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國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玉林國師,(1614年-1675年7月(明神宗萬歷四十二年-清康熙十四年),字玉林、玉琳,玉琳通琇,明末清初佛教臨濟宗高僧。常州府(江蘇)江陰縣人,俗姓楊。童時即穎異非凡,19歲投師宜興馨山天隱圓修受具足戒,法號通琇,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皇帝敕封大覺普濟能仁國師,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淮安慈雲庵趺坐圓寂,享年六十有二。
目录
前記
玉林國師坊間誤傳附會諸多艷事。民國四大名僧之一印光大師曾嘆:「玉琳國師與歷史(據《大覺普濟能仁國師年譜》)相去甚遠,了解玉林國師必從《年譜》入手」。先師徐華根編校《江陰名人年譜》,曾點校《年譜》,並《語錄》(據《雍正御選語錄》)等,合為一章,又特邀趙統把關,力求完善以正本清源。二人基礎上,徐梵筂集成《玉林國師年譜註譯》。[1]
簡介
生平事略
玉林國師祖籍江陰縣楊氏為延陵大族,歷代顯要人物輩出,父親字振陵,娶妻多年無子嗣,楊氏夙為豪強忌恨,通琇自撰父親《振陵公傳》言及同族老僕楊興被豪強陷害性命不保之際,祖父楊太公喝斥父親年過三十無子嗣,不救無辜積累陰德,其父即銜命到縣衙陳冤,縣令得知原委,當庭釋放楊興,並痛打誣告楊興的豪強。但豪強反倒挾怨誣陷楊太公,縣令立即逮捕祖父。楊父情急之下向縣令匯報認罪,酷吏核查發現是孝子頂代,即刻註銷罪籍釋放。楊父無罪獲釋,返家後妻繆夫人有夜夢一白衣婦人(貌似觀音菩薩)手捧嬰孩從窗口送入,未久即妊孕產下一子,宗族深信是振陵營救楊興善舉感報,故名「救興生」,即是日後之玉林國師,明神宗萬歷42年(西元1614年)農曆四月二十申時出生,出生前家人省得每一分錢皆用於放生,楊父孝行及救僕人性命更勤行放生,功德感召觀音娘娘送子。
紹承臨濟宗
玉林通琇自幼善根聰慧,15歲起接觸佛教禪宗語錄,每天寢食俱忘活在禪悅之中流連忘返,漸有離塵絕俗的出家念頭。19歲時家人從其願,嗣臨濟宗第34世傳人天隱圓修受具足戒,勤奮好問,當機不讓,在江蘇江陰武康講經的時候,有一天夜裡泛舟湖泊之上,舉頭頓失迷悟,如虛空玲瓏,不可湊泊,便立即奔到武康的崇恩寺找天隱禪師印證。叩擊之次,迎刃不留,至掀案而出,天隱知他已開悟出世,立即起身大讚:“此人了不得,是禪宗的獅子兒,以後禪宗大擔就落到他身上了。”通琇自此名氣更大了。(曾於一晚乘月泛舟,舉首之頃,頓忘迷悟;如虛實玲瓏,不可湊泊;因此急就證於天隱圓修。天隱知其“透脫”,嘆道:“此吾宗師子兒也”。四年後玉林國師證悟開堂渡眾。明崇禎九年(1636年)天隱圓修示寂,玉林國師繼圓修住報恩寺。24歲至31歲(1644年)8年間常住於此,興立殿堂、寮舍、僧園,全都齊備,初始靠乞食維生,後來雲間信士姚曇和他的侄子姚世柱,買若干畝長生田,作為報恩堂的寺產,長生田產米供養寺僧。
玉林通琇道風嚴峻,叢林規矩清肅,據《寺記》所述:「甲申年前殿與各個僧寮依次建成,殿宇間長廊和橫衢貫通,上下層用樓梯連接。白天寺內行走,禪堂裡有規矩,僧寮裡有任務;夜行其中,禪堂裡有人巡香,路上有人巡照,僧寮有人輪巡。勞動僧人晚上必到禪堂坐香,放參後才能休息。早晚課誦必須搭祖衣;逢月底、月半,寺院都要羯磨,在護法神前立誓,發露懺悔。清規嚴律留下真禪人,嗣下弟子退庵行重、白松行豐、石退行勇、骨岩行峰、寂庵行洽、韞荊行璧、公庵行進、濟芝行覺從戒行鍛鍊成器,廣得各大叢林讚嘆。[2]
倡化
戒殺為本
