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清零政策

  • [新竹县府新闻}竹县+6 县府串联学校建置防疫平台 防堵疫情扩散 [发布日期}:111-04-17
  •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公布今(17日)新竹县新增6例COVID-19本土确诊案例,其中4例为居隔期满或匡列采检确诊,另外2例因症就诊至医院采检PCR确诊。
  • 目前新竹县主要传播链是以校园群聚事件为首,衍生至家庭传播链为次要,今日4例确诊个案分布在这些次要的传播链中均在匡列名单内,其馀2例为主动至医院筛检PCR确诊,持续疫调中,积极切断感染源、追踪匡列、采检,及早发现确诊者阻断传播链。
清零政策
原图链接

清零政策(Clearing Policy)又称零传播政策或零感染政策,是指发现一例传染病确诊个案,即在医学收治的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隔离密切接触人员、控制病毒的影响范围,以减少传播和确诊人数的一种防疫抗疫政策。

  • 该政策在中国政府应对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疫情期间使用,称之为动态清零,备受各界关注。
  • 2020年4月以来,中国大陆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在探索后施行“动态清零”政策。
  • 该政策指在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基础上,“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快速切断每一起传播链,使每场疫情均以感染者清零、传播链中断为止。
  • 2021年11月,世界多国开始采取“与病毒共存”政策,但因共存政策反而会导致中国大规模传染,所以中国继续严格执行清零政策。
  • 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2021年12月表示“动态清零”的政策不会动摇,并表示防疫抗疫工作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
  • 2022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上继续要求“动态清零”,尽快遏制新冠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 是当前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方针,是指在现在情况下,当出现本土病例的时候,中国所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的一种集成,以快速扑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现阶段中国疫情防控的一个最佳选择和总方针。
  • “动态清零”不是零感染,我们现在不能保证一个本土病例不发生,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 当一个传进来引发本土病例以后,如果我们很短的时间很快地就把它控制住,这个感染链进来没有持续传播,把这个感染链灭干净了,也叫清零。
  • 可能很多人认为这个地方怎么老是会出现病例,有些地方怎么一年多了病人始终没有清零,其实从动态上它是清零了。
  • 做得再好的一些城市也不能保证我这起处理完下起就没有了。
  • 在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疫情中,清零政策被称之为Zero-COVID、COVID-Zero或FTTIS(英语:Find, Test, Trace, Isolate and Support,即寻找、检测、追踪、隔离和支援)。
  • 清零政策的支持者指出,采用该政策的国家的死亡率和经济增长率优于其他国家,并认为迅速且严格的病毒消灭措施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 反对者认为消灭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状病毒2型等呼吸道病毒如消灭流行性感冒或普通感冒一样不现实。
  • 一项研究评估认为,在高感染率地区实现清零需要三个月的严格封控。
  • 2022年3月底至4月,多个中国国内媒体更进一步用“社会面清零”来形容吉林省(长春市)及上海市的爆发式疫情。
  • 4月下旬,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对媒体表示,“动态清零”方针等举措相当于为全民应对疫情变化、病毒变异传播等不确定因素购买一份保险,牺牲少数人的消费换取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且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有力保障民生和脆弱人群。
  • 2022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议上指出要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中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清零政策对于北京上海学子留学的影响

