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潘赞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潘赞化(1885-1959年),安徽桐城西乡(今桐城市潘家楼)人,张知行将军的表兄。祖父曾官居天津知府,但父母早逝,他由慈祥的伯母戴氏拉扯大。

  1901年,其兄潘缙华在安庆与陈独秀交好,倡导革命,组织社团,年方十六七岁的潘赞化热心参与,奔走其间。稍后,潘缙华被清廷通缉,其兄带着赞化逃往日本,适逢孙中山先生在东京组织兴中会,潘氏兄弟均加入了兴中会。躲了一阵,见风声小了,兄弟俩又回到了安庆。兄在徐锡麟主管的巡警学堂任总教习,赞化在安徽陆军小学堂从事教学工作。

  1907年7月6日,鉴湖女侠 秋瑾的战友徐锡麟在安庆组织反清起义失败,清政府疯狂搜捕革命党人,潘赞化因同情和支持徐锡麟起事,被迫再次东渡日本。直到辛亥革命时才回国,投奔新军柏文蔚部。1912年安徽都督柏文蔚派潘赞化担任芜湖海关监督,那时的财政部由北洋军阀控制,潘赞化不愿把关税上交财政部,而是汇寄到上海同盟会。不久,中山先生巡视芜湖,接见了潘赞化,赞扬了潘的义举,就是在此期间,潘赞化巧遇张玉良,遂结为夫妻,并送张玉良入由刘海粟为校长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习画,后又助张赴法国留学。

  1913年,新任安徽都督倪嗣冲,免去潘赞化芜湖海关监督一职。潘携玉良寓居上海。此间他资助革命党人倒袁,与乡友陈独秀过从甚密。1915年,云南蔡锷通电讨袁,潘赞化赴滇参加讨袁活动,云南起义无疑给袁世凯以毁灭性一击。潘因此获“云南起义纪念章”之殊荣。

  北伐战争中,潘任柏文蔚部副师长,作战勇敢,指挥有方。1937年抗战爆发,他同仇敌忾,奔走呼号,积极宣传团结抗日。后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断然离开政界,辗转流寓四川 江津,到国立九中任教。在江津又重逢生活穷困潦倒的陈独秀,潘不忘乡谊和友情,经常带学生去看望独秀老人,还从经济上给陈以接济。

  1940年,在外漂泊了大半辈子,且已55岁的潘赞化返回桐城老家,潜心教育工作,为家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直到1947年迁居安庆,解放后,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工作勤勉,深受敬重。1959年病逝于安庆,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