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潘月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潘月樵
圖片來自搜狐網
潘月樵
演員
原文名 yueqiao pan
國籍 中國
出生 1869年,同治八年(己巳)
揚州
逝世 1928年,農曆戊辰年
職業 京劇演員
代表作品 《四妝關勝》、《四戲迷傳》、《血手印》

潘月樵,藝名小連生[1]揚州人。早年喪父,8歲到北京,入戲班,是夏奎章傳門弟子。12歲登台演戲,有過人天資,藝術日進,能創新聲,但噪音稍帶沙啞,因此演戲輕唱重做,工鬚生,擅演《四進士》、《明末遺恨》。

簡介

潘月樵,名宗岳,原名萬勝,藝名小連生。江蘇揚州人。父名福雲,生母侯氏。潘7歲喪父,14歲喪母,幼年家境異常貧困,流落北方,投師學藝,初習梆子文武老生,後改習京劇老生,擅長做工。

潘月樵幼年聰穎過人,9歲開始登台演戲。清光緒十年(1884年)16歲時,受上海天仙茶園之聘來滬演出,以「小連生」掛名,一唱即紅,每年包銀高達1600兩,曾與「老生後三傑」之一汪桂芬齊名。潘在天仙茶園演唱達20年之久,排演的新戲和本戲達百出之多,其中以連台本戲《鐵公雞》最紅。相傳,在此期間曾拜北京文武老生夏奎章學戲,從此改唱京劇老生。光緒三十年,應夏氏弟兄之邀,潘月樵離開天仙茶園,加入丹桂花園,與夏氏弟兄一起開始進行京劇改良活動。光緒三十四年,潘又與夏氏弟兄一起聯合上海民族資產階級人士姚伯欣等人,為振興南市一帶(當時上海的非租界地區)的經濟和商業,在十六鋪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近代劇場——上海新舞台,引進了國外的先進劇場技術(燈光,布景等)。進一步推動了京劇改良運動。並編演了大量時裝新京戲,如《潘烈士投海》、《黑籍冤魂》、《新茶花》等,抨擊封建,宣傳革命思想,緊密地結合了當時的政治鬥爭,在辛亥革命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九月十三日(11月3日)上海發動起義,潘月樵與夏氏弟兄,率領伶界商團,組織敢死隊,在攻打上海製造局的關鍵一戰中,身先士卒,英勇奮戰,對光復上海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潘月樵攻克製造局有功,軍政府授他以少將軍銜。民國元年(1912)春,又委任為上海軍政府調查部部長,並參加了民軍攻打南京的戰役。曾經得到孫中山的接見。還親贈「現身說法」匾額一幅,下書「孫文」贈,以表彰他的功德。

辛亥革命後,新政府財政支絀,潘月樵以私人名義捐款1000元,並與夏氏弟兄等為中華民國學生軍義演助餉。在新文化、新思想的民主思潮影響下,他還積極籌建上海伶界聯合會,率先改藝名為真名,提高伶界人格,改稱伶人為藝員,出以「使萎靡之社會日就進化」的宗旨,潘與夏氏弟兄等人還創辦了中國戲曲史上第一所由藝人自行開辦的子弟學校——上海榛苓小學,讓伶界子弟學習文化,清寒同業子弟免費入學。為了京劇老藝人死後能有安眠之所,潘建議在新舞台唱會戲3天,購得真如一塊荒地,作為梨園公墓,伶界同人可以免費安葬。 [1]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潘月樵來上海,和夏月恆、月潤、月珊、月華兄弟全班在新丹桂茶園演出京劇。

潘月樵具有革新精神。光緒三十四年兄弟應邀遷居南市,積極投入新舞台的籌建和組班事宜。他們共同努力,對傳統京劇從舞台、戲裝、道具、唱腔等方面都有改革,排演針砭時事的改良京劇有《四妝關勝》、《四戲迷傳》、《血手印》、《潘烈士投海》等,取得良好社會效果。時裝新戲《新茶花女》共演20大本,採用光學機關布景,久演不衰,賣座最盛。

孫中山多次到新舞台觀戲和開會演說,曾書「急公好義」匾額贈潘月樵,[2]並書「警世鐘」三字,製成幕帳,贈新舞台全體人員。

革命時期

潘月樵
圖片來自搜狐網

辛亥革命爆發後,潘月樵為上海商團一分子,積極宣傳。11月3日,上海革命黨人分路圍攻製造局。正門難攻,潘月樵擅武藝,帶頭翻越製造局後門,用硫磺炸彈引爆火,局內工人響應,部分守軍起義,製造局被攻克。民國元年(1912年)陳其美委潘月樵以調查部長職,潘一笑卻之,仍演藝新舞台。

民國時期潘月樵為鄭汝成嫉恨,匿居常熟虞山。

京劇

《四妝關勝》

《四戲迷傳》

《血手印》

《潘烈士投海》

視頻

【京劇電視劇】關懷、熊志麟-潘月樵傳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