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灿烂瞬间(蔡先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灿烂瞬间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灿烂瞬间》中国当代作家蔡先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灿烂瞬间

有幸与四川知名散文家袁瑞珍相识,要感谢出版家、四川散文作家联谊会副秘书长钟靖女士。那天,我进入钟靖的朋友圈,看到一则出版信息: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得主、四川知名散文家袁瑞珍的评论文集《静看花开》即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心中不免一阵窃喜。我是个散文迷,从十八年前开始热爱散文创作,十四年前开始热衷于研究散文创作,越往后越觉得散文理论对于散文实践的重要性。在从事散文实践的同时,我有意识地补充散文理论素养,近十年来痴迷于散文评论,对于那些既从事散文创作又研究散文创作规律的散文家尤其关注。于是,散文家袁瑞珍女士便顺理成章进入我的视线。

于是,我主动提出,希望钟靖引荐,添加袁瑞珍老师为微信好友。袁老师不愧是“优雅和善的知识女性”(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立华语),我们顺利成为微信好友。以文会友,乐在惺惺惜惺惺。后来,袁老师主动寄赠了她的评论集《静看花开》和散文新著《灿烂瞬间》(文化发展出版社,2021年5月版)。在等待快递的那两天,我还提前拜读了她的六万字的长篇散文《穿越生命》。同名书《穿越生命》之所以获得冰心散文奖,主要是因为这篇广受赞誉的长篇散文。长篇散文《穿越生命》以一位外婆的身份真实地再现了8岁外孙女璐璐从身患白血病到不幸去世的故事,文章通过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和生动传神的心理刻画,酣畅淋漓地勾勒了长辈们对璐璐的无助无奈隐忍的爱,极尽写景状物、情景交融之能事,读来令人热泪盈眶,显示了作者驾驭散文的高超本领。

散文集《灿烂瞬间》分为四辑,既有作者对生活的记录与感悟,也有过往岁月的美好记忆,人在旅途的见闻和思考,更寄予作者对原工作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深厚的情感,是一本比较全面反映作者散文创作成果的著作。细心品读散文集《灿烂瞬间》,当读到第三辑游记篇,我对袁瑞珍的散文有了一个总体认识,觉得她的散文构思新颖,立意巧妙,下笔前酝酿积淀得很充沛,情感真挚、文辞优美,偏重理趣,别有一番诗韵。通读散文集《灿烂瞬间》,具体感想如下。

情采是表层境界

首先,袁瑞珍的散文有鲜明的情采。将“情采”简单地解释为内容和形式,的确不大妥当。“情采”一词的“采”字为文采、辞采,这个比较容易形成共识。但对于“情采”一词“情”字的解释,文坛素来有争议。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情”指真诚、性情,也有人认为是事件真实、内心真诚,还有人认为是思想情感,也有人定义为情理、情致。笔者觉得取“情”的原本意义“情感情绪”,似乎更为合适。

关于文学与情感的关系,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老师有一句名言:“文学者,情学也;散文者,情之裸美也。”在散文《真情流淌》一文,袁瑞珍也表达过类似观点:“文学创作,特别是散文创作,能拨动读者心弦的,唯有真情。”(见散文集《灿烂瞬间》P47页)所以,袁瑞珍在她的散文创作实践中,始终是带着真挚的情感去运笔行文的,譬如她的人物散文《心中的雪花在飘洒》《暖光》《丹棱的天空在飘雨》《外婆的笑容》等篇什便倾注了浓厚的情感,记录了许多精彩美好的瞬间。

《心中的雪花在飘洒》描写的人物是著名作家李致。像其他作者一样,袁瑞珍也写了主人公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大家风范,李致不仅给作者授业解惑,还勉励她精心创作,告诫她少参加不必要的应酬。李老还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小老头”,对于为他写评的作家,他以心交心,不仅专门打电话表示谢意,并设宴款待,而且每次宴请都会主动做东,坚决不允许别人买单。这个典型细节刻画真是绝妙,因为它入木三分地勾勒出李致和蔼可亲、关爱后学的“高大”而独特的人物形象,胜过任何苦心孤诣的抒情和挖空心思的升华提炼。

