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猫头鹰谋杀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安东尼•霍洛维茨——“黄金时代”的继承者与捍卫者,蜚声世界的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大师。

全球畅销书《喜鹊谋杀案》大热姊妹篇

2021午夜文库年度巨献,领先繁体中文版与日版。

※独家附赠激萌贴纸,首刷限定,不容错过哦~

·《纽约时报》2020年十大悬疑小说之一

·《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英国亚马逊Editor’s Pick

· 登峰造极的案中案,双重谜题带给侦探小说爱好者双倍战栗。

· 完整呈现作中作《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

· 古典派与现代推理的奇妙碰撞

· 黑暗 吊诡 更具现实意义

· 新奇独特的阅读顺序,让推理的游戏性回归。

一座线索的迷宫,一本内藏致命秘密的悬疑小说,一个有着残忍阴谋的凶手

两个互为镜像的平行世界,衍生出双倍的邪恶;

是书中混乱的字符跃进了现实?还是现实早已写好宿命的剧本?

水上的塔利是英格兰的一座海滨村庄。好莱坞著名女影星梅丽莎·詹姆斯和丈夫移居塔利,斥巨资购置了住所克拉伦斯塔楼,并在当地经营一座高档酒店——月光花酒店。塔利的游客络绎不绝,奇怪的是,酒店的经营状况却每况愈下。梅丽莎处在破产的边缘,不得不寻找复出拍片的机会。

然而,有一天,梅丽莎被发现死在豪华的克拉伦斯塔楼中,脖子上缠着一根电话线。温文尔雅的德国大侦探阿提库斯·庞德带着秘书凯恩小姐赶赴水上的塔利破案。随着案情的展开,庞德发现,这个看似平静的村庄里潜伏着浓浓的恶意。每个人似乎都有杀死梅丽莎的嫌疑……

媒体评价

“如果说《喜鹊谋杀案》是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致敬,那么《猫头鹰谋杀案》的绝妙的情节设置与精密诡计会让这位侦探小说女王都心生妒忌。”

——《华盛顿邮报》

'In his latest books, Horowitz ... showcases a cleverness and finesse that even Dame Agatha might envy. Moonflower Murders resembles a super Mobius strip, interlacing multiple degrees and levels of fictiveness.'

- Washington Post

一个完美的谜题,极富智慧和娱乐性。一部当之无愧的杰作。

——露西•福利(英国小说家、《狩猎聚会》作者)

安东尼•霍洛维茨是编织狡猾诡计的大师,他为古典侦探小说赋予了崭新的魅力。

——苏菲•汉娜(英国小说家,《字母袖口谋杀案作者》)

让人手不释卷的大师级的杰作。

——理查德·奥斯曼(英国演员,制片人,作家)

有趣,深刻,有时令人恐惧,这是霍洛维茨截止目前的zui佳作品。

——《太阳报

让读者目瞪口呆、晕头转向的双重谜案。充满先锋性的杰作。

——BBC

一部辉煌的巨著,无与伦比的精彩。

——《星期日商业邮报》

情节复杂、布局精密的作中作,读者通过阅读一本侦探小说得到两个完全不同的侦探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如此令人着迷。

——《爱尔兰时报》

延续前作《喜鹊谋杀案》情节,编辑苏珊·赖兰死里逃生,和长期交往的男友移居希腊小岛,在岛上经营一座家庭旅馆。但生活却从想象中的美好变成了现实的一地鸡毛——岛上旅馆的一切都让她筋疲力尽。苏珊开始想念她在伦敦的出版人生涯,尽管她的出版事业曾将她置于致命危险中。

某天,两位不速之客到访,打破了苏珊百无聊赖的平静生活。一对来自英格兰的夫妇找到她,讲述了一桩他们的女儿塞西莉婚礼当天,发生在自家经营酒店中的谋杀案。苏珊情不自禁地为此着迷。他们声称,塞西莉在读完《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艾伦·康威所著,苏珊几年前编辑出版的一本犯罪小说)几个小时后离奇失踪。为了拯救塞西莉,苏珊知道自己必须回到伦敦,找出事实真相。

