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父亲的档案(李天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父亲的档案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父亲的档案》中国当代作家李天永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父亲的档案

家里有两样物件保藏至今,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分到的胜利果实。旧式手提皮箱,灰黑色,镶铜扣子,方便上锁,跟随父亲。青铜底座绘花鸟的白瓷瓶,可以插花,留在老宅。

父亲的档案,写新中国成立前家人是蟠龙寺和尚的佃农,盘和尚田,受地主剥削,每年收入收去一半,仅维持三分之二的年成。三间瓦房和三条水牛土改后保留,靠分的田地维生,合作化、公社化入了社,生活逐年改变。

出生地叫代家村,云南滇中边地小县城。父亲的父亲担任过四个月保长,这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事。更远的只能在墓碑上找到。

祖父置一副木制对联于正堂,上书“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父亲童年,与同龄人相较,是幸运儿。除了放牛,便读私塾。稍长一岁,便到大智阁、双河完小念高小。16岁那年,走进楚雄中学短师训练班,毕业后由政府分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17岁那年,时值秋天,父亲像往常,从执教的铺冲小学担柴回代家村。翻山过箐,因森林茂密不敢停留。在山腰与一只花豹相遇,双方谁也不敢动,对视几秒钟,花豹窜入树林中,这是一次危险的奇遇。

父亲读镇南师范是五十年代中期的事。由杨中正、杨嘉林两位同志作为介绍人,父亲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镇南师范从南华迁至楚雄更名楚雄师范学校。

校园生活,心丰而又真挚。在瓦黑井完小教学中,我的父亲认识后来成为妻子的罗秀芬,学生变成妻子,一同执教,成为一段佳话。

收音机在六十年代是时尚品,父亲几年攒下170元购得上海出品、红旗牌半导体收音机一台,既拓宽个人视野,又丰富校园文化。

瓦黑井背靠龙箐梁子,站在这座古人称雄岭的山巅,群山绵延起伏,总让人心旷神怡。父亲在七十年代中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瓦黑井大队党支部书记罗有富和瓦黑井小队队长鲁国珍是他的介绍人,宣誓选在天申堂学区。

有些荣誉,值得铭记。1981年元宵节刚过,作为教育战线基层一名党员代表,父亲参加中国共产党南华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教书育人与山乡结缘,和一长串地名相连。平桥、田心、云台山、铺冲、石桥河、瓦黑井、阿咪期苴、古路苴、岔河、大谷堆、碾子房、蟠龙,这十三所小学都留下父亲的足印。还有一事,记上一笔,父亲担任过文笔学区岔河完小校长。

时常回父亲退休后的老家,与老人促膝叙谈。经年的过往,平素已经淡忘的记忆又一幅幅浮现。我年幼时体弱,时常让父亲或背或骑在肩膀之上,学区开会、夜晚看露天电影都这样。

写下父亲如兰这首诗时,父亲刚走不久。时有夏日的凉雨不期而至。

曾带父亲回学校看看,父亲流露少有的笑容。此时的他,靠拐杖挪动细碎的脚步。

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

只是眼前不再是旧时的模样。山绿、水清,群起的新式民居,焕然一新的校园,蜿蜒无尽头的水泥路。

脑海里的记忆渐行渐远,被全新的风景替换。 [1]

作者简介

李天永,彝族,云南南华人。鲁迅文学院民族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楚雄州作家协会副主席,南华县作协主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