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国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玉林国师,(1614年-1675年7月(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清康熙十四年),字玉林、玉琳,玉琳通琇,明末清初佛教临济宗高僧。常州府(江苏)江阴县人,俗姓杨。童时即颖异非凡,19岁投师宜兴馨山天隐圆修受具足戒,法号通琇,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皇帝敕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淮安慈云庵趺坐圆寂,享年六十有二。
目录
前记
玉林国师坊间误传附会诸多艳事。民国四大名僧之一印光大师曾叹:“玉琳国师与历史(据《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年谱》)相去甚远,了解玉林国师必从《年谱》入手”。先师徐华根编校《江阴名人年谱》,曾点校《年谱》,并《语录》(据《雍正御选语录》)等,合为一章,又特邀赵统把关,力求完善以正本清源。二人基础上,徐梵筂集成《玉林国师年谱注译》。[1]
简介
生平事略
玉林国师祖籍江阴县杨氏为延陵大族,历代显要人物辈出,父亲字振陵,娶妻多年无子嗣,杨氏夙为豪强忌恨,通琇自撰父亲《振陵公传》言及同族老仆杨兴被豪强陷害性命不保之际,祖父杨太公喝斥父亲年过三十无子嗣,不救无辜积累阴德,其父即衔命到县衙陈冤,县令得知原委,当庭释放杨兴,并痛打诬告杨兴的豪强。但豪强反倒挟怨诬陷杨太公,县令立即逮捕祖父。杨父情急之下向县令汇报认罪,酷吏核查发现是孝子顶代,即刻注销罪籍释放。杨父无罪获释,返家后妻缪夫人有夜梦一白衣妇人(貌似观音菩萨)手捧婴孩从窗口送入,未久即妊孕产下一子,宗族深信是振陵营救杨兴善举感报,故名“救兴生”,即是日后之玉林国师,明神宗万历42年(西元1614年)农历四月二十申时出生,出生前家人省得每一分钱皆用于放生,杨父孝行及救仆人性命更勤行放生,功德感召观音娘娘送子。
绍承临济宗
玉林通琇自幼善根聪慧,15岁起接触佛教禅宗语录,每天寝食俱忘活在禅悦之中流连忘返,渐有离尘绝俗的出家念头。19岁时家人从其愿,嗣临济宗第34世传人天隐圆修受具足戒,勤奋好问,当机不让,在江苏江阴武康讲经的时候,有一天夜里泛舟湖泊之上,举头顿失迷悟,如虚空玲珑,不可凑泊,便立即奔到武康的崇恩寺找天隐禅师印证。叩击之次,迎刃不留,至掀案而出,天隐知他已开悟出世,立即起身大赞:“此人了不得,是禅宗的狮子儿,以后禅宗大担就落到他身上了。”通琇自此名气更大了。(曾于一晚乘月泛舟,举首之顷,顿忘迷悟;如虚实玲珑,不可凑泊;因此急就证于天隐圆修。天隐知其“透脱”,叹道:“此吾宗师子儿也”。四年后玉林国师证悟开堂渡众。明崇祯九年(1636年)天隐圆修示寂,玉林国师继圆修住报恩寺。24岁至31岁(1644年)8年间常住于此,兴立殿堂、寮舍、僧园,全都齐备,初始靠乞食维生,后来云间信士姚昙和他的侄子姚世柱,买若干亩长生田,作为报恩堂的寺产,长生田产米供养寺僧。
玉林通琇道风严峻,丛林规矩清肃,据《寺记》所述:“甲申年前殿与各个僧寮依次建成,殿宇间长廊和横衢贯通,上下层用楼梯连接。白天寺内行走,禅堂里有规矩,僧寮里有任务;夜行其中,禅堂里有人巡香,路上有人巡照,僧寮有人轮巡。劳动僧人晚上必到禅堂坐香,放参后才能休息。早晚课诵必须搭祖衣;逢月底、月半,寺院都要羯磨,在护法神前立誓,发露忏悔。清规严律留下真禅人,嗣下弟子退庵行重、白松行丰、石退行勇、骨岩行峰、寂庵行洽、韫荆行璧、公庵行进、济芝行觉从戒行锻炼成器,广得各大丛林赞叹。[2]
倡化
戒杀为本
顺治八年(辛卯) 1651年,师38岁住“大雄”崇福。夏六月绝粮,弟子谈及稻麦成熟前应预算产量以便早作调控。 玉林琇师发现各处寺院日常用度越来越奢侈,撰写《戒杀》文告知弟子:“人未见性时当遵从佛语。佛嘱咐人顺应本性,勿吃肉,勿穿蚕丝服,因天地同源,万物同体性。勿杀害生灵,满足自暖,仁德者都会恭敬别解脱戒。末法时代,号称见性者多穿绫罗绸缎,殊不知制绸衣伤害春蚕;植棉絮耕种误伤生命,一时保暖却残害生灵有违本性,危哉。[3]。