再次翻开《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苏珊仿佛看见阴魂不散的艾伦·康威出现在眼前。酒店发生的谋杀案与塞西莉失踪之谜,一定就隐藏在这本小说中…


作者简介

安东尼•霍洛维茨,英国知名侦探小说作家、编剧。

一九五五年四月,霍洛维茨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童年时期虽生活优渥,但并不快乐。据他回忆,作为一个超重又内向的孩子,经常遭到校长体罚,在学校的经历也被他描述成“残酷的体验”。八岁时,他就意识到自己会成为一名作家; 他 说:“只有在写作时,我才会感到由衷的快乐”。母亲是霍洛维茨在文学世界的启蒙者,不仅引导他阅读大量书籍,甚至在他十三岁生日时送给他一副人类骸骨。他表示,这件礼物让他意识到“所有人的最终结局都不过是白骨一具”。其父因与时任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的政客圈子过从甚密,为了自保,将财产秘密转入瑞士的隐秘账户。结果在霍洛维茨二十二岁时,父亲因癌症去世,大额财产下落不明使霍洛维茨与母亲陷入困境,自此家境一落千丈。

一九七七年,霍洛维茨毕业于约克大学英国文学与艺术史专业。之后他果然朝着作家之路迈进:先以《少年间谍艾利克斯》系列享誉国际文坛,全球畅销千万册,继而成为众人皆知的福尔摩斯专家,是柯南•道尔产权会有史以来唯一授权续写福尔摩斯故事的作家。代表作《丝之屋》畅销全球三十五个国家。还被伊恩•弗莱明产权会选为“007系列”的续写者,二〇一五年出版了Trigger Mortis一书。

同时,对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热爱,也给了霍洛维茨接连不断的创作灵感。他曾为独立电视台(ITV)的《大侦探波洛》系列多部剧集担当编剧。二〇一六年,他向阿加莎致敬的小说《喜鹊谋杀案》,一经面世就在欧美文坛引起巨大轰动。荣获亚马逊、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华盛顿邮报》、Esquire年度最佳图书,被《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媒体盛赞为“一场为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爱好者而设的盛宴”。在日本更是史无前例地横扫五大推理榜单,均以绝对优势荣登第一名的宝座。

作为知名电视编剧,霍洛维茨还撰写了大量剧本。除波洛系列外,他的编剧作品《战地神探》(Foyle's War)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

二〇一四年,他因在文学领域里的杰出贡献而获颁大英帝国官佐勋章(OBE)。

书评

开场白 终于,在这个天朗气清的早秋,简体中文版《猫头鹰谋杀案》付梓成书。此时,距离《喜鹊谋杀案》的出版已经过去两年。承蒙大家对肥啾的喜爱,这一次,全新的肥啾——猫头鹰如期而至。肥啾的目标是:更肥,更萌,(书)更厚(不是)。


作为责编,我单方面决定要写一篇编辑手记(其实是为了弥补去年鸽了大福老师约稿的一篇迪弗)。大福老师说我是不是对这本书有感情,对迪弗没感情。我:不告诉你。记得入职新星的头两年,几乎每本责编的书都是自己写的推送,想标题、配图、配BGM,不亦乐乎。但正经的编辑手记却写很少。因为我一直觉得,书既然已经顺利出版,自会交给读者与市场检验,而背后的种种属于个人的隐秘角落,无需与他人分享。对于一个酷盖来说,炽热明亮的情感一旦宣之于口,总会少了些庄重,多了一丝亵玩。不过,为了《猫头鹰谋杀案》,破个例也无妨。

关于内容 《喜鹊谋杀案》的出版惊艳了全球评论界和推理迷。我称它是一次对侦探小说的真正颠覆,一场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谋杀盛宴。作者安东尼·霍洛维茨曾在采访中说,《喜鹊谋杀案》是他最成功的作品。我觉得,他现在可以改口说《喜鹊谋杀案》和《猫头鹰谋杀案》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了。因为这两部作品本就不可分割。

“喜鹊”的空前成功为“猫头鹰”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众所周知,创作续作难度堪比登天,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狗尾续貂。有如此高的起点,世人的眼光也会变得更加挑剔。但霍洛维茨没有让人失望。“喜鹊”的姊妹篇“猫头鹰”带来了更大的惊喜。

