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湾仔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湾仔街道珠海市香洲区所辖的一个街道办。它坐落在珠江口西岸、珠海经济特区的南端,总面积30.5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3.2万人(2017年)。湾仔街道办的地理位置较为独特。它与澳门仅一河之隔,相距不足500米,可谓“一衣带水”,紧密相连。两地人民交往频繁,探亲访友、贸易经商,熙熙攘攘,被人们喻为“珠海的沙头角”。再往东37海里就是香港。湾仔有船只与香港直接通航。[1]

中文名称: 湾仔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珠海市

电话区号: 0756

地理位置: 珠海市

面 积: 30.5平方公里

人 口: 3.2万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湾仔海鲜街

机 场: 珠海金湾国际机场

车牌代码: 粤C

建制沿革

湾仔历史悠久,湾仔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属香山县恭常都的下恭都。民国16年,属中山县第五区。1950年,湾仔地区属中山县下五区将军乡管辖,乡政府驻现南屏镇。湾仔只设一个联络办事处。1951年底属前山区。1953年4月,珠海县划分为四个区,湾仔乡属第二区(前山区)。1956年11月成立湾仔镇。1959年5月成立湾仔人民公社。1961年属珠海县管辖;湾仔人民公社辖湾仔作物大队、连屏大队、横琴大队、南联大队、湾仔深海大队、海燕大队、先锋大队。1968年3月,成立湾仔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属珠海县革命委员会管辖。1979年属珠海市管辖。1983年12月湾仔公社改为区公所,1984年6月,属香洲区管辖。1987年4月,撤消区公所,改设湾仔镇。2002年4月,湾仔“撤镇改街”,设立街道办事处,为香洲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行政区划

下辖湾仔、桂园、连屏、银坑、作物、富兴等6个社区居委会和42个基层党支部,还辖有南联、作物、海湾、海锋、银坑、连屏等6个农村股份公司。

地理环境

伴随着珠海经济特区的成长,湾仔,这一方以往鲜为人知的宝地,经历了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宛如镶嵌在南粤大地上的一颗珍珠,正放射出熠熠光辉,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

人员和货物都可方便地往返于珠港澳三地。1984年国务院确定湾仔为对外开放口岸。根据邓小平同志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湾仔仍处在这“一国两制”的交汇点上。

湾仔南面与横琴岛相邻,有即将竣工的横琴大桥相连接。横琴是被广东省确定的一个重点开发区;湾仔是大陆来往横琴的必经之地。街道办南又与珠海市重点开发区洪湾工业区相毗邻。洪湾工业区规划要建成一座有10万人口的科技工业城。这样,湾仔就必将成为横琴岛和洪湾工业区的后勤保障和配套服务基地。

街道办西南紧靠珠海保税区。珠海保税区是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面积3平方公里。保税区将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大力开展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和转口贸易,促进珠海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形成珠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湾仔南端临海处的马骝洲水道,是粤西地区来往港澳的水上要冲。街道办区交通便利,有宽阔的南湾大道与市区连接,距拱北口岸仅3公里,距香洲城区20公里,距珠海港和珠海机场30公里。

湾仔独特的地理位置,给它带来了区位优越、政策优惠、信息灵敏三大优势和交通运输、人员进出境、货物进出口三大便利,被人们誉为“珠海的宝地”、“特区的窗口”。

鲜花之乡

湾仔的农田面积不大,农民们主要以种植鲜花为传统产业。湾仔人好象个个都是种花能手,所种的菊花、剑兰、芍药、玫瑰、丁香、康乃馨……朵朵芬芳艳丽,逗人喜爱。史书早有记载:“湾仔鲜花四季不断,当风和日丽,百花争艳,漫步其间,香飘十里。”因此湾仔又有“鲜花之乡”的美称。人民富裕起来,要用鲜花点缀生活,对鲜花的需求越来越多。湾仔鲜花除了供应本地外,大部分运往澳门,在澳门的市场占有率达70%。每天清晨,当花农们迎着黎明的曙光,将一担担五彩缤纷的鲜花送上大船,驶向彼岸,去装饰千家万户同胞家庭时,码头上那美丽、温馨而热闹的情景,构成了湾仔又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渔业市场

湾仔另一个传统产业是渔业,主要有海洋捕捞和水产品养殖。湾仔邻海资源丰富,为渔民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财富。湾仔渔民同邻近地区渔民联合作业,仅96年在湾仔登记注册的流动渔民船只就有330艘,共3000多人。他们每年为国家提供了大量海产品,96年单在湾仔码头交易的海产品就有1188吨。

