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溴化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溴化剂

溴化剂,安定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的抑制药。其特点是在清醒的条件下,可使精神安定,应用过量也引起麻醉。它有强和弱之分。强安定药能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精神病,常用的有氯丙嗪(又叫冬眠灵或氯普马嗪)等。弱安定药仅用于烦躁,焦虑和神经衰弱失眠等,常用的有眠尔通安定等。

定义

医治精神病的常用药—安定类药物和镇静剂—溴化剂

安定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的抑制药。其特点是在清醒的条件下,可使精神安定,应用过量也引起麻醉。它有强和弱之分。强安定药能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精神病,常用的有氯丙嗪(又叫冬眠灵或氯普马嗪)等。弱安定药仅用于烦躁,焦虑和神经衰弱性失眠等,常用的有眠尔通,安定等。[1] 发展史

1952年,法国外科医生和生物学家亨利·拉博里为人治疗时首次使用了氯丙嗪,从此揭开了精神病药理学的新纪元。这种安定药是1950年合成制出的。与些同时,瑞士科学家分析并合成了萝芙木所含的生物碱。印度人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这种弯曲的延伸的植物对人体具有安定作用。 1959年,美籍波裔研究员斯特恩巴赫离析出了甲氨二氮草氯氢化物。这种弱安定药一问世,就因其副作用小,毒性低而受到患者欢迎。1963年,斯特巴赫首次合成了苯甲二氮草。这种药后来以安定的名字商品化,畅销全世界。[2]

其他

随着安定药的出现和使用,精神病治疗进入了化学治疗阶段。在这以前,虽然也有用镇静药来治疗精神病的,但这种药对精神错乱的人毫无效果。而这些安定药能使精神病人的躁狂症状缓解,幻觉妄想消失 ,神志错乱得以纠正,达到了安神定志,缓解精神病的效果。 镇静剂是19世纪兴起的,以溴化钾为主,副作用较多,尤其是刺激唾液分泌,因此不受欢迎。1903年,德国推出佛罗拿,是一种巴比妥酸盐安眠药。后来,巴比妥类药物也用来治疗焦虑和情绪激动。用得最多的镇静剂是安定和硝基安定等,成瘾性较低,引起的嗜睡现象较轻微,是瑞士罗氏药厂在20世纪50年代推出的。 精神病院的医生将暴躁的病人绑在床上,安定药物出现之前,对狂暴的精神病人只能采取强制性的手段 这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的治疗精神病的安定药物—甲呱氯丙嗪

学术论文

史达清,周龙虎.    溴代反应中的选择性溴化剂. 《 CNKI 》 , 1995   阳年发,梁文杰.    载溴树脂作为活泼芳香族化合物的溴化剂. 《 CNKI 》 , 1998   康慨,谢如刚.    新型高选择性芳环溴化剂. 《 化学研究与应用 》 , 1996   谢如刚.    新型选择性溴化剂——四溴环酮. 《 化学试剂 》 , 1980   拉马钱德拉亚・加德等.    制备无害的溴化试剂的方法. 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