  •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两年多以来,多数国家开始走向与病毒共存之际,中国仍坚持清零思维并实施严厉的封城政策,导致部分留学生及家长出境受限,也引发部分民众不满,打算移居国外,虽然目前受限于封锁,他们连前往机场的路都举步难行。
    • 观察人士分析,中共盼控制出境人数以稳定人民币汇率,相关的封控措施到年底二十大开幕前恐怕都不会轻易松绑。
  • 受到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病毒影响,中国各地疫情四起,重灾区上海已封城超过一个月以上,但仍未现全面解封的迹象,民众出行受到严格限制。
  • 首都北京疫情也升温,一周内新增200多名病例后,全市人口2200万、近九成的人都已被要求进行核酸检测,以实现清零目标,虽然尚未全面封城,但学校、娱乐场所等都已遭封控。
  • 部分中国民众向美国之音表示,京、沪等地的封控措施已打乱留学生、家属和部分人士的出国计画。
  • 疫情、出境“双清零”-- 一名位于上海、因议题敏感而不愿意透露全名的何先生表示,他的24岁儿子在加拿大留学多年,去年回中国躲疫情后,原本打算今年返回加拿大,不料遇到封城,别说出境,现在他们“已经都出不了家门了,一切自由都被限制了,动不了了”。
  • 另一位在北京、也是因议题敏感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异议人士透露,北京近三个月来的离境管控紧缩,他身边许多朋友都反映出国行程受阻,尤其是未满18岁的小留学生及家长。
  • 这名异议人士告诉美国之音:“18岁以下的孩子未必能出得去,另外他们的亲戚、家人,在陪他(她)出去时,(办理)护照也受到了很大的困难,甚至于办不了护照。
    • 如果孩子的护照可以办,监护人不能办,那么这个孩子仍然也是出不去的,所以现在的问题就卡在了这些技术环节,过去都不是问题,现在都变成了非常大的问题。
    • ”他说,中国不只疫情清零,现在连“出国也清零了,双清零”。
  •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推测,北京选在此时扩大出境管制,可能目的在稳定人民币汇率和防止疫情扩大。
  •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学生家长如果要陪同(出国),势必要换汇,你需要的外汇就会更多,这样外汇储备会减少。
    • 从4月18号开始,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非常明显,贬值会导致大家会争相去储备美元,出境的(人)多,换汇会更多。
    • 因为我们(人民币)是不可自由兑换货币,要保持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又想要有限的自由兑换,中间取舍的问题非常艰难。
    • 从防疫的角度来说,我们实行的是动态清零,留学生家长如果出去后还回来,人员的交往多了以后,有可能带进来(病毒)。”
  • 面对美元偏强的走势,人民币走贬压力走升,自3月底以来已贬值4.1%。
    • 另据路透社4月28日引述野村证券预测,全中国多达46个城市正处于全面或部分封锁,总计约3.43亿人的出行严重受困。
  • 出入境“从严从紧” 恐持续至二十大前--分析人士说,中国扩大出入境限制已长达数月,短期内恐难松绑。
  •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导,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陈杰4月27日表示,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呈暴发态势,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家移民管理机构将继续实施从严从紧的出入境政策”。虽从严审发证件签证,但陈杰也说,将“继续为赴境外留学、就业、商务…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1]

经济学者眼中的[清零政策]

  • 近期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在北京等多个城市先后落地。
  •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及宏观研究团队在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如有更多城市采取类似措施,且这一常态化机制能够有效遏制病毒早期快速传播,将有助于中国的防疫措施过渡到更短、更具针对性的封控管理方式。
  • 高盛研究部认为,定期检测或将是中国未来数月在延续“动态清零”政策的同时,有效降低相关经济成本的关键部分。
  • 奥密克戎病毒传染性强,难以在传染早期识别并有效管控。
  • 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可在早期发现和隔离感染病例,显著降低全市范围内严格封控的经济成本,因此或将成为一个有效的折中方案。
  • 高盛研究部称,假设中国前30大城市及部分财政状况允许的二线城市都采取常态化全民核酸检测,那么其将覆盖全国约30%的人口及45%的GDP。
  • 如此措施虽然并非能成为完全遏制疫情的“万灵丹”,但可在一定期间内缓解并制约疫情或大规模封控措施对中国制造业及整体经济带来的扰乱和冲击。
  • 高盛指出,在大型城市出资实行市民常态化检测可能成为确保生产与消费持续运转的有效措施,有望对经济带来更为显著且更全面的积极影响。 [2]

目录

参考来源

  1. 林柏宏. 中国坚持清零阻离境 京沪等地学子留学路受挫. 美国之音. 2022-05-06 [2022-04-30] (中文). 
  2. 记者夏宾. 高盛: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助于中国平衡动态清零经济成本. chinanews. 2022-05-06 [2022-04-3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