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潮汕民间剪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潮汕民间剪纸

剪纸起源于民间喜庆或节日活动中的剪贴画。在我国黄河流域及北方农村,这些剪贴画大多粘贴在糊窗户的白纸上,而被通称为“窗花”。中国剪纸所表现的内容几乎包括一切民间艺术的题材,但在民间艺人的手里,剪得最多的,还是花卉动物、喜庆吉祥纹样,戏文中的人物和故事也是他们经常采用的题材。剪纸在中国许多地区都很流行。从地域上看,鲁、冀、东北地区,晋、豫、西北地区,浙、皖、苏北地区,闽、粤、沿海地区,西南民族地区,及湘、鄂、赣地区的剪纸各具特色,而各地区内部,又有许多细微不同,形成极多的流派风格。

基本内容

中文名:潮汕民间剪纸

材料:纸金银箔

工具:剪刀 刻刀

英文名:chaoshan folk paper-cut

主要手法:撕 剪 刻

基本介绍

潮汕民间剪纸,作为剪纸在南方的一个典型代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在全国均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2006年,更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的代表被收录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工艺特色

潮汕民间剪纸就是这许许多多地方流派中的一种。多雨高温的气候,使糊窗的白纸在潮汕民居中匿迹,潮汕民间剪纸不再用来做窗花装饰,而被改派了其他用场。

潮汕民间剪纸仍然在喜庆和节日民俗活动中广泛应用。节日里祭神祭祖的供品和民间婚寿喜庆的礼品,总要剪上几个玲珑剔透的“贴花”,做些装饰。和中国许多地方一样,潮汕民间也把剪纸作为刺绣的“花样”。“贴花”尺幅较小,或三四寸,或一二寸,都是些小品;造型则随供品礼品的形状而变化,形式多样。“花样”也有许多形式,有一两尺见方的背兜花、围裙花,也有小品形式的帽花、鞋花。

历史传承

作为潮汕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考证,潮汕地区的剪纸应是中原人南迁入潮后带来的,最迟在明代开始流行,而繁荣于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所以潮汕剪纸的一些表现形式在中原地区也能找到。但与北方剪纸最大的不同是,潮汕民间剪纸并不以“窗花”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在潮汕地区,一直以来,民间信仰都非常丰富,各地祠堂宗庙林立,祭祀、游神赛会活动也非常之多,与此相对应,祭拜的供品也就非常之多,包括五牲、粿品、水果等,而这许多的供品,潮汕人在祭拜的时候,不是简单地把供品呈上,而会在相应的供品上附上对应的剪纸花(如猪有猪花,鸡有鸡花,果有果花等)作为装饰,使得原本普通的祭品花团似锦,异彩纷呈。而这渐成风气,演绎成潮汕的一大民俗。在被誉为广东省“民族艺术(剪纸)之乡”的潮阳,有些乡村,每年中秋节或春节,还盛行“赛桌”的习俗。有的一户一桌,有的几户联合一桌,全村十几桌或几十桌散布各个庭院天井、祠堂广埕,桌上摆满供品,供品上叠满各种颜色的剪纸艺术品。村里人或村外游人来欣赏,除了看看谁家的供品丰盛,还要品评谁家的剪纸精巧秀丽。在饶平的黄岗镇,也有“赛大钱”(即赛剪纸)的民俗。“大钱”的制作,在平时也就三四十厘米,而逢每年正月游神赛会时的赛“大钱”,每幅最大的达四五米,上面贴上百十幅用金箔刻成的戏曲人物、鸟兽虫鱼、花鸟图案等。赛“大钱”时,一般乡对乡,村对村,按约定的规格题材,各摆“大钱”经群众、乡绅评比,优胜者演大戏一台……所以,潮汕剪纸艺术,是一项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民俗工艺,一个“赛”字也充分表现了潮汕人的性格,无形中也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一年四季,时年八节婚嫁寿宴居家劳动及农闲群众娱乐活动中,都离不开剪纸艺术活动。如元宵节闹花灯、中秋拜月等都有剪纸的身影。在过去潮汕各地,婚姻礼俗喜庆活动,也都要附上相应的剪纸吉祥花和礼品花。新娘出嫁时的陪嫁礼品,剪纸花更是不能缺少;旧时,看新娘必进新娘房,男方亲朋在考察陪嫁品的丰盛程度时又是品评新娘剪纸、香包、刺绣针活的手艺水平,以此来评定新娘的女红功底和文化品位的高低。

所以,潮汕民间剪纸,是同人民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的产物,她既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又增添了民俗活动的欢乐气氛,同时,作为一种民间手艺,剪纸艺人遍布潮汕各个乡镇,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在全国各地也是不多见的。从另一个方面也表现了潮汕妇女的心灵手巧和秀外慧中(因为大部分的潮汕剪纸都是出自普通潮汕妇女之手)。

制造过程

贴花和花样都是纯色剪纸,以剪刀为工具。民间剪纸艺人将三五张色纸叠在一起,灵巧地运使剪刀,以娴熟的技巧,剪出各种花纹图案。纯色剪纸充分发挥“剪”的特点,它用纤细秀丽的线条配合块面,借助夸张、变形手法,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剪刀味十分浓郁,富有装饰性。

纯色剪纸的创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般都不先画线稿,即有画稿也很简单,艺人们靠着自己的记忆和想象,一手拿纸,一手运剪,直接将花样剪出。由于艺人们的制作都是匠心独运,所以各人的作品,各有不同风格。而不论哪一个艺人的作品,都是造型活泼而富于变化,很少有复制品。这也可以看出潮汕民间剪纸艺人的智慧和坚实深厚的生活基础。潮汕民间剪纸艺人还在纯色剪纸的基础上,创造出多色剪纸的形式。多色剪纸用多种色纸分别剪出物象各个部分,然后再并合为一件完整的剪纸作品。除了具有纯色剪纸的特点之外,又增加了五彩缤纷的特色。

潮汕民间剪纸还有一个品种,叫做“錾纸”。錾纸不是用剪刀剪制的,而是将图案放在色纸金箔上,用刻刀錾刻而成。錾纸也有两种表现形式:衬色剪纸和写料剪纸。衬色剪纸先用金箔或黑色纸刻出形象的轮廓线,再根据设计的要求,用彩色纸衬底,具有金碧瑰丽、苍劲古拙的特色。写料剪纸则用纯色纸或金箔刻出形象的线条骨架,然后用颜色彩绘衬底,既有剪纸的特色,又有热烈艳丽的装饰画效果

相关故事

錾纸以饶平县的镂金衬色錾纸最为著名。镂金衬色錾纸原来是用来祭神祭祖的迷信品,俗称“大钱”。解放前,饶平黄冈的钱纸店很多。同行业竞争,故每逢谢神,都要赛“大钱”。参赛的“大钱”,每幅四丈见方,裱纸十余层,上面裱上大红纸,张贴百几十小幅用金箔錾纸,内容不外为戏曲人物,鸟兽虫鱼,花卉博古,诗词书法,再配上联络花纹,使它成为一个整体。后来有人于金箔图案镂空部分,贴上各种色纸,于是,图样的线条更分明,色彩更鲜丽,整个画面金碧辉煌又赏心悦目。这就是所谓楼金衬色錾纸了(余构养《饶平民间工艺简介》)。[1]

这种节日民间剪纸竞赛活动,不仅见于饶平一县。它是为潮仙城乡居民喜闻乐见的盛事。竞赛活动给节日增添了欢乐气氛,也使潮汕民间剪纸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培育和造就了许多民间剪纸艺人,推动了潮州民间剪纸艺术的进步。[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