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的图片

即原矛头蝮(学名: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又名龟壳花 (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

龟壳花常与无毒的拟龟壳花混淆,不过拟龟壳花的头部较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原矛头蝮

外文名称;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别名; 龟壳花

俗名; 烙铁头、笋壳班等

性质; 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

毒性; 剧毒

分布; 浙江安徽,福建,台湾 江西,湖南等

其它分布; 印度(阿萨姆), 孟加拉国, 缅甸。

简述

即原矛头蝮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剧毒蛇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颈细 头背布有很多细鳞片 吻较窄

两鼻间鳞较小,隔有数片更小的鳞片 左右两眼上鳞之间一横排上有小鳞14--16片

鼻鳞与颊窝鳞前缘之间有1--数片小鳞

体长1米左右 体背颜色棕褐 在背部中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斑纹 左右相连成链状

腹部灰褐色 有多数斑点

栖息于山区森林中 尾具有缠绕性 夜行性 食蛙 蜥蜴 鼠 鸟

主要分布省份: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河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台湾

形态特征

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颈细 头背布有很多细鳞片 吻较窄,两鼻间鳞较小,隔有数片更小的鳞片。左右两眼上鳞之间一横排上有小鳞14--16片。鼻鳞与颊窝鳞前缘之间有1--数片小鳞。体长1米左右 体背颜色棕褐,在背部中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斑纹,左右相连成链状,腹部灰褐色,有多数斑点。有夜行性。

生活习性

生活于丘陵及山区, 栖于竹林、灌丛、溪边、茶山、耕地, 常到

住宅周围如草丛、垃圾堆、柴草石缝间活动。川西牧区的剧毒蛇,吃鸟和小型兽类。卵胎生。海拔:82~2200(m)。

栖息于山区灌木林,竹林溪边,住宅区附近阴湿的环境中,常盘踞在柴堆内。多在晚上活动,尾有缠绕性,有时盘缠在树上或竹子上。由于身体瘦长,捕食,攻击都比较灵活。以鱼、蛙、蜥蜴、鸟为食。小雪至次年清明为冬眠期,常利用树洞,竹洞作为越冬场所。[3]为卵生,每次产仔5-13枚,自然温度孵化,孵卵期一般在35-45天。

物种毒性

管牙类毒蛇,局血循毒。最大放毒量108毫克,对人致死量48毫克(干重)。万分之一毫升(稀释)蛇毒注射于10克体重的小白鼠,2小时内即死亡;若用5000分之一浓度的蛇毒0.5毫升皮下注射,或取0.5毫升由腹腔注射,小白鼠均在24小时内死亡,直接死因为呼吸麻痹。

地理分布

是一种中国分布较广的小型毒蛇

中国分布: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重庆,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其它分布:印度(阿萨姆), 孟加拉国, 缅甸。[1]

参考文献

  1. 烙铁头简介,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