《暖光》着力刻画恩师李治修这个人物,作者情不自禁地表达对李治修的敬意:“他是我文学逐梦路上的一盏灯,一盏明亮温暖的灯。”(见散文集《灿烂瞬间》P64页)作为四川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治修不仅悉心鼓励袁瑞珍坚持创作,还不惜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多次撰文郑重推荐袁瑞珍的散文,对于李治修这份浓厚的关爱提携之情,袁瑞珍心存感激,对李治修的这份感恩情怀漫溢于作者字里行间。李治修是有个性和骨气的文艺工作者,在那个滑稽荒诞的特殊年代,他始终坚守个人信念,坚持拒绝从政,即使多次蒙受不白之冤,也无怨无悔,显示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气魄,读来深受震撼。

《丹棱的天空在飘雨》通过主人公伍松乔留下的扛鼎之作《千古一梦大雅堂》,深切缅怀学者型作家伍松乔的丰功伟绩,着力彰显伍松乔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历史担当情怀。

《外婆的笑容》勾勒勤劳勤俭善良的人性美。在那个饥馑年代,为了缓解一家的温饱现状,外婆到处挖苕根、拾稻穗,受尽奚落;母亲作为医院的医生,将粑粑赠给饥饿的人和无力气生小孩的孕妇,饿极了就跑回家找外婆吃红苕根和糠粑粑。

苦难和磨难是一所历练人最好的大学。《飘落在田野中的青春》带着鲜明的自传色彩,该文回顾了自己当知青的那段青葱岁月,大约两年的知青岁月磨炼了袁瑞珍的心性和毅力,也深切地体会了农民的辛酸苦辣,拥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练就独立自主果断的个性。为了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服输的袁瑞珍抢挑重担,尽管磨破了双肩,但最终赢得了农民的尊敬与信任。袁瑞珍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和果断,这篇文章有两处细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处细节,是作者与群众一起去附近山上砍柴,被外村的农民拦截,袁瑞珍巧妙应对,急中生智亮出知青的身份,还活学活用宣传“上山下乡”的重要意义,顺利解围,满载而归;第二处细节是大队书记让她当代课老师,被断然拒绝,袁瑞珍端的是“吕端大事不糊涂”,她考虑的是当了代课老师可能会断送回城的机会,小小年纪就显示出远大眼光,真不简单,难怪她回城后两年不到便调到乐山市委组织部工作呢!

袁瑞珍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是在核动力院度过的,在那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人生记忆。第四辑《“核院”情深,感动我的人和事》是作者对自己原工作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最隆重的致敬,意味深长的一次次深情回眸!正是一代又一代的核动力人艰苦奋斗、葆守初心、前赴后继,才有了当代核动力欣欣向荣的景象。《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讲述了核动力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未用一颗外国螺丝钉,经过自行研制,通过核动力人十余年的努力,取得核反应堆满功率运行的重大成就;《燃烧的希望》写中国核动力院总工程师黄士鉴为了核动力事业,即使“牛棚”受辱仍不改初衷,放弃女儿极有可能会考上大学的契机,毅然再次奔赴环境艰苦的核动力院,礼赞了主人公满腔报国之情。核动力人“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着袁瑞珍,那是一片能净化人心灵的沃土,潜移默化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人会问,散文创作难道只需要投入深厚的情感就能出彩么?袁瑞珍通过她的散文创作实践,告诉读者答案:饱满的情感与适度的文辞相结合,才能抵达较高的文学境界。文化散文《凝望黄河》无疑是一部大气磅礴之作,它充分展示了作者温婉气质之外粗犷豪迈的一面,凸显了“女汉子”的血性本色。该文结尾几段通过热情奔放的抒情,呈现出深刻的理性思考,尤其是倒数第二段六个排比句集束式展示悠久的中华历史与现当代中国巨变的场景,淋漓尽致勾勒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迷人风采。还有像《沉醉喀纳斯》《迷失在丽江》《高原秋韵》《五尺道留下深情一瞥》等文化散文,均是情感充沛、辞采优美的华章佳制,有心的读者不妨找来认真品味一番,定会受益匪浅。 理趣是深层境界

