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木版年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滑县木版年画 |
滑县木版年画滑县木版印制工艺创始于明朝初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四五百年来一直坚持手工制作方式,以工艺精细,人物造型粗犷豪放,线条刚劲有力、饱满匀称,颜色艳丽,构图讲求对称均衡,富有乡土气息而广泛流传于省内外,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滑县木版画、木版年画主要产地集中于 慈周寨乡前二村一带。以前,该区几乎家家都会木版画、木版年画的制作,而且还能刻版绘画。滑县木版印制品分为木版画和木版年画两大类,当地俗称“ 画轴”。
基本内容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日期:2006
中文名:滑县木版年画
所属地区:河南 · 安阳 · 滑县
溯源
滑县木版年画经过世代流变,于清朝乾隆年间形成了韩凤岐、 韩凤仪、 韩凤祥为代表的三家作坊,分别是“兴隆号”、“ 兴义号”和“兴盛号”,制卖活动持续到民国时期。鼎盛时期,甚至有山东、山西、河北、甘肃等地的经纪人常住滑县,等候 画品,然后批发买卖。解放前夕, 经济萧条, 民不聊生,制作艺人纷纷改行,开业生产的作坊屈指可数。解放后的上世纪50年代, 木版画更加衰落。个别艺人冒着被揪斗的风险,将双面刻的 老木版单面刨 平推光,或藏于地下,或置于 猪圈,或放于 灶台当案板,保住了一些老版。1962年,政策放宽,木版画、木版年画市场开始复苏。到1963年,全村400多口人,就有30多户将200人参与制作,每家都有二三十块木版,一人平均每天印制100多张,全村全年能卖出100多万张不打裱(即不装裱)的宣纸 软片 画幅。乡政府甚至派专人在每幅画面盖上政府大印,以作纳税之鉴。外来商贩需住上四五天才能排队买到。
特点
滑县木版年画在体裁上,画幅有大有小。大的以卷轴中堂为主,有的画(如神像画《七十二位全神图》和祖谱画《拾贰名义》)都达到六尺长,还有像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的神像画《天爷》也达到五尺长,还配有对子,很适合挂在堂屋正面的墙壁上。小的大多 门画大小。滑县木版年画在绘画风格上,画幅大的都是先用线版墨印,然后着色。滑县的木版年画的人工着色彩绘颜色大多是用水稀释过的,且半透明,比较淡雅精细,部分以工笔、水墨为主,色彩和谐,人物造型鲜活。画幅小的如人工着色,则色更淡,给人更多的想像的空间,如套色则以大黄、大红、大绿、 朱红为主。滑县木版年画一直坚持手工制作,人物造型粗犷夸张,线条刚劲有力,构图对称均衡,颜色艳丽。在形式上, 滑县木版画除了年画外,还有家族族谱、中堂、对联等表现形式,反映了当地群众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内容上,滑县木版年画多收材于佛、道、儒人物、各个行业所供奉的诸神等; 木版画则以人物、神话、典故、吉祥物等为内容。此外,滑县木版画对联中有不少文字,至今尚难破译。
题材
滑县木版年画在题材上,滑县木版年画以神像和族谱为主,“敬神 镇宅降祥纳福、天地众神和谐共存”的主题非常突出,刻印的神像中,既有包括天地三界佛道各类神灵三皇、如来佛祖、 玉皇大帝、 千手观音、奉山老奶、 太上老君、 土地神、 雷神、 送子观音(送生老奶)、田祖( 神农氏)、 武财神 关圣帝君( 关公)等七十二全神这样的大型神像,也有命名为“神之格思‘的以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田祖、关圣和增福财神为主体的神像。其构图上采取分层排列,主次分明,其 板面复杂而清晰优美。这些大多是千百年来与中国民间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长期信仰的土生土长的神灵。玉皇体现对天的崇敬,田祖神农氏开辟了农业种植,在以农立国的社会具有崇高的地位,观音则以 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得到广泛信仰, 关帝 忠义千秋,后来更与 范蠡组成 文财神踢予人间财富与福荫。它充分体现中原人民的崇拜和信仰,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再次有 《钟馗捉鬼图》类,粗犷豪放,夸张而富有美感。此图民间则习惯贴挂在床的里墙,以避鬼邪,祛病镇宅,多年来深受民众欢迎。
传承
滑县木版年画的题材多以 黄河流域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和传统信仰为主,内容丰富,[1]版面主要以人物、神话、典故、吉祥 福禄、财、喜、寿等为主要内容,以族谱中堂、对联等为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丰富,体现了黄河流域广大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向往,具有极强的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特征。
滑县木版年画因其表现内容丰富、制作繁杂及其悠久的传承历史,对于研究我国手工技艺的形成发展和区域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 文化价值。同时因其体现了群众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观赏收藏价值和 市场开发价值。
滑县木版画创立于明朝初期,由于诸多因素,主要产地集中于滑县 慈周寨乡 前二村一带,由于对传承人要求严格,几百年来制作技艺均由韩性男子继承。
参考文献
- ↑ 滑县木版年画——老虎,文雯爱家, 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