时代赋于湾仔人聪慧。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他们将大自然的赐予,通过自己的劳动,以商品的形式又奉献给人们。湾仔的海产品如海鲜、咸鱼等,早就闻名遐迩;人们来到珠海,大多要去湾仔买一些咸鱼作“手信”带回家乡。1996年,湾仔将传统的海产品贸易又提高了一个档次,先后兴建了“珠海市湾仔海产品交易中心”和“湾仔海味交易中心”;市政府还以此作为珠海市的“菜篮子”工程项目。“海味交易中心”占地2000多平方米,设有130多个经营推位,每天都迎来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去购买自己所喜爱的海洋食物。海洋商品贸易推动了湾仔商业的蓬勃发展。1996年湾仔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63亿元。

教育状况

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湾仔的领导者们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湾仔有自己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使100%适龄儿童都入了学,96%的小学毕业生升上了中学;随着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人数在逐年上升。为了提高街道办民文化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湾仔街道办更以惊人的胆略,办起了珠海市首家街道办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湾仔街道办电大,使湾仔人实现了“在自己家门口上大学”的梦想。

文体娱乐

湾仔街道办每年用于文教体卫基础建设的投资都在全街道办财政总支出的60%以上。为了活跃群众文化体育活动,1992年,湾仔投资35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的“湾仔文化中心”,湾仔的职工、农民、渔民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到这里尽情地娱乐,在轻歌曼舞中洗刷一天的疲劳,或者在案头上、书本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街道办政府每年组织一次大型的群众性文艺汇演,称之为“文艺花会”,推动了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健康开展。一年一度的“湾仔街道办全民健身体育同乐节”,把街道办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向高潮。96年那次赛事,两天时间里,有6000多人次参加了踢毽、桌球、象棋、围棋、拔河及球类等13个项目的角逐,气氛非常热烈。除了政府办文体外,企业也积极参与办文体。几个大企业出资组织的“中富杯”篮球赛、“永隆杯”象棋赛、“永兴标”足球赛,以及“永隆少儿艺术团”等搞得有声有色。

双拥共建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使湾仔街道办与驻地部队的“鱼水情”更加深厚。街道办民们把部队当作一家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街道办政府专门制定了有关制度,使“双拥”工作成为制度化。如今,街道办里军警民共建结对子已有15对,参建单位23个。湾仔街道办与海军部队“珠海舰”结为共建对子已有多年,彼此亲如一家,互拥互助传为佳话,双双被评为珠海市军民共建先进单位。这些年来,湾仔街道办还先后获得“双拥共建先进街道办”、“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等殊荣。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整个湾仔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湾仔街道办实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年达标的好成绩。由于湾仔街道办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出色成就,先后被省、市、区命名为文明单位和文明街道办。

公益事业

热心公益事业是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湾仔人在奋力奔小康的同时,经常性地为建设家园、济世扶贫、养老爱幼举办各种公益活动,深得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支持和称赞。

湾仔特色

湾仔海鲜街

湾仔有出海捕鱼的悠长历史,湾仔海鲜渔获丰富,为湾仔海鲜的生产发展创造了历史条件。湾仔海鲜街初成于2002年10月,由位于湾仔中盛路边的商业街发展而成,由于独特的经营风格和历史背景,在打造特色产业的政策引导下迅速发展,形成具有旅游特色的海鲜饮食一条街,对珠三角、港澳台、以及国内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外国游客也络绎不绝。但由于旧海鲜街建筑物残旧不堪、排污排水困难、停车位远远不足以及消防安全隐患等等的特定的经营环境很快就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为发展服务经济,创造就业岗位,根据诸方面的综合因素考虑,选址现新海鲜街重新建设。

湾仔新海鲜街位于南湾大道与华美路之间,沿湾仔避风头排洪渠而建,历史上的避风塘就是渔港,周边渔民出海捕鱼回来就在此交易。海鲜街集鱼乐与饮食于一体,海鲜街鱼类、贝壳种类繁多、品种齐全,集南海海洋鱼类、贝壳于大汇,顾客在观赏海鲜贝壳的同时,可以亲自选购自己喜欢的渔获并到喜欢的餐厅加工。新海鲜街餐厅可提供4900人同时就餐,提供就业岗位800个。海鲜街南侧设沿街档口,档口长377m,面积约1500㎡,除西端已安排123个鱼档和7个蚝档外,鱼档提供就业岗位约350个。新海鲜街餐厅经营户于2009年1月12日试业、1月15日统一开业。餐厅有:海角一号、许生、渔家乐、华丰、大天然、鲤鱼门、海仪、金碧涛、湛王、粤海湾、金坊、百里鲜、金湾食王、川林、一品鲜等共17多家餐厅。

海味中心

湾仔海味中心大楼位于湾仔南湾大道3007号,与濠江环岛游、湾仔花卉市场隔路相望,大楼建筑面积7,540.54㎡(其中三楼面积272.87㎡),楼前有广场(面积约3000㎡)供车辆停放。其中南侧一楼1,583.4㎡的面积已作为海味干货经营使用,海味干货市场为湾仔传统产业,有125个经营档口,档口经营者主要为海锋、海湾转型渔民,档口从业人数约250人。

视频

珠海湾仔海鲜一条街,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海鲜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