在我看来,情采是袁瑞珍散文创作的表层审美境界,而理趣则是她的散文第二层审美境界。

关于理趣,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作过诠释:“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

袁瑞珍的理趣审美追求主要表现在借景抒情、托物寓意方面,而在笔者看来,这种审美追求其实更适合散文诗这个载体来实现。对于《灿烂瞬间》第三辑文化散文《高原秋韵》,我更愿意将它当作散文诗来欣赏。散文诗被誉为“如歌的行板。”《高原秋韵》几乎通篇采用白描和抒情手法,文辞优美,语言含蓄隽永,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审美愉悦,可谓作者散文诗代表作。除此之外,该书第一辑中《灿烂瞬间》《心随菊魂舞》《岁月历史》等篇什也是其散文诗力作。

散文集《灿烂瞬间》第一辑是散文诗,引起我很大的兴趣。其实,散文诗比新诗还难写,对语言要求很高,对修辞要求也很高,语言要含蓄内敛,追求言外之意,往往会运用比拟、隐喻、象征和暗示等手法去擢升主旨。散文诗以小见大、以一当十,于方寸之间烛照大千世界,正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我只写了二十来篇散文诗,隐约觉得散文诗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情感抒发与哲思体悟完美结合,把握哲思况味似乎更重要,它决定散文诗的思想深度。

袁瑞珍也认为哲思是一篇散文诗的文眼,抒情与哲思结合得好,就会引发美感和启迪。她是这样想的,同时将自己的理念运用到她的散文诗创作当中,予人美感与启发。

《心随菊魂舞》写了紫菊、白菊和黄菊,在《黄菊》中,作者以物喻人,表达了对黄菊的深深敬意,读来颇有韵味:    在大地宽阔的胸脯上,你原本可以随遇而安,而在另一个世界中,不安分地想去逾越,去超脱。    ……

不必去抱怨路途的不平,不必去斥责路途的曲折。你以洒脱不羁的超然神态,将奔腾的热情呈现在我的眼前,于是,你生命的所有意义,便在大地上绽放。

你的追求因此而成功,你的生命因此而升华。   散文诗《灿烂瞬间》语言简洁凝练含蓄,无疑是袁瑞珍散文诗作中的佳构。依米花是非洲戈壁滩上娇艳的花朵,它只有一条唯一的主根,孤独地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往往需要五年时间寻找水源,到第六年才开花,花期只有短短两天,便香消玉殒。在该文末,袁瑞珍对依米花“艰难而痛苦、执着而热烈”的生命历程进行高度的哲思升华,赐予读者凄美的审美愉悦和别样的启迪:    用五年扎根、第六年吐蕊,两天的花期,在非洲干旱灼热的戈壁滩上,这是一个多么艰难而又痛苦,多么执着而又热烈的生命历程啊!这简直就是一种生命的极致——把轰轰烈烈的失命悄然化为了短暂的美丽。

从此,这株叫依米的植物永远活在了我的心中。    第二辑中《夜色中的栀子花》是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宏大叙事,袁瑞珍选取两道场景讴歌凡人伟大的爱情和普通中国人面临重大灾难时的爱的浪漫情怀,一个是货车司机陈坚留下感动中国的遗言,成为这场巨大灾难中的爱情神话!一个是吴家方在妻子遇难后,为了给妻子最后的尊严,将妻子和自己的上身绑在一起,骑着摩托车送她去太平间的场景,演绎了废墟中的坚强与缠绵。这两道场景深深震撼着作者细腻敏感的心灵:    此,这灾难中的悲痛与传奇,真情与执着如烈焰炙烤着平淡的日子;从此,生命更加珍贵,爱情熠熠生辉。

……我脚下那条盛开着栀子花的小路延伸着,此刻似与天幕连成一体,那是一条通往天堂的路吗?圣洁的栀子花将把人间这绝美的爱情迎入天堂?