順治八年(辛卯) 1651年,師38歲住「大雄」崇福。夏六月絕糧,弟子談及稻麥成熟前應預算產量以便早作調控。 玉林琇師發現各處寺院日常用度越來越奢侈,撰寫《戒殺》文告知弟子:「人未見性時當遵從佛語。佛囑咐人順應本性,勿吃肉,勿穿蠶絲服,因天地同源,萬物同體性。勿殺害生靈,滿足自暖,仁德者都會恭敬別解脫戒。末法時代,號稱見性者多穿綾羅綢緞,殊不知製綢衣傷害春蠶;植棉絮耕種誤傷生命,一時保暖卻殘害生靈有違本性,危哉。[3]。
度化順治帝
順治皇帝為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在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輔佐下登基即位,為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多爾袞足智多謀獨斷專行,病逝後順治始握實權擺脫傀儡地位,但因朝中大臣明爭暗鬥致令順治帝在較量中敗陣下來。此後順治帝沉湎於弟媳董鄂氏與佛教禪學。順治十四年(1657),帝因身邊太監的鼓動,遂于南海子召見佛教高僧憨璞聰,聞聽其經義談論後,法喜充滿,對參禪悟性心生嚮往,不久又延納南方高僧玉林琇、茆溪森,木陳忞等僧入京,供奉于西苑萬善殿,崇禮優渥,愛妃董鄂氏受帝所化,從不信佛到篤信 (順治帝禦制《端敬皇后行狀》:“後素不信佛,朕時以內典禪宗諭之,且為解《心經》典義,由是崇敬三寶,專心禪學”)[4]。
奉詔入京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十五日(時年四十六)欽差司吏院張嘉漠齎帝敕書,至武康金車山的報恩寺[5]。玉林國師首次奉詔進京,在萬普殿舉揚大法,帝親臨聽問,授"大覺禪師"封號。翌年,晉封"大覺普濟禪師",賜紫衣。 順治十六年(1659年),董鄂氏猝逝,帝哀痛逾恆,玉琳琇之弟子茆溪行森從旁獻策慫恿皇帝遁入空門,帝曾命為其削髮剃度,莊皇太后百般勸解不受,情急下詔喚高僧玉林國師抵京,玉林國師聞知此事,痛責弟子過患,並令茆溪行森若敢引帝為僧,命人取柴薪將其燒死,為此順治帝勉強蓄髮留俗問國政,旨派親信太監吳良輔作替身,入憫忠寺修行[6]。
晉封國師
歷史年記
- 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帝建皇壇,選僧一千五百名,以玉琳通琇為本師,授菩薩戒,加封[大覺普濟能仁國師],師於内廷說法時,撰《客問》一篇。帝命大學士金之俊附“評注”作序刊行。
- 世祖於十六年十月欽差宣徽院雷先聲賚敕書往報恩寺。二月十九日,同本邑官員到寺開讀,加封師號為「大覺普濟禪師」紫衣、金印。師送天使復命,即往江上令慧雲潔公主敔山院事。是年夏重編《先磬山錄》,題壁有「先師公案未曾了,手把遺書仔細看」之句。七月,世祖馬上有省。欽差大人張嘉謨、劉之武,近侍李國柱詔召,絡繹請師入京證道,並齎御建普濟道場。敕書又特建皇壇,設一千五百僧戒法。
- 《御札》云:「自杖錫南還,時勤企念。五湖煙景、三江秀麗、荷農松食,致足樂也。閶闔風至,秋色依依,益深白露伊人之想。自邇而來,企徹禪宗,勤心法寶,概佛果應庵之復,差近闃寂。今雷聲雖震,而北方猶若未聞,故未法比丘少奉戒律,其口談無而行在有者,又如麻粟也。茲欲於都城建立皇壇,俾納子一千五百人眾受毘尼戒,七條一縷出自上方,五戒三皈重宣佛義,然非禪師親為羯磨,正恐以最上慈航為人天階級耳。惟冀荷擔如來,闡明大法,不辭遠道,惠然肯來,則王城四眾重聞蒼卜之香;新學緇流,頓長菩提之樹。知禪師以佛法大事為先,不以靜退小節縈念也。遙瞻浮渡,速慰悠懷。」金太傅躬造敦勸,師無已,具三奏:一謝賜問,一謝賜葬,一謝賜刻先錄。
