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潘月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潘月樵
图片来自搜狐网
潘月樵
演员
原文名 yueqiao pan
国籍 中国
出生 1869年,同治八年(己巳)
扬州
逝世 1928年,农历戊辰年
职业 京剧演员
代表作品 《四妆关胜》、《四戏迷传》、《血手印》

潘月樵,艺名小连生[1]扬州人。早年丧父,8岁到北京,入戏班,是夏奎章传门弟子。12岁登台演戏,有过人天资,艺术日进,能创新声,但噪音稍带沙哑,因此演戏轻唱重做,工须生,擅演《四进士》、《明末遗恨》。

简介

潘月樵,名宗岳,原名万胜,艺名小连生。江苏扬州人。父名福云,生母侯氏。潘7岁丧父,14岁丧母,幼年家境异常贫困,流落北方,投师学艺,初习梆子文武老生,后改习京剧老生,擅长做工。

潘月樵幼年聪颖过人,9岁开始登台演戏。清光绪十年(1884年)16岁时,受上海天仙茶园之聘来沪演出,以“小连生”挂名,一唱即红,每年包银高达1600两,曾与“老生后三杰”之一汪桂芬齐名。潘在天仙茶园演唱达20年之久,排演的新戏和本戏达百出之多,其中以连台本戏《铁公鸡》最红。相传,在此期间曾拜北京文武老生夏奎章学戏,从此改唱京剧老生。光绪三十年,应夏氏弟兄之邀,潘月樵离开天仙茶园,加入丹桂花园,与夏氏弟兄一起开始进行京剧改良活动。光绪三十四年,潘又与夏氏弟兄一起联合上海民族资产阶级人士姚伯欣等人,为振兴南市一带(当时上海的非租界地区)的经济和商业,在十六铺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剧场——上海新舞台,引进了国外的先进剧场技术(灯光,布景等)。进一步推动了京剧改良运动。并编演了大量时装新京戏,如《潘烈士投海》、《黑籍冤魂》、《新茶花》等,抨击封建,宣传革命思想,紧密地结合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在辛亥革命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九月十三日(11月3日)上海发动起义,潘月樵与夏氏弟兄,率领伶界商团,组织敢死队,在攻打上海制造局的关键一战中,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对光复上海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潘月樵攻克制造局有功,军政府授他以少将军衔。民国元年(1912)春,又委任为上海军政府调查部部长,并参加了民军攻打南京的战役。曾经得到孙中山的接见。还亲赠“现身说法”匾额一幅,下书“孙文”赠,以表彰他的功德。

辛亥革命后,新政府财政支绌,潘月樵以私人名义捐款1000元,并与夏氏弟兄等为中华民国学生军义演助饷。在新文化、新思想的民主思潮影响下,他还积极筹建上海伶界联合会,率先改艺名为真名,提高伶界人格,改称伶人为艺员,出以“使萎靡之社会日就进化”的宗旨,潘与夏氏弟兄等人还创办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所由艺人自行开办的子弟学校——上海榛苓小学,让伶界子弟学习文化,清寒同业子弟免费入学。为了京剧老艺人死后能有安眠之所,潘建议在新舞台唱会戏3天,购得真如一块荒地,作为梨园公墓,伶界同人可以免费安葬。 [1]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潘月樵来上海,和夏月恒、月润、月珊、月华兄弟全班在新丹桂茶园演出京剧。

潘月樵具有革新精神。光绪三十四年兄弟应邀迁居南市,积极投入新舞台的筹建和组班事宜。他们共同努力,对传统京剧从舞台、戏装、道具、唱腔等方面都有改革,排演针砭时事的改良京剧有《四妆关胜》、《四戏迷传》、《血手印》、《潘烈士投海》等,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时装新戏《新茶花女》共演20大本,采用光学机关布景,久演不衰,卖座最盛。

孙中山多次到新舞台观戏和开会演说,曾书“急公好义”匾额赠潘月樵,[2]并书“警世钟”三字,制成幕帐,赠新舞台全体人员。

革命时期

潘月樵
图片来自搜狐网

辛亥革命爆发后,潘月樵为上海商团一分子,积极宣传。11月3日,上海革命党人分路围攻制造局。正门难攻,潘月樵擅武艺,带头翻越制造局后门,用硫磺炸弹引爆火,局内工人响应,部分守军起义,制造局被攻克。民国元年(1912年)陈其美委潘月樵以调查部长职,潘一笑却之,仍演艺新舞台。

民国时期潘月樵为郑汝成嫉恨,匿居常熟虞山。

京剧

《四妆关胜》

《四戏迷传》

《血手印》

《潘烈士投海》

视频

【京剧电视剧】关怀、熊志麟-潘月樵传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