去年春天,彼时疫情正肆虐,社交媒体上都是各种让人揪心的消息。新星也全员居家办公。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和紧张的气息。住在二十八楼的我,全副武装出门拿快递时,偶尔在电梯里碰到一两个人,彼此恐慌地交换一下眼神,示意“你先走,我搭下一班”。就在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下,我看完了《猫头鹰谋杀案》的原版审读稿件。这段霍洛维茨借编辑苏珊之口形容侦探小说的话,每次看时,都会击中我。

他们知道这些并非纪实文学,而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而我们谁敢说自己不需要呢?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新闻播报;假新闻;自身本就不干净的政客们却互相攻击、互相泼脏水……或许人们只能通过一个可以逻辑自洽且会带你发现绝对真相的故事,才能获得一点安慰。

说实话,我没有想到如此复杂的作品还会有续作。《喜鹊谋杀案》的结尾,讨厌的艾伦·康威已死,三叶草出版公司被大火付之一炬。苏珊和男友安德鲁移居希腊克里特岛。一切似乎尘埃落定。续作要写什么呢?事实证明,像霍洛维茨这样的天才作家,永远不会按常理出牌。


除了延续“喜鹊”的情节,《猫头鹰谋杀案》同样延续了“喜鹊”书中书、案中案设置,把这种设定运用到了极致。完整呈现了作中作《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

阿提库斯·庞德整理了一下领带,再次打量着浴室镜子里的自己。本质上,他并不是一个虚荣的男人,可不得不承认,镜中人的状态看起来相当不错。他的身材虽然瘦但很结实,光凭外貌根本看不出真实年龄,而这一点本身就很让人惊叹,尤其考虑到他这些年来的经历。他曾经历过二战的九死一生,回来后又几次三番身处险境,多少次都以为看不见明天的太阳了,可他却总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他情不自禁地微笑,像是一种赞许,镜中人也微笑着回应。年轻时就是光头或许是件好事,至少如今脑袋上看不见灰白的头发,也就不会暴露他六十二岁的高龄。他有着典型的地中海人的面部轮廓,尽管在德国出生长大,血管里依旧流淌着浓浓的希腊风情。这真是种奇怪的感觉。在生长的国家他一直是“外国人”;如今住在伦敦,依旧是个“外人”。不过这样也好,很适合他。他是一名侦探,衣食父母几乎都是那些素未谋面、将来也不会再相见的人,他从来都是以外人的身份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这不仅是他的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中,庞德的形象立体丰满了起来。他雇用了一位能干的秘书凯恩小姐,同她一起去英格兰的一个海滨村庄破案。想必阿婆要是看到这样的设定,也会会心一笑。没错,正是由于霍洛维茨对阿加莎的热爱,给了他接连不断的创作灵感。但故事再次切换到现代之后,一切都以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展开了。你和苏珊一起合上“来断案”这本书,你以为它是个阿加莎式的侦探故事,却怎么也找不到它与月光花酒店谋杀案的关联。直到最后谜底揭晓时,你才发现,你和苏珊一样,都被作者狠狠地愚弄了……

霍洛维茨建造了一座线索的迷宫,你身处其中,拼命想找到出口,却都是徒劳。黑暗,吊诡,仿佛一个莫比乌斯环,各种维度和层面交错纵横,牢牢把你箍住,让你睁大眼睛、喘着粗气拼命挣扎,却动弹不得。书中更是探讨了阿加莎囿于旧时环境保守从未涉及的话题,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极具现实意义。

《华盛顿邮报》盛赞这部作品“绝妙的情节设置与精密诡计会让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都心生妒忌”。这是一次古典派和现代推理的完美结合,赋予了古典派侦探小说崭新的魅力。双重谜题带给侦探小说迷双倍战栗,两个互为镜像的平行世界,衍生出双倍的邪恶。问题是,你能找到虚拟与现实的连接点吗?

