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濯缨 (汉语词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濯缨 (汉语词汇)濯缨,读音zhuó yīng,汉语词语,意思是洗濯冠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出处

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濯缨沧浪,不降不辱。”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师利赞》:“体绝尘俗,故濯缨者高其迹。”

唐 白居易 《题喷玉泉》诗:“何时此巖下,来作濯缨翁。”

前蜀 韦庄 《题颍源庙》诗:“临川试问 尧 秊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明 李东阳 《书陈大参六嬉图诗卷后》:“且今所谓嬉者,不过载酒濯缨,振衣长啸,采芝放鹤以陶写情志,宣导沉郁,而不出乎名教之外。”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之五:“尘容愧濯缨,咏归闻扣榜。”

《楚辞补注》卷七〈渔父〉~80~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怪屈原也。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哺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孟子注疏》卷七上〈离娄章句上〉~28~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1]

解释

洗濯冠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