度化顺治帝
顺治皇帝为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在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辅佐下登基即位,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多尔衮足智多谋独断专行,病逝后顺治始握实权摆脱傀儡地位,但因朝中大臣明争暗斗致令顺治帝在较量中败阵下来。此后顺治帝沉湎于弟媳董鄂氏与佛教禅学。顺治十四年(1657),帝因身边太监的鼓动,遂于南海子召见佛教高僧憨璞聪,闻听其经义谈论后,法喜充满,对参禅悟性心生向往,不久又延纳南方高僧玉林琇、茆溪森,木陈忞等僧入京,供奉于西苑万善殿,崇礼优渥,爱妃董鄂氏受帝所化,从不信佛到笃信 (顺治帝御制《端敬皇后行状》:“后素不信佛,朕时以内典禅宗谕之,且为解《心经》典义,由是崇敬三宝,专心禅学”)[4]。
奉诏入京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十五日(时年四十六)钦差司吏院张嘉漠赍帝敕书,至武康金车山的报恩寺[5]。玉林国师首次奉诏进京,在万普殿举扬大法,帝亲临听问,授"大觉禅师"封号。翌年,晋封"大觉普济禅师",赐紫衣。 顺治十六年(1659年),董鄂氏猝逝,帝哀痛逾恒,玉琳琇之弟子茆溪行森从旁献策怂恿皇帝遁入空门,帝曾命为其削发剃度,庄皇太后百般劝解不受,情急下诏唤高僧玉林国师抵京,玉林国师闻知此事,痛责弟子过患,并令茆溪行森若敢引帝为僧,命人取柴薪将其烧死,为此顺治帝勉强蓄发留俗问国政,旨派亲信太监吴良辅作替身,入悯忠寺修行[6]。
晋封国师
历史年记
-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帝建皇坛,选僧一千五百名,以玉琳通琇为本师,授菩萨戒,加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师于内廷说法时,撰《客问》一篇。帝命大学士金之俊附“评注”作序刊行。
- 世祖于十六年十月钦差宣徽院雷先声赉敕书往报恩寺。二月十九日,同本邑官员到寺开读,加封师号为“大觉普济禅师”紫衣、金印。师送天使复命,即往江上令慧云洁公主敔山院事。是年夏重编《先磬山录》,题壁有“先师公案未曾了,手把遗书仔细看”之句。七月,世祖马上有省。钦差大人张嘉谟、刘之武,近侍李国柱诏召,络绎请师入京证道,并赍御建普济道场。敕书又特建皇坛,设一千五百僧戒法。
- 《御札》云:“自杖锡南还,时勤企念。五湖烟景、三江秀丽、荷农松食,致足乐也。阊阖风至,秋色依依,益深白露伊人之想。自迩而来,企彻禅宗,勤心法宝,概佛果应庵之复,差近阒寂。今雷声虽震,而北方犹若未闻,故未法比丘少奉戒律,其口谈无而行在有者,又如麻粟也。兹欲于都城建立皇坛,俾纳子一千五百人众受毘尼戒,七条一缕出自上方,五戒三皈重宣佛义,然非禅师亲为羯磨,正恐以最上慈航为人天阶级耳。惟冀荷担如来,阐明大法,不辞远道,惠然肯来,则王城四众重闻苍卜之香;新学缁流,顿长菩提之树。知禅师以佛法大事为先,不以静退小节萦念也。遥瞻浮渡,速慰悠怀。”金太傅躬造敦劝,师无已,具三奏:一谢赐问,一谢赐葬,一谢赐刻先录。
- 八月十九日“报恩”起行,舟过广陵,有“身心无一事,稳卧泛扬州。名利长安道,闲人两度游”之句。作《丰干招寒山游五台颂》三首并跋。九月二十二日,到梁家闸,遇苏州织造张公同僧录司普慈上人奉旨南来,赍送师金钵、金如意、西洋衲衣等。十月十五日,到皇城内西苑万善殿。世祖就见丈室,相视而笑,日穷玄奥。世祖谓师曰:“朕思上古,惟释迦如来舍王官而成正觉,达磨亦舍国位而为禅祖。朕欲效之,何如?”师曰:“若以世法论,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若以出世法论,皇上宜永作国王帝主,外以护持诸佛正法之轮,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上意欣然听决。十七日,奉御旨于景山为孝献皇后陟天道场上堂。师拈香祝圣毕,又拈香云:“者是皇上昔日亲为孝献皇后觌面提持向上一著,今日要僧琇向人天众前证明,令天下臣民无远无近、见者闻者尽发菩提心,齐成正觉之句。道场圆满,复请上堂,有“普贤称赞佛功德,诸功德聚无有比”之句。二十八日,䒢公奉旨南还。