作家与编辑 作家们的确都是极度的自我主义者,一方面自信不已,一方面又苛刻地自我审视,甚至自我厌恶……但他们关注的都只是自身而已。想想,他们每天有多长时间独处!但他们同时又是最真诚的利他主义者,唯一的目的就是以文字满足他人的期待。我有时忍不住想,或许只有有缺陷的人才能成为作家吧——因为人生存在缺陷,所以才想用文字填补。天知道,就算我再喜欢看书也当不了作家,所以才当了编辑。这样既能享受创作新书的成就感和兴奋感,又不用体验伏案写作的辛苦和无聊。(苏珊抢了我的台词)

在编辑出版《喜鹊谋杀案》时,我仔细研究过霍洛维茨的履历。犹太人,聪慧,内向,八岁时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一名作家,因为只有写作会带给他由衷的快乐。十二岁时父亲因癌症去世,因为父亲生前转移了大量财产,使得他与母亲陷入困境,自此家境一落千丈。困苦的童年时代塑造了他敏感内向的性格,亦赋予了他卓越的写作才华,为今日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霍洛维茨的推特头像…… 编辑作品和阅读作品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那是一场编辑与作者的合作。对我来说这份工作就是要进入作者的大脑、了解他们的思路、共享创作的过程。尽管伏案写作是孤独的,但周遭的环境却会在某种程度上塑造它们的创作者。而我发现当编辑越是了解这些作者,就越能帮助他们达成所愿、创作出心仪的作品。

霍洛维茨笔下的作家艾伦·康威是个讨厌的家伙。和他的编辑苏珊关系恶劣,独断专行,从来不听别人意见。在一把年纪名利双收之后,和妻子离婚,宣布出柜。但看了上面那段霍大爷(昵称)借苏珊之口说的话,我猜他和他的编辑关系一定不错。

装帧设计 《猫头鹰谋杀案》的装帧设计经历了几轮修改,最终确定了现在的形态。中间的过程不多说了,大家自己品一品。


本书的设计师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对装帧设计总有自己的坚持。于是合作完“喜鹊”之后,我暗自发誓,下次再找你我就是你“哔——”,于是后来,他就变成了我的“哔——”设计师。众所周知,编辑都是“哔——”(对不起)。


在看到这两句话的时候,我又暗自嘀咕:“除非你是X俊,否则不要跟我这么讲话。”(开个玩笑,设计师设计了非常精美的封面,谢谢老师!)

《猫头鹰谋杀案》的原版是一册厚厚的书,比当初因为厚度劝退一些读者的“喜鹊”还要多出将近一百页,堪比板砖。所以在看完原书后,我就决定要做两册的设计。但并不是普通的上下册。我想,既然“猫头鹰”中完整呈现了书中书《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为何不单独成册呢?在“猫头鹰”的P206,苏珊倒了一杯咖啡,拿起《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开始阅读,那么读者也可以暂时放下手里的书,拿起“来断案”,与主角一起,通过阅读书中书破案。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沉浸感与游戏性。友情提示:希望大家阅读的时候一定不要跳页,不然就看不懂了。(其实每个字都认识也不一定能看懂)


此外,我们还特别邀请对鸮形目很有研究的插画师绘制了激萌猫头鹰贴纸,随书附赠。或许对这部作品的评判仁者见仁,但这个贴纸一定人见人爱,不接受反驳。只有首刷才有,不容错过哦。


尾声 最后,想再聊聊霍洛维茨最崇敬的、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九月十五日是阿婆131岁生日,而午夜文库的最后一本小红壳《帷幕》也即将出版。以前知道《帷幕》是波洛的最后一案,但直到最近编小红壳的时候才看过。经典作品就是有这样非凡的魅力,无须炫技,无须故弄玄虚,即使穿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漫长的岁月,依旧熠熠生辉。那丰沛的情感通过文字,猝不及防地让几十年以后的我,在初秋安静的办公室中大号泣。波洛去世的第二年,阿婆也仙逝了。还好,我们还有阿婆的作品流传于世;还有像安东尼·霍洛维茨这样的“黄金时代”的继承者与捍卫者,笔耕不辍,奉献出一部部精彩绝伦的作品。

P.S. 书中数次提到莫扎特的名作《费加罗的婚礼》,我作为莫扎特的忠粉,《费加罗的婚礼》可以说烂熟于心。然而在读到谜底揭晓前,我却对这部四幕喜歌剧与书中谋杀案的关系百思不得其解。你们能猜到吗?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