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漠䳭
Desert Wheatear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flickr
Corine Bliek 拍摄

基本资料

学名     Oenanthe deserti

目/科/属  雀形/鹟/即鸟

迁徏状态   迷鸟

普遍性    

体长/体重  14-15cm/15-34g

漠䳭,雌雄略异。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 雄鸟繁殖期:
  1. 头、肩至背沙褐色,眉线白,脸、颈侧及喉黑色。肩羽外缘米白。
  2. 小翼羽、翼上覆羽及飞羽黑,腰及尾上覆羽白色。尾羽近全黑,仅外侧尾羽基部少许白色。
  3. 站立时,身形较水平,脚短尾长,胫羽有黑斑,尾羽会触及地面。
  • 雄鸟非繁殖期:羽黑色部分转淡,翼上覆羽及飞羽具淡色羽缘,腹面棕褐色转浓。
  • 雌鸟:羽色较淡,脸侧沾灰黑,腹面淡棕褐色,胸较浓。非繁殖期,脸不黑,耳羽褐色,喉灰白,翼上覆羽及飞羽具淡色羽缘。
  • 飞行时,翼下覆羽略带黑色(雄鸟全黑),尾羽张开近全黑。

目录

栖地&习性

干燥的草原和荒漠边缘,植被很少,干燥的稀疏灌木丛的河床,旱谷,废墟和沙漠

主要是无脊椎动物;也偶有种子。动物性食物包括至少五个科的成年和幼虫,成年和幼虫

繁殖

2月至6月在摩洛哥,3月中旬至5月底在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五月至七月在埃及;4月初至7月中旬在以色列;[1]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在整个范围内都常见。

鸣声

发出似两块石头敲系声,“tsack-tsack”声,夹杂清晰“heet-”哨音。

外观相似性

沙䳭似本种雌鸟及1龄冬羽,但嘴较粗,眼先较黑,眉线眼前较白,耳羽色较淡。翼上覆羽羽轴褐色与背羽色差小,胫羽无黑斑或不明显。飞行时翼下覆羽乳白,尾羽末端黑带张开呈“凸”形。

漠䳭雌鸟眼先不黑,尾较长、尾羽张开近全黑。

分布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Female Desert Wheatear - Oenanthe deserti - Woestijntapuit / De Panne - Belgium / 24-11-2017
Desert Wheatear (Oenanthe deserti)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