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之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之渙
出生 王季凌
武后垂拱四年
絳郡
(今中國山西省新絳縣)
逝世 玄宗天寶元年 55歲
逝世地不詳
職業 詩人
國籍
體裁 邊塞詩、從軍生活詩
代表作 《登鸛雀樓》

王之渙(688年-742年3月25日)[1],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2],是盛時期著名的詩人,以《登鸛雀樓》膾炙人口而稱著。

生平簡介

王之涣現存生平資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遷居至绛州(今山西绛县)[3],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遂化遊青山,滅裂黃綬。夾河數千里,籍其高風;在家十五年,食其舊德。雅談珪爵,酷嗜閒放。”。後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

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于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常與王昌齡高適等詩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4]。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他的詩今僅存六首,以《登鸛雀樓》、《出塞》為代表作[5]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墓志铭

《王之涣墓志》出土的具体时间与地点均未详,估计是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之间,盗墓者掘出来的,后几经转手卖给了收藏者李根源。现存南京博物院。最早议论此墓志的是章太炎,他在1932年写的《曲石唐志目四跋》中有《王之涣墓志》,以后又有岑仲勉《续贞石证史》、启功《碑帖中的古代文学资料》、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的《靳能所作王之涣墓志铭跋》等文。

詩文

《出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註解】: 1、萬仞:一仞八尺,萬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種管樂器,有二孔。 3、楊柳:指“折楊柳曲”,是一種哀怨的曲調。 4、玉門關: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韻譯】: 黃河發源於黃土高原,高入白雲之間,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萬仞高山。 莫須埋怨,羌笛吹奏摺楊柳的悲調曲, 誰還不知道,春風歷來就不度玉門關。

【評析】: 這首詩旨在寫涼州險僻,守邊艱苦。詩的首句,寫洶湧澎湃的黃河,發源於雲 端,突出其源遠流長,展示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次句寫涼州城的戍邊堡壘,地處險 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詩常用詞,通常與“孤”相連用(如“一片孤雲”、 “孤帆一片”等等),這裡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遞轉,寫所聞。羌笛奏著《折楊 柳》的曲調,勾起征夫離愁。唐時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而見楊柳而生愁,甚至聽 《折楊柳》歌而生怨。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無法折柳寄情,聽曲更生怨恨: “天寒地凍”、“征戰無期”、“歸家無望”。然而,“怨”也罷,愁也罷,都是枉 然,因而作“何須怨”。這種寬解語,著實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尋味,不愧為邊塞 詩的絕唱。 [6]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州詞二首·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二首》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注釋

  1. 夢溪筆談》寫成王文奐,《古今詩話》作王文奧
  2. 唐才子傳》說王之渙為薊門人
  3. 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志銘並序》記載,之渙“本家晉陽,宦徙絳郡”
  4. 薛用弱《集异记》卷二云:“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
  5. 《國秀集》說是處士朱斌所作。范成大在《吳郡志》裏引用張著的《翰林盛事》說《登鸛雀樓》是吳郡人朱佐日作。
  6. 範文資料庫> 唐詩三百首>《出塞》>王之渙

參考書目

  •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靳能所作王之涣墓志铭跋》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