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焚膏继晷,补学补差(徐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焚膏继晷,补学补差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焚膏继晷,补学补差》中国当代作家徐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焚膏继晷,补学补差

1973年国庆节后,成都地质学院73级新生正式上课。大学教授知道,自从“文革”开始后,地质学院所招收的学生一年比一年难教,因为所招来的学生基本上不是凭文化课考进来的,而是靠推荐进来的;大学生都凭手上的老茧和“出身好”而被推荐上大学的。老师教这样的“大学生”自然感到吃力。现在,73级大学生不同了,基本是通过考试录取的,有一定文化功底,教授心里感到高兴,但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尽管这批学生是考进来的,可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是毕业或没毕业的老三届,比如,徐光学就是没有毕业的老三届。1966年“文革”开始后,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没有能够正式上课,甚至有的学校完全停课,就是老三届毕业生,六年没有进课堂上课,疏远课本,其知识肯定要出现很大的不足。不过,73级大学生毕竟是通过选拔的,比推荐上来的“大学生”好教得多。

鉴于新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决定给这批新大学生补课,计划用半年时间补高中课。大学教授教高中课,不像高中教师那样一章一节地上,一篇一课地上,试想,高中二年的课程,要在半年内学完,其速度肯定快。三系教授们很有耐心,集中全部精力给新生补上高中课。高中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等课全都补。

徐光学所在的班级是73级放射性地质勘探专业班,全班共有三十名同学。班里的学生年龄都偏大,大多都在23岁以上。这批学生的身世也比较复杂,有教师出身的郑长均,有农民出身的宏理,有同徐光学一样是军人出身的陈肇炎,还有在生产队大队里当过干部的家才,守忠等。大家都比较成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课堂上,人人都认真听课做记录。一般每天都要上6—8节课,每堂课都留有作业。大家都感到比在读中学时苦得多了。但是再苦也不怕,从中学大门走出后,整整六年后,又坐在课堂上听课多么不容易呀,因此个个都用超乎常规的学习方式在拼命地干。下课了,除非上卫生间,否则没有人离开教室。大家都在抓紧一切可以抓紧的时间,“只争朝夕”,想把被“运动”耽误的时间夺回来。

学习上,徐光学是个不甘示弱的人。当时他已24岁,深感要为祖国多做贡献,就必须努力学习,掌握真本领。于是,他给自己拟了个座右铭:“发愤读书,建设祖国。”在读书学习方面,他的干劲特别大。学校规定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徐光学每天五点就起床背书,背英文单词;下课了,他做作业,询问课堂上自己没有听懂的问题,与同学切磋;吃过中饭,本可以休息两小时,可他放弃午休,利用这段时间复习上午老师讲的课,预习下午教师要上的课;下午放学后,他一方面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另一方面他还想抓紧时间或看一点课外书,或者读读英语,或背背文章;晚上到教室上自习,晚自习都有老师跟班指导。徐光学凡有不懂的问题都当堂向老师请教,没问题,他就复习老师一天里所上的课,再预习第二天将要上的课。他几乎天天如此,生活之弦绷得很紧。有时候白天和晚上都不够用,那就得动用夜里时间,可夜里没电,他便省吃简用,用节省下来的钱买个小手电筒,在寝室熄灯后,他便用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书,务必做到把老师上课弄懂,实在弄不懂,就记在笔记本里,等老师晚自习辅导时再细细询问。当然,像这样拼命干的学生在73级放射性地质勘探专业班里远不止徐光学一个人,徐光学只是这些拼命干的人中一员而已。

于是,操场边有他背书时走动的身影,柳树下有他背书时晃动的身姿,池塘里的鱼儿聆听过他朗读英语,教室窗前的鸟儿聆听过他背诵过古文。有时,他独自一人读书思考,有时,他同伙伴切磋琢磨。他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中去了。

特别是学英语,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差。高中英语两大本书,要在半年内学完,不下苦功夫不行,尤其是徐光学,他深知自己英语功底不太好,尽管在延庆海军某技术勤务团当过机要兵,在那里学的英语到大学里来是不够用的。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把英语学好,可困难似乎还不止是基础薄弱,还有他那一口桐城方言给他学英语带来不少麻烦。老师和同学都说他讲的英语是桐城英语,可是徐光学没有退缩。他认为,发音不好不能阻碍自己学英语,自己讲的英语即使是桐城英语,那也是英语。于是,他加倍努力学习英语,当时由于年轻,记忆能力很好,只要老师讲过一遍,徐光学就能记住。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把英语成绩赶上来,尽管他的英语桐城味道很浓。

至于语文课文,徐光学就更轻松了。他觉得许多课文只要预读一遍,再听老师分析一遍,就能背出来。而对数学、物理、化学的学习,他也不觉难,认为只要掌握公式和规律,学习起来都比较轻松。

73级大学生如此刻苦努力,连教授都深受感动。教授们认为大学生这样刻苦用功是最近几年所没有的现象。面对如饥似渴的莘莘学子,地质学院的教授们上课更加认真,对这批大学生倍加关怀。教授们告诫学生抓紧时间补课不错,但要注意休息,千万不能因为搞学习把身体给累垮。特别有一个姓黄的教授,是个华侨,教数学的,在学生中威望很高,不论学生问他什么样的数学难题,他都能解出来。他被73级大学生深深地感动了。他说:“在大学教书近二十年,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你们这批贫下中农子弟大学生,一个个劲头大,抓得紧,认真刻苦,勤奋好学。”黄教授还告诉学生:按学校规定,每位老师讲每周最多辅导两个晚上,可教授被同学的学习精神所感动,几乎是每天(除星期六晚上)晚上都有老教授进课堂辅导。

经过一个学期“狂补”猛学,成都地质学院73级大学生基本通过高中基础知识这一关,为下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徐光学自然也是如此。为期半年文化课补习,徐光学拼命干,各门课考试都比较理想,成绩排在班级前十名。要知道这个成绩对于徐光学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呀,他可是没有上过高中的呀。他这个成绩的取得是他花出了巨大的代价换来的。他在进学校体验时体重70公斤,一个学期下来后,他的体重已经降到55公斤。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一学期里,徐光学把全部精神都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去,连给亲友写封信的时间几乎都没有。以往在延庆海军某技术勤务团服役时,他一个月能写几封信,分别寄给父母、同学。可现在不行了,毕竟抓学习比在当兵时紧。整整一个学期,徐光学除开学之初分别给家人和女友龙姑写过一封信外,直到后半学期才给龙姑写第二封书信。在这第二封信中,徐光学大胆又热烈地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可信发出好久却没有收到龙姑的回信。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多么希望能够收到来自心爱的人的关怀和问候。然而,“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徐光学只能沿长江的流向翘首东望,想象千里之外的大江下游龙眠山中的那位令他倾心的人儿。 [1]

作者简介

徐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