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焚膏繼晷,補學補差(徐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3月23日 (六) 15:00 由 秋韵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焚膏继晷,补学补差'''<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焚膏繼晷,補學補差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焚膏繼晷,補學補差》中國當代作家徐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焚膏繼晷,補學補差

1973年國慶節後,成都地質學院73級新生正式上課。大學教授知道,自從「文革」開始後,地質學院所招收的學生一年比一年難教,因為所招來的學生基本上不是憑文化課考進來的,而是靠推薦進來的;大學生都憑手上的老繭和「出身好」而被推薦上大學的。老師教這樣的「大學生」自然感到吃力。現在,73級大學生不同了,基本是通過考試錄取的,有一定文化功底,教授心裡感到高興,但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儘管這批學生是考進來的,可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是畢業或沒畢業的老三屆,比如,徐光學就是沒有畢業的老三屆。1966年「文革」開始後,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沒有能夠正式上課,甚至有的學校完全停課,就是老三屆畢業生,六年沒有進課堂上課,疏遠課本,其知識肯定要出現很大的不足。不過,73級大學生畢竟是通過選拔的,比推薦上來的「大學生」好教得多。

鑑於新大學生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學校決定給這批新大學生補課,計劃用半年時間補高中課。大學教授教高中課,不像高中教師那樣一章一節地上,一篇一課地上,試想,高中二年的課程,要在半年內學完,其速度肯定快。三系教授們很有耐心,集中全部精力給新生補上高中課。高中的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生物等課全都補。

徐光學所在的班級是73級放射性地質勘探專業班,全班共有三十名同學。班裡的學生年齡都偏大,大多都在23歲以上。這批學生的身世也比較複雜,有教師出身的鄭長均,有農民出身的宏理,有同徐光學一樣是軍人出身的陳肇炎,還有在生產隊大隊裡當過幹部的家才,守忠等。大家都比較成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因此,課堂上,人人都認真聽課做記錄。一般每天都要上6—8節課,每堂課都留有作業。大家都感到比在讀中學時苦得多了。但是再苦也不怕,從中學大門走出後,整整六年後,又坐在課堂上聽課多麼不容易呀,因此個個都用超乎常規的學習方式在拚命地干。下課了,除非上衛生間,否則沒有人離開教室。大家都在抓緊一切可以抓緊的時間,「只爭朝夕」,想把被「運動」耽誤的時間奪回來。

學習上,徐光學是個不甘示弱的人。當時他已24歲,深感要為祖國多做貢獻,就必須努力學習,掌握真本領。於是,他給自己擬了個座右銘:「發憤讀書,建設祖國。」在讀書學習方面,他的幹勁特別大。學校規定每天早晨六點起床,徐光學每天五點就起床背書,背英文單詞;下課了,他做作業,詢問課堂上自己沒有聽懂的問題,與同學切磋;吃過中飯,本可以休息兩小時,可他放棄午休,利用這段時間複習上午老師講的課,預習下午教師要上的課;下午放學後,他一方面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另一方面他還想抓緊時間或看一點課外書,或者讀讀英語,或背背文章;晚上到教室上自習,晚自習都有老師跟班指導。徐光學凡有不懂的問題都當堂向老師請教,沒問題,他就複習老師一天裡所上的課,再預習第二天將要上的課。他幾乎天天如此,生活之弦繃得很緊。有時候白天和晚上都不夠用,那就得動用夜裡時間,可夜裡沒電,他便省吃簡用,用節省下來的錢買個小手電筒,在寢室熄燈後,他便用手電筒躲在被窩裡看書,務必做到把老師上課弄懂,實在弄不懂,就記在筆記本里,等老師晚自習輔導時再細細詢問。當然,像這樣拚命乾的學生在73級放射性地質勘探專業班裡遠不止徐光學一個人,徐光學只是這些拚命乾的人中一員而已。

於是,操場邊有他背書時走動的身影,柳樹下有他背書時晃動的身姿,池塘里的魚兒聆聽過他朗讀英語,教室窗前的鳥兒聆聽過他背誦過古文。有時,他獨自一人讀書思考,有時,他同夥伴切磋琢磨。他以最佳狀態投入到大學的學習中去了。

特別是學英語,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質量差。高中英語兩大本書,要在半年內學完,不下苦功夫不行,尤其是徐光學,他深知自己英語功底不太好,儘管在延慶海軍某技術勤務團當過機要兵,在那裡學的英語到大學裡來是不夠用的。於是,他下定決心要把英語學好,可困難似乎還不止是基礎薄弱,還有他那一口桐城方言給他學英語帶來不少麻煩。老師和同學都說他講的英語是桐城英語,可是徐光學沒有退縮。他認為,發音不好不能阻礙自己學英語,自己講的英語即使是桐城英語,那也是英語。於是,他加倍努力學習英語,當時由於年輕,記憶能力很好,只要老師講過一遍,徐光學就能記住。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把英語成績趕上來,儘管他的英語桐城味道很濃。

至於語文課文,徐光學就更輕鬆了。他覺得許多課文只要預讀一遍,再聽老師分析一遍,就能背出來。而對數學、物理、化學的學習,他也不覺難,認為只要掌握公式和規律,學習起來都比較輕鬆。

73級大學生如此刻苦努力,連教授都深受感動。教授們認為大學生這樣刻苦用功是最近幾年所沒有的現象。面對如饑似渴的莘莘學子,地質學院的教授們上課更加認真,對這批大學生倍加關懷。教授們告誡學生抓緊時間補課不錯,但要注意休息,千萬不能因為搞學習把身體給累垮。特別有一個姓黃的教授,是個華僑,教數學的,在學生中威望很高,不論學生問他什麼樣的數學難題,他都能解出來。他被73級大學生深深地感動了。他說:「在大學教書近二十年,我從來沒有見過像你們這批貧下中農子弟大學生,一個個勁頭大,抓得緊,認真刻苦,勤奮好學。」黃教授還告訴學生:按學校規定,每位老師講每周最多輔導兩個晚上,可教授被同學的學習精神所感動,幾乎是每天(除星期六晚上)晚上都有老教授進課堂輔導。

經過一個學期「狂補」猛學,成都地質學院73級大學生基本通過高中基礎知識這一關,為下一步學習專業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徐光學自然也是如此。為期半年文化課補習,徐光學拚命干,各門課考試都比較理想,成績排在班級前十名。要知道這個成績對於徐光學來說是多麼不容易呀,他可是沒有上過高中的呀。他這個成績的取得是他花出了巨大的代價換來的。他在進學校體驗時體重70公斤,一個學期下來後,他的體重已經降到55公斤。功夫不負有心人,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一學期里,徐光學把全部精神都投入到文化課學習中去,連給親友寫封信的時間幾乎都沒有。以往在延慶海軍某技術勤務團服役時,他一個月能寫幾封信,分別寄給父母、同學。可現在不行了,畢竟抓學習比在當兵時緊。整整一個學期,徐光學除開學之初分別給家人和女友龍姑寫過一封信外,直到後半學期才給龍姑寫第二封書信。在這第二封信中,徐光學大膽又熱烈地表達自己的真摯感情,可信發出好久卻沒有收到龍姑的回信。在緊張的學習之餘,他多麼希望能夠收到來自心愛的人的關懷和問候。然而,「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徐光學只能沿長江的流向翹首東望,想象千里之外的大江下游龍眠山中的那位令他傾心的人兒。 [1]

作者簡介

徐峰,真名徐光學,詩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魯谼山人,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有23年軍旅生涯,曾榮立三等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