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漫步(李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漫步》中国当代作家李岸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漫步

闲来无事时,我喜欢背着手,迈着大小不一的步子,像无所事事的二流子,晃荡在田间野畔。如果天气爽朗,我情愿一整天都待在花草灌木林间,这样我就可以在静默中更加充分地思考我在人世间的事情。在人世间我还没有什么宏图伟业,我只想像王家墕村的草木一样简简单单,默默地在风雨中完善自己,结出自己的果,尽管这一切很微末,却是我一生最大的事业。

王家墕村坐落在延绵的石山上,很难找出一块像样的庄稼地。所幸的是在村居附近的石山上,有大片的沙土地,这为村人提供了活命的必要条件,尽管条件艰苦,但村里的近百户居民,从不抱怨,只是默默地种地过活,默默地生儿育女。在村里随处可见,身体矫健的农人,六七十岁了,还健壮得像个后生。我喜爱他们,常常和他们攀谈,我总喜欢和他们谈庄稼、乡间草木和他们的生活。一位九十多的老奶奶种的菜蔬熟了,自己吃不了,便扛着些去城里卖,结果没人买。她说自己舍不得这些辛苦营务的菜蔬坏在地里,浪费掉。这些菜蔬是老人家精心营务所得,就像老人的孩子一样珍贵无比,看着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我欣然和她买下所有多余的菜蔬,善良的老人过意不去执意送了我好些菜蔬,我接纳了来自老人和土地的善意与圣洁气息。无疑老人一生都在土地上劳作,从事着天底下最为崇高的事业,她尊享了清风、明月与骄阳,尊享了土地的馈赠与自然的恩赐,她就像我劳苦的父母一样在土地上获得孕育自身及子女的力量与财富。很难遇到如此热爱,并努力呵护自己事业的人了,这位老人无疑是千千万万农人的代表和缩影。

某日上午,我拜访了这位老人后,无意间转悠至王家墕北部的燕畔小组,原以为在这里也可以碰见和老人一样坚韧、祥和与善良的农人,可惜的是这里早已空无一人。一切都是残败的景象,门窗败坏,泥皮脱落,有的房屋甚至塌落了,在一扇扇残破的门上还依旧挂着一把把生满了铁锈的锁,显然它们曾经的主人仍然不愿放弃这里的主权。事实上这些房产对于离去的人来说已没有了任何功用,也不会被人相中而购买,对于他们而言这早已变成废弃之物,可是他们还是紧紧攥住这一切不想放弃。其实在人的一生里,人们何尝不是费尽心思,赚取一堆堆无用之物。在大地上我们只能过一生,我们需要的很少,只需干净的空气,饱满的谷粒,温暖的阳光与可以酣睡的床榻就能轻盈、健在地生活在大地上。因此,我更愿意创造更多的闲暇来享受,我要向花草学习坚强、轻盈的生存方式,学习农人的勤劳、善良,总之用一切善的事物来充盈自我。

如今宽敞的院落里,杂草疯长高过了院墙,曾经在这里无邪的孩子们一定玩得不亦乐乎吧,他们肯定在院子附近的树丛里抓过蛐蛐、玩过躲猫猫,当结束了一天劳作的父母归来后,一缕缕炊烟笼罩下的村落在牛羊的叫喊中一定是热闹而有趣的,张三趴在李四的墙上,王五蹲在赵六家的炕楞下大声地讲着白日里遇到的趣事,尤其是那盘老石磨曾经密切了多少邻里关系,妇女们会叽叽喳喳地在那讲述她们的私密事;在张三和李四产生矛盾时,就因磨豆子等待的间隙,双方达成了谅解,再次熟络起来;那时这家的姑娘看上了哪家的小伙,也因这石磨双方一次次邂逅最终缔结了良缘。

多么好的村落呀,家家户户,宽门大院,向阳而居,附近就是一排排庄稼地。而今一切早已被自然另作他用,成为草木的新居,而那盘曾经联络村人情感的稳固的石磨都被雨水、风沙侵蚀得摇摇欲坠了。这儿的人听村支书说在城郊集资修建了小区,都搬迁过去了。大概他们还没有想清楚,贫瘠的土地与坚韧的生活必然会孕育出一种强劲的生命,就选择了看似舒适,实际上是一种羸弱的生活。

想想看事物变化与衰落的速度是多么的快呀,就在这倏忽间燕畔小组就落寞了,想想人的一生,更是何其短暂,放眼整个历史长河,人类乃至万物又何尝不是倏忽而过呢?在这渺小而短暂的一生里,我们能力及做些什么才能不负如此芳华呢?而我唯有能做的就是像王家墕村里的一株不知名的花草一样坚韧、轻盈、安静地度过一生,并且竭尽所能地去寻找那些善的事物来充盈、完善自己。[1]

作者简介

李岸,本名李强,神木市高家堡镇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