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牌位
图片来自nownews

牌位东亚传统礼仪习俗中,是用以列代神明圣贤祖先亡者的木牌,上面书写及雕刻神灵、先人或亡者的名讳,以及写上一些吉祥话,象征祂的神灵附着于此受人崇拜。可是,现代的牌位已经不局限采用传统的檀木桧木沉香木等木材制作,亦有以仿玉、玻璃钢压克力等合成材料制作的产品。

牌位在日、韩语中称为“位牌”,在中国一般亦称为“神座”、、福州民系称为“牌套”(pe2-tʰɔ5)[1];神位装置于小闱阁内时称为“神龛”,供奉祖宗牌位的闱阁通常也称为“祖龛”。

宗法和宗教意义

儒家亦名“儒教”、“礼教”、“名教”,极为重视道德、礼乐和人际关系,在木板写上鬼神和先人的名讳,即代表祂的神灵附着于此接受供奉,表示“慎终追远”、“饮水思源”、“尊师重道”的寓意。

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民间并未有轮回转世的观念,当时普遍认为人死后元神要依附在实物,故对神主与宗法十分重视,因为家中添有男丁,才有后继对祖先的祭祀。自然界的神明原先并没有形象,只是在祭祀时安置香炉望天而拜,后来才有牌位和神像成为祭祀的象征物。

中国历史各朝代的太庙,都供奉著历代君王的牌位,牌位上书写君王的谥号庙号,供当朝君主与后世皇族祭祀,同时也树立宗庙社稷的正统。在古时中国只有天子、诸侯和士大夫可以安设宗庙,平民直到明朝以后才可以盖建祠堂,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朝鲜越南琉球也有相同的宗法制度。日本伊势神宫是全国神社本厅的本宗,近代之前是专属于日本皇室祭祀天照皇大神和列代先祖的场所,亦属宗庙性质。

目录

用途

牌位是儒家信仰的特有产物,随着儒学的传播,牌位的使用也遍及整个东亚文化圈,再随着东亚人口的迁徙,流传到东南亚的亚裔聚居地方。

参考文献

  1. 民俗中装修,“牌套”的放置为先. [2016-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