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燕声啾啾(胡天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燕声啾啾》中国当代作家胡天曙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燕声啾啾

啾啾,一串清亮的鸣声,滑过天空,春天嫩嫩的歌,驮在家乡燕子的翅膀上。

燕子筑的巢窝,是在屋檐间的梁木上。燕的巢窝,也是燕子暂时寄居农庄的家,春夏两居,秋冬空巢。燕子爱新洁,巢窝只栖一时,明年的春天则再筑新窝,生蛋养子。那时,乡村家家户户盖的茅草屋,或许是屋子低的原故,燕子没有在茅屋梁木间造窝养子。后来,村中建造瓦房。瓦房多,燕子的声音也越来越多。瓦房高,门前的小走廊上,屋檐有两米至三米之高,人可自由进出。家燕爱在梁间角落干净的地方,营造其温暖的家,在梁柱间琴歌,一家子其乐融融。

春初,太阳脉脉的温情,让万木怦然心动,欣欣然的打开绿色的旗帜,千山万水妩媚多情,蝶舞花香风暖。燕子追风的嬉戏中,矫健的身姿,随处飞舞。

百鸟争鸣,母燕闪亮登场。母燕,忙得不亦乐乎,衔泥筑窝。啾啾,一个紫色的剪影,从檐间中闪出,在暖和的天空,涂出一个漂亮的画面。田间,勤劳的父老乡亲,耕田插秧,把梦想种植在希望的田野上。母燕,在田埂边,在山林间,衔湿泥,寻干草,来来回回,风雨无阻,数日后,梁间新泥窝造成。新泥窝,向上呈半圆形,窝中铺有干净的稻草和其他干草,门前可闻淡淡的泥土和稻草混和香味。

夏初,四野葱茏,田里的水稻已泛黄,谷粒沉甸甸的,挂弯稻梗,山风一吹,稻香四散。农人在忙着收割水稻,一把镰一把汗水 ,一弯腰,一身泥巴水。金烂烂的稻谷,是从这黑黝黝的脸庞,这黑瘦瘦的双手上,一粒一粒的捧出。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是农民伯伯用汗水蒸熟的。农民辛勤劳动,为人类生产粮食;燕子造窝养子,食害虫,为家乡增添一抹春色。

农田刚收割,飞虫甚多。而此时,梁间草泥窝,已听到喳喳的鸣叫声。草泥窝上,几只刚出生的雏燕,身上已长满细细的黑色绒毛,正张开黄色的大喙,嗷嗷直叫。饿,饿,雏燕的叫声,令母燕心急。母燕,怀着爱子之心,飞向田野。一只只虫蚋,一颗颗母爱之心,雏燕,在母燕来回奔波的嘴里,得食鸣欢,逐渐长大。

夏风初度,屋檐间,可听啾啾之声。雏燕在母燕的引导下,扑翅练飞。数日后,蓝色的天空中,几只成年燕子,欢叫着,上下翻飞,成长的岁月,向前铺开。家乡美丽的图景,在燕子的羽翼上,在燕子的歌喉中。

燕子,似乎通人性的。那年,家里建有三间瓦屋,三弟住在南边最后一侧的屋子。瓦房是用土合砖筑成,屋顶多为梁木架,木料是我和父亲在人世到山上砍伐的,从数十里外,一根根扛回来的。因有梁木,燕子喜筑巢其中。燕子筑巢,不在正厅屋子门前,多在侧屋,其每日的排泄物,屋下走廊甚少,多在野外完成的。后来,三弟娶妻生子。那年春天,三弟的女孩出生,门前屋檐上的燕子 ,飞上飞下,喈喈而鸣,庆祝主人千金降生人世。

燕子,在春夏之季,展翅飞歌,舞姿轻盈,给人类带来无限乐趣。

数年后,有一天,三弟得了重病,昏迷不醒,卧躺在木床养病。一个月后,三弟身体日渐羸弱,瘦骨如柴,经医治无效,一日上午溘然长逝。在三弟病重期间,门前的燕子,来回出入,低声鸣叫,似乎在控制音量,不去惊动重病中的主人。三弟去世后,燕子哀鸣数曰。后来,燕子的鸣叫声越来越少。一日,燕子的声音全无,猛一抬头,梁间燕去,空留巢窝凄凄然。再后来,数年后,父亲也仙逝归西,母亲外搬到二弟家住宿。老屋,因久无人烟,屋顶瓦破散乱,门楣颓败,庭院草生,燕影全无。燕子喜与人居,可见一斑。

燕归何处,邈邈云间无语。外出工作,少在乡村居住,燕歌燕舞,何处可闻,何处可见。一日傍晚,在小县城街市上,突见燕影飞舞。只见,电线杆上,密密麻麻地站满燕子。夜空中,可听到群燕啾啾噪耳的鸣声。白天,也会看到,一群群飞来飞去的燕子。在燕子站过的地方,地上有一层层白色的排泄物。燕子多,鸣声大,排泄物处处,这可不是小县城一处亮丽的风景线哩。可幸的是,数月后,这群燕子销声匿迹了,不知飞向何方。寒冷的夜晚,街灯挂在绿村枝叶中,莹亮着柔和美丽的光彩。此时,灰蒙蒙的天空中,可闻啾啾几声。尚有几只燕子,在夜幕上演示舞姿,抗击寒冷,投放几曲冬之歌,给小山城带来温暖的激情。燕子,多则为嫌,少则可喜可观。

而今,乡村已有很大的变化。村中,椰林摇曳,槟榔亭亭,翠竹依依,禽鸟欢闹。水泥路村村相通,家家水塘鱼跃浪飞。座座小洋楼,掩映在绿树红花中。燕子窝,爱在瓦屋的梁木中筑造,而楼房却没有此条件,是故,今日的乡村,已少听到燕子呢喃的叫声,也就是说,乡村缺少了一种最美的音乐

啾啾,燕子的叫声,牵动了那段乡村的记忆。那曾经的三弟,那在田间辛勤劳作的父老乡亲,浮现眼前。

燕声啾啾,双翅飞剪,且歌且舞,点亮蓝天白云,把乡村最美丽的图景播放。

燕声啾啾,回响在曾经岁月的深处。 [1]

作者简介

胡天曙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海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