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牛郎织女(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牛郎织女

来自 搜狐网全 的图片

牛郎织女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汉族民间传说故事,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1]

浪漫情怀

牛郎织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难能可贵牛郎织女的浪漫情怀。

牛郎织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难能可贵的曲折爱情。我们相信,在天河的两侧,牛郎织女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彼此,一直见证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可贵精神,激励着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

我国古籍中最早关于牛郎、织女的记载是《诗经小雅大东》篇,但是文中只说织女和牵牛是天河中相近的两颗星宿,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直到汉时,这两颗星宿才被转化为具体人物,班固《两都赋》中说:“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意思是说,汉宫昆明池边有牵牛、织女两座石人像。最早记载牛郎织女是夫妇的文学作品,要算《文选洛神赋》了,文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由此来看,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渐渐被古人所意会的。当代所见的版本主要有以下几种。

版本一

《荆楚岁时记》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饪,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这种说法与一则民间传说极为相似。相传,牛郎和织女原本都是天上的星宿,牛郎放牧,织女织布,两人兢兢业业,十分勤劳,深得玉皇大帝的喜欢。于是,玉帝便赐婚于他们两人,让两人结为夫妻。但不承想,牛郎和织女在婚后如胶似漆,以致荒废了工作。玉帝盛怒之下,让乌鹊传旨只准他们每七天相会一次。但是乌鹊却误传成每年七夕相会一次。据说,在民间,每当七夕过后,乌鹊身上的羽毛就会脱光,这是对乌鹊传错命令的惩罚,罚它脱毛为牛郎织女相会时搭桥。

版本二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纬书》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取天帝钱二万,备礼,久而未还,被驱在菅室是也。’”文中说,由于牵牛在娶织女时,借了天帝两万钱,因为久久未还钱给天帝,才造成了两人分隔两地的结局。

版本三

传说,织女是天神,而牛郎是凡人。一次,织女在人间游玩,后在湖中嬉水,被一旁路过的牛郎捡走了衣服。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妇,并生下一男一女。但是人神恋爱是违反天条的,玉帝命令织女必须离开牛郎。牛郎在看到妻子被抓走后,便马上用扁担挑起一对箩筐,将一对儿女分别放入筐内,去追织女了。眼看就快要追上了,一条大河忽然挡在了他的面前,这就是王母娘娘划的银河。王母娘娘见他们感情真挚,便破例让他们每年的七夕相会一次。

版本四

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