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金山江天寺(釋敬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游金山江天寺》中國近現代作家釋敬安寫的詩詞。

作品欣賞

游金山江天寺

久慕江天寺,今朝錫此臨。

山常浮鏡面,翠欲滴波心。

龍窟依禪窟,潮音雜梵音。

高僧行道處,不受一塵侵。 [1]

作者簡介

釋敬安(1851~1912)字寄禪,湘潭人。少以孤貧出家,16歲披剃於湘陰法華寺,20歲左右致山於詩文。得王腳運指授,才思日進,為湘綺樓叫大弟子之一。小久赴南嶽祝聖寺,遍參十萬大德。光緒三年(1877)於寧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剜脊肉燃燈以供佛,並燒二指使駢,自號「八指頭陀」。光緒十二年,與著名詩人王湘綺郭嵩燾在長沙開福寺創辦碧湖詩札。二十八年,寧波天童寺迎為首座。三十四年,推為寧渡僧教育會會長。辛亥革命後當選為中華佛教總會會長。常告人「我雖學佛未忘肚」。《寄口本罔千仞》詩中,有「中日本來唇齒國,掣鯨休使海波牛」句等,固望其共同反對日本侵略中國,促進和平。1912年回寂於北京法華寺,藏骨於天童寺前青風山之冷香塔院。有《八指頭陀詩集》10卷、《續集》5卷、《八指頭陀文集》l卷傳世。

他「學佛未忘世」。當日本侵略中國時,其《寄日本罔千仞》詩中有「中日本來唇齒國,掣鯨休使海波生」句,望其能反對日本的侵略行徑。晚年曾掩護從事反清的棲雲和尚。光緒三十二年,向前往天童寺附近採集標本的師生大聲疾呼:外國侵略者「將以奴隸待我中華」,要求師生以「臥薪嘗膽」、「鐵杆成針」的精神喚醒「睡獅」。曾雲「豺虎未平空有恨」、「國讎未報老僧羞」。《感事呈葉吏部》詩前二聯:「時事空如此,神州將陸沉。寧堪憂國淚,忽上道人襟」。《江北水災》詩,反映水災慘象,末云:「凍飢死路隅,無人收其屍。傷心那忍見,人瘦狗獨肥」。詩作把愛國憂民的思想與佛家悲憫眾生的教義交融為一,故人稱他為近代愛國詩僧。但他反對維新變法,說「弄權竟使朝綱紊,變法徒傷風俗情」。並歌頌清末是「堯天盛世」。聞德宗、西太后死訊,他「搶地呼天痛莫支」。其詩以五律成就較高,高淡素雅,意境清新。絕句亦多佳作,但基調比較低沉。

光緒三十四年,在寧波籌辦僧教育會,為會長。民國元年(1912)4月11日,各地佛教代表在上海成立中華佛教總會,任首任會長,曾謁孫中山。當時湖南等地發生寺產糾紛,應僧眾請求入京請願,寓居北京法源寺。去內務部禮俗司要求政府下令保護寺產,受官府辱,當晚圓寂。北京各界千人追悼,歸葬寧波天童寺前青龍崗冷香塔。著有《嚼梅吟》1卷、《嚼梅吟補遺》、《詩集》及文集2卷,語錄4卷。楊度為刻《八指頭陀詩集》10卷及續集8卷,《八指頭陀文集》1卷。1984年,《八指頭陀詩文集》由嶽麓書院出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