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炙红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炙红芪
原图链接炙红芪

中药名称:红芪

别 名:岩黄芪、黑芪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豆科

属:岩黄耆属

种:多序岩黄芪

炙红芪,为红芪的炮制加工品。 [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0-120厘米。根为直根系,粗状,深长,粗约1-2厘米,外皮暗红褐色。茎直立,丛生,多分枝;枝条坚硬、无毛,稍曲折。

叶长5-9厘米;托叶披针形,棕褐色干膜质,合生至上部;通常无明显叶柄;小叶11-19,具长约1毫米的短柄;

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8-24毫米,宽4-6毫米,先端圆形或钝圆,通常具尖头,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被贴伏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高度一般不超出叶;花多数,长12-14毫米,具3-4毫米长的丝状花梗;苞片钻状披针形,等于或稍短于花梗,被柔毛,常早落

花萼斜宽钟状,长4-5毫米,被短柔毛,萼齿三角状钻形,齿间呈宽的微凹,上萼齿长约1毫米,下萼齿长为上萼齿的1倍;花冠淡黄色,长11-12毫米,旗瓣倒长卵形,先端圆形、微凹,翼瓣线形,等于或稍长于旗瓣,龙骨瓣长于旗瓣2-3毫米;子房线形,被短柔毛。

荚果2-4节,被短柔毛,节荚近圆形或宽卵形,宽3-5毫米,两侧微凹,具明显网纹和狭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产于甘肃六盘山和南部的山地,四川西北部等。生于山地石质山坡和灌丛、林缘等。

性状

本品为圆形或椭圆形厚片,直径0.4~1.5cm,厚0.2~0.3cm;外表皮红棕色,略有光泽,可见纵皱纹及残留少数支根痕。

切片表面多具曲折裂隙,皮部浅黄色,形成层环浅棕色,木质部浅黄棕色至浅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具蜜香气,味甜,略带黏性,嚼之有豆腥味。

鉴别

取本品粉末7g,照红芪项下的〔鉴别〕(2)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炮制

取净红芪片,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

性味

甘,温。[2]

归经

经。

炙红芪的功效与作用

补中益气。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用量

9~30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摘录

《中国药典》

参考资料

  1. 炙红芪 ,中医世家
  2. 炙红芪 ,宝芝林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