- 十一月初八日,奉旨万善殿结冬两堂坐七庄严孝献皇后仙驭道场。请上堂,有“禹门孤耸绝跻攀,戴角擎头把住关。石磬高悬识者知,龟毛付与小厮儿。先宗面目向人提,将大海倾大海去”之句。
- 十二月初八日,奉旨于慈寿寺为一千五百比丘僧说《菩萨戒》。说戒之次日,奉旨扫笑祖塔。十五日,于万善殿散戒牒一千五百楮。奉旨刊“延请传佛心印、临济正宗三十一世、浙江省湖州府武康县金车山报恩寺、敕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为菩萨戒得戒大和尚”[7] (《续指月录》载:“玉林闻森首座为上净发,即命众集薪烧森,上闻遽许蓄发乃止。”是年冬,玉林禅师正式受封“国师”。)
重建禅源寺
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年),国师年四十七,归自琴川。万善殿留其弟子茆溪行森弘法,康熙四年(1665)浙江直宰官护法敦请通琇主持天目山师子正宗禅寺,以重振高峰原妙法席。当时禅堂、寮舍所剩无几,断垣残壁。玉林琇师决定在山麓的“双清庄”基础上重修殿宇建"禅源寺",将山麓之双清庄改为丛林,因袭该山祖师高峰原妙所创师子正宗禅寺之名,只花年馀时间建成,寺宇恢宏,金碧辉煌。其后禅源、金山、高旻、天宁等大丛林始趋兴盛。[8]
坐化圆寂
康熙十四年(西元1675年)八月初十日玉琳通琇禅师于淮安慈云庵趺坐圆寂,享年六十有二。朝廷颁诏派大臣主持荼毗,并重修慈云庵(原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庵后建"法王塔"。师之塔于西天目山,王熙奉敕撰其塔铭。雍正十三年,下诏改慈云庵为慈云禅寺,拨淮关银敕建大丛林,建"国师殿"为祀,命国师之裔天晓实彻为慈云禅寺开山和尚。其法嗣超琦并编其年谱二卷,有玉林(通)琇国师语录十二卷行世。〔续指月录卷十九、大清一统志卷九、卷六十一、释氏疑年录卷十二〕,行岳编《玉林(通)琇国师语录》十二卷(续《指月录》卷十九、《大清一统志》卷九、卷六十一、《释氏疑年录》卷十二、《龙藏》七卷)。大学士金子俊奉敕作“评注”附序、《玉林琇国师语录》十二卷行世。
影片
参考资料
- ↑ 易莲精舍,《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01)(清•超琦辑录,徐华根点校,徐梵筂注译)每日头条2018-03-11
- ↑ 易莲精舍,《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31、32岁)(清•超琦辑录,徐华根点校,徐梵筂注译)每日头条2018-05-18
- ↑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38岁)每日头条2018-06-29
- ↑ 揭秘顺治皇帝出家之谜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网站,2012-04-18
- ↑ 普济玉琳国师语录 第1卷CBETA汉文大藏经
- ↑ 揭秘顺治皇帝出家之谜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网站,2012-4-18
- ↑ 普济玉琳国师语录 第1卷《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下:47岁)易莲精舍,2018-09-21
- ↑ 佛教史上与淮安有缘的高僧:玉琳国师简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