- 八月十九日「報恩」起行,舟過廣陵,有「身心無一事,穩卧泛揚州。名利長安道,閒人兩度游」之句。作《豐干招寒山游五台頌》三首並跋。九月二十二日,到梁家閘,遇蘇州織造張公同僧錄司普慈上人奉旨南來,齎送師金缽、金如意、西洋衲衣等。十月十五日,到皇城內西苑萬善殿。世祖就見丈室,相視而笑,日窮玄奧。世祖謂師曰:「朕思上古,惟釋迦如來舍王官而成正覺,達磨亦舍國位而為禪祖。朕欲效之,何如?」師曰:「若以世法論,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聖母之心,下以樂萬民之業。若以出世法論,皇上宜永作國王帝主,外以護持諸佛正法之輪,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上意欣然聽決。十七日,奉御旨於景山為孝獻皇后陟天道場上堂。師拈香祝聖畢,又拈香云:「者是皇上昔日親為孝獻皇后覿面提持向上一著,今日要僧琇向人天眾前證明,令天下臣民無遠無近、見者聞者盡發菩提心,齊成正覺之句。道場圓滿,復請上堂,有「普賢稱讚佛功德,諸功德聚無有比」之句。二十八日,䒢公奉旨南還。
- 十一月初八日,奉旨萬善殿結冬兩堂坐七莊嚴孝獻皇后仙馭道場。請上堂,有「禹門孤聳絕躋攀,戴角擎頭把住關。石磬高懸識者知,龜毛付與小廝兒。先宗面目向人提,將大海傾大海去」之句。
- 十二月初八日,奉旨於慈壽寺為一千五百比丘僧說《菩薩戒》。說戒之次日,奉旨掃笑祖塔。十五日,於萬善殿散戒牒一千五百楮。奉旨刊「延請傳佛心印、臨濟正宗三十一世、浙江省湖州府武康縣金車山報恩寺、敕封『大覺普濟能仁國師』,為菩薩戒得戒大和尚」[7] (《續指月錄》載:「玉林聞森首座為上淨髮,即命眾集薪燒森,上聞遽許蓄髮乃止。」是年冬,玉林禪師正式受封「國師」。)
重建禪源寺
順治十七年庚子(1660年),國師年四十七,歸自琴川。萬善殿留其弟子茆溪行森弘法,康熙四年(1665)浙江直宰官護法敦請通琇主持天目山師子正宗禪寺,以重振高峰原妙法席。當時禪堂、寮舍所剩無幾,斷垣殘壁。玉林琇師決定在山麓的“雙清莊”基礎上重修殿宇建"禪源寺",將山麓之雙清莊改為叢林,因襲該山祖師高峰原妙所創師子正宗禪寺之名,只花年餘時間建成,寺宇恢宏,金碧輝煌。其後禪源、金山、高旻、天寧等大叢林始趨興盛。[8]
坐化圓寂
康熙十四年(西元1675年)八月初十日玉琳通琇禪師于淮安慈雲庵趺坐圓寂,享年六十有二。朝廷頒詔派大臣主持荼毗,並重修慈雲庵(原建於明萬歷二十年),庵後建"法王塔"。師之塔於西天目山,王熙奉敕撰其塔銘。雍正十三年,下詔改慈雲庵為慈雲禪寺,撥淮關銀敕建大叢林,建"國師殿"為祀,命國師之裔天曉實徹為慈雲禪寺開山和尚。其法嗣超琦並編其年譜二卷,有玉林(通)琇國師語錄十二卷行世。〔續指月錄卷十九、大清一統志卷九、卷六十一、釋氏疑年錄卷十二〕,行岳編《玉林(通)琇國師語錄》十二卷(續《指月錄》卷十九、《大清一統志》卷九、卷六十一、《釋氏疑年錄》卷十二、《龍藏》七卷)。大學士金子俊奉敕作「評註」附序、《玉林琇國師語錄》十二卷行世。
影片
參考資料
- ↑ 易蓮精舍,《玉林國師年譜》註譯(卷上01)(清•超琦輯錄,徐華根點校,徐梵筂註譯)每日頭條2018-03-11
- ↑ 易蓮精舍,《玉林國師年譜》註譯(卷上:31、32歲)(清•超琦輯錄,徐華根點校,徐梵筂註譯)每日頭條2018-05-18
- ↑ 《玉林國師年譜》註譯(卷上:38歲)每日頭條2018-06-29
- ↑ 揭秘順治皇帝出家之謎鳳凰網華人佛教綜合網站,2012-04-18
- ↑ 普濟玉琳國師語錄 第1卷CBETA漢文大藏經
- ↑ 揭秘順治皇帝出家之謎鳳凰網華人佛教綜合網站,2012-4-18
- ↑ 普濟玉琳國師語錄 第1卷《玉林國師年譜》註譯(卷下:47歲)易蓮精舍,2018-09-21
- ↑ 佛教史上與淮安有緣的高僧:玉琳國師簡書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