。《后汉书•方术传•任文公》:“ 文公 遂以占术驰名。” 元 乔吉 《斗鹌鹑•歌姬》套曲:“教坊驰名,梨园上班。”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禀大人,他们都是以善于吃苦,驰名世界的人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