此时此刻,素净平淡的栀子花成为普通中国人的化身,与人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辉映,相辅相成。《夜色中的栀子花》是作者尝试将小我叙事与宏大叙事有机结合的成功范本。 情采理趣铸诗魂

如果说凸显情采是袁瑞珍散文的第一个审美特征,注重理趣是袁瑞珍散文的第二个审美特征,倘若情采与理趣完美结合,就能达到袁瑞珍散文的终极审美追求:情采理趣铸诗魂。袁瑞珍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状物游记,都喜欢运用生动传神的景物描摹,这些细致温婉的白描工笔,着力彰显了形象思维,有意无意间便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诗境,抑或可以这样表达——袁瑞珍本身就具备了诗人的气质,因而其散文理所当然具备诗的质地,激荡着一股诗的旋律。上述简析的几首散文诗,印证了著名散文诗人蔡旭“散文为体诗为魂”的创作理念,无疑是具有诗的节奏、诗的韵律、诗之魂。

《沉醉喀纳斯》以优美的笔触写了喀纳斯湖惊心动魄的美,与湖北作家杨文斌《大美深情一抹红》笔下的红海滩一样惊艳绝美,读来让人怦然心动;该文图瓦女人简单知足的心境、如诗如画的文学描写,以及作者多愁善感的悲悯情怀,均令人过目不忘。而在笔者看来,悲悯情怀恰好是一个优秀作家必须具备的潜质,尤其是一个具备诗人气质的作家得天独厚的本能。

大洋彼岸也有别样的风情。游记《恩西尼塔斯的清晨与黄昏》写的是美国风情,赞美美国房东服务的细致周到与大气,热忱赞扬美国人强烈的环保责任意识。袁瑞珍在美国看繁星满天,重温儿时美好的回忆,敏锐地联想到人类“一旦拥有,便不稀罕、便视而不见”的劣根性,郑重倡导人们敬畏自然、回归自然。

《高贵的弯腰》记叙了冰心先生的女儿吴青老师的故事,展示了作者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的本领。在给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授课时,吴青老师说,作家要有爱,爱人、爱大自然,文学要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爱,优秀的散文始于爱,止于信。在参观葡萄园时,不到两百米的距离,吴青教授几次弯腰拾起地上的白色塑料袋、空矿泉水瓶和烟头,作者被老人的举动所震惊、感动,百感交集,进而反思自己虽写过文章疾呼提高文明素养、爱护地球母亲,但是如果看到地上有垃圾,顶多会埋怨一番,可能不会主动去拾捡。可见,三国蜀主刘备说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的小事也不是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做到的。由此可见,人类的惰性是与生俱来的。此文告诉读者:只有从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就会养成做“善小”事的良好美德,于是,做“恶小”事的人便会越来越少,这个世界便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总而言之,只要每个人心中葆有诗意情怀,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份关爱与温暖。

经过与袁瑞珍短暂的接触,加之通读她的文学作品,我眼中的袁瑞珍越来越明晰:她为人优雅和善,感恩生活,积极乐观,葆有浪漫的情怀,用充满温暖的目光注视这个世界,她的散文流淌着人情美和人性美,弥漫着浓郁的诗意情怀,在文学路上留下充实而坚定的足迹。

“捧一把夜的月光,将路照亮;捧一把花的芬芳,洒一路清香。”尤其令人感佩的是,兰心惠质的袁瑞珍自从担任四川省散文学会理论部部长和副会长后,积极推介本省散文作家,为众多四川作家抒怀评传,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评论,对于宣传四川作家可谓功莫大焉,评论文集《静看花开》便是力证。对于一个评论家而言,为作家撰写评论可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袁瑞珍左手写散文,右手写散文评论,长期的散文鉴赏与研究潜移默化促使她的散文创作愈来愈成熟老练,并将日臻化境。衷心祝愿袁瑞珍老师宝刀不老,为读者奉上更多更好的散文精品。[1]

作者简介

蔡先进,笔名纳寒,自号淡朴斋主,湖北新洲人,第七届冰心散文理论奖获得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