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井泉(1905年-1965年5月19日),为“山水亭”主人,出生于台北大稻埕。从小即有“古井”之绰号,人称“王古井”,小学读太平公学校,后读台湾商工学校。过去曾鼎立资助当时的杂志“台湾文学杂志”、“文艺台湾”,致力话剧的推动,可以说是日据时期的门外汉对文化运动贡献最大者[1]

目录

简表说明

 
“山水亭”餐厅全体工作人员,前排中央戴眼镜者为王井泉,身旁为夫人魏姇。原图连结
姓名    王井泉     
 外号    王古井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西元1905年
逝世日期  西元1965年5月19日
 职业    社会运动家、餐厅老板    
出生地点  台北大稻埕     
毕业院校  太平公学校、台湾商工学校
主要成就  门外汉对文化运动贡献最大者


人物简介

王井泉,文化界赞助者。“山水亭”主人,台北大稻埕人。从小即有“古井”之绰号,人称“王古井”。小学读太平公学校,后读台湾商工学校。二十岁参加“星光演剧研究社”,演技精湛。1931年但任“维特酒家”经理。维特当时号称台湾第一高级酒家。三年后离开,1939年开“山水亭”台菜餐厅,很快成为著名餐馆。王井泉喜欢帮助人,尤其是文化人。与台中中央书局张星建吴天赏等号称“铁三角”。他以亭会友,使山水亭成了大稻埕的梁山泊。文人学士于店中高谈阔论,评画赏文。吕赫若、林茂生、张文环、黄得时等皆为座上客,不满日本至上的日本青年如金关丈夫、池田敏雄等也是常客。1941年“启文社”张文环等人在他资助下创刊《台湾文学》杂志。为了与“皇民奉公会”外围的“台湾演剧协会”对抗,组织“厚生演剧研究会”,在1943年于“永乐座”演出。战后萧条,民国四十二年(1953)山水亭从延平北路搬到民生路,两年后关门。王井泉无以维生,在辜伟甫的“荣星花园”前身照顾花草。五十四年五月十九日病逝台大医院[2]

影片分享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