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玉树后庭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被称为亡国之音,作者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陈叔宝,是南朝陈的最后一个昏庸皇帝。


  • 传说陈灭亡的时候,陈后主正在宫中与爱姬妾孔贵嫔、张丽华等众人玩乐。
  • 王朝灭亡的过程也正是此诗在宫中盛行的过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玉树后庭花                 作品出处         乐府民歌
                作品别名         亡国之音                 文学体裁         宫体诗
                创作年代         南朝                 作 者         陈叔宝

诗歌背景

“后庭花”本是一种花的名,这种花生长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后庭花花朵有红白两色,其中开白花的,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 《后庭花》又叫《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本来是乐府民歌中一种情歌的曲子。南北朝陈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陈叔宝填上了新词,词为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陈叔宝[1] 穷奢极欲,沉湎声色,是一个典型的昏君。当时,北方强大的隋朝时准备渡长江南下,陈这个江南小王朝已经面临着灭顶之灾,可是这个陈后主,却整天与宠妾张贵妃、孔贵人饮酒嬉戏,作诗唱和。陈后主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是他在辞赋上确实有很高的造诣,创作出了很多辞情并茂的好作品。从《玉树后庭花》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南朝陈后主生活奢侈,不问政事,且喜爱艳词。每日只在宫中与嫔妃近臣游宴,其有二妃子,张贵妃与孔贵嫔,皆是天姿国色,最受后主喜爱。

他在后庭摆宴时,必唤上一些舞文弄墨的近臣,与张贵妃、孔贵嫔及宫女调情。然后让文臣作词,选其中特别艳丽的句子配曲,一组组分配给宫女,一轮轮地演唱。其中有“壁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更有一首《玉树后庭花》歌词中云:“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陈后主的好日子就象这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前后不足七年(公元582年至589)589年,隋兵进入建康(今南京),陈后主被俘,后病死于洛阳。 《玉树后庭花》遂被称为“亡国之音” [2] 。后来就有了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原文

陈叔宝

丽宇[注 1]芳林[注 2]对高阁[注 3],新妆[注 4]艳质[注 5]本倾城[注 6]

映户[注 7]凝娇[注 8]乍不进[注 9],出帷[注 10]含态[注 11]笑相迎。

妖姬[注 12]脸似花含露[注 13],玉树[注 14]流光[注 15]照后庭[注 16]

语句注释

  1. 丽宇:华丽的屋宇。富丽的屋宇。
  2. 芳林:芬芳的树林。春日之树木。
  3. 高阁:高高楼阁。高大的楼阁。
  4. 新妆:新化妆好的容色。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修饰。
  5. 艳质:艳丽的品质。艳美的资质。指美女。
  6. 倾城:倾倒全城。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7. 映户:照映门户。
  8. 凝娇:凝结的娇态。
  9. 乍不进:忽然不进来了。扭捏作态也。
  10. 出帷:出得帷帐。
  11. 含态:带着美好的姿态。作态也。
  12. 妖姬:妖冶骊姬。美女。多指妖艳的侍女、婢妾。
  13. 含露:含着露水珠。
  14. 玉树:开满白花的树。神话传说中的仙树。槐树的别称。玉石的宝树。对树的美称。
  15. 流光:流动、闪烁的光彩。
  16. 后庭:宫庭或房室的后园。后宫的庭院。

白话译文

楼殿高阁前有芳林花草竞相争春,妃子们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装打扮,更加显出倾城之貌。

妃子起初掩映着窗子,外面春光的娇美之景无法进入她们的芳阁。但妃子一出闺阁,万般春日丽景都失去了颜色。妃子笑容可掬,盈盈走出门户。

她们的脸就像带着晶莹雨露的鲜花,她们的美态就如玉树那样秀丽,流光溢彩,清雅别致。

诗歌鉴赏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诗的开头概括了宫中环境,并化用汉朝李延年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诗句,来映衬美人美丽。华丽的殿宇,花木繁盛的花园,没人居住的高阁就在这殿宇的对面,在花丛的环绕之中。美人生就的美丽,在经刻意妆点,姿色更加艳丽无比。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应。”写美人们应召见驾时的情态。仪态万千,风情万种。无论是应召时的“乍不进”,还是接驾时的“笑相迎”,都讨得后主的无比欢欣。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诗的结尾处与开头相呼应,重点描绘了宫中美人的“倾国倾城之貌”,也成了陈后主留恋后宫,贪恋美人的最好注解。

诗歌评价

  • 诗歌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他着意于从侧面、动态的角度去描写,力求舍形而求神,诗中所用的“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的描写都极为生动传神;二是全诗结构紧凑,回环照应,景与人相互映衬,意象美不胜收。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宫体诗的最高水平。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陈后主虽然是一个糟糕的皇帝,但却是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诗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