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历史上在拉萨多处设立过,修复的点是因为旧房子依然存在,所以作为旧址陈列馆,2012年1月居住在这个大院的144户整体搬迁到了贡布塘的是现代化公寓。[1]

陈列馆所在的藏式传统大院名为“冲赛康扎康”,是三层藏式楼房院落,位于古城拉萨八廓街北街,地处拉萨老城区中心地段,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朝政府曾在这里成立首座驻藏大臣衙门,供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由于驻藏大臣可以从大院南楼的窗户近距离欣赏八廓街的繁华景象,因此这里被称为“冲赛康”,意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

前言

陈列馆的前言,概述了驻藏大臣制度的作用、地位: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划的领土,自元代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其有效行使主权,实施管辖。驻藏大臣制度是清朝实施的重要治藏制度,它不仅与蒙古汗王制度、郡王制度、噶厦制度、金瓶掣签制度、摄政制度一道,共同构建起比较完整的清中央治藏政策制度休 系,而且对上述政治制度起着统揽全局的功能,对于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的行使主权和施政管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驻藏大臣制度历经初创、发展、鼐盛、 巩固完善等历史阶段。期间,一百多位驻藏大臣先后赴藏任事,多项治藏章程相继出台,机构建制不断充实健全,驻藏大臣职能设定与职权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政治地位更加巩固,中央对西藏行使主权与施政管辖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和加强。

意义

作为拉萨老城区56座古建大院的重点修缮工程项目之一,驻藏大臣衙门旧址修缮工程于今年初正式启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大院进行修缮,并在其中开辟陈列馆,进行永久性展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民众免费开放。

背景

驻藏大臣(藏文:བོད་བཞུགས་ཨམ་བན)特指中国清代中央政府定制式派驻西藏地方并参与西藏日常管理的驻扎大臣,由非定制式留守大臣演变而来。早期称“钦差驻藏办事大臣”,简称西藏办事大臣,后提高职权而全称为“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设正副各一员,副职称帮办大臣。雍正六年(1728)始置,至宣统三年(1911)改任西藏办事长官,历一百八十三年驻藏大臣共八十三任,计五十七人(内有再任及三任者)。帮办大臣共五十二任,计四十九人。

陈列馆所在的藏式传统大院,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朝政府曾在这里成立首座驻藏大臣衙门,供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清内阁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来到西藏,办理西藏事务,次年宣布为参与西藏的日常管理(新功能异于以前的留守大臣),自此开启近两个世纪的驻藏大臣制度。

变化:1750年,时任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在冲赛康衙门成功诱杀了勾结准格尔部、意图谋反的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两人也在变乱中遇害,驻藏大臣衙门遭焚毁。为纪念两位驻藏大臣的英勇事迹,乾隆皇帝下令将冲赛康衙门改建为双忠祠。(背景: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的父亲颇罗鼐很受清朝信任、封为郡王爵位、统治西藏几十年、为西藏做出巨大贡献,他则杀兄夺权、图谋叛乱,被平定,此后清朝建立噶厦政府: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的堂弟班第达是平定他的重要人物,受到清朝重用,为第一届噶厦政府4噶伦里的首席噶伦,因为达赖喇嘛在这次平乱里发挥重要重要,清朝提高了达赖喇嘛在政权体系的地位,以前是规定郡王居首要行政地位、达赖喇嘛是居宗教领袖地位、驻藏大臣主要是监理政务,此后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的地位都得到提高、都居于首级地位——以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的共治体制取代郡王的独揽大权,在西藏不再设立郡王。打退廓尔喀两次入侵西藏的事件后,乾隆五十八年(1793)福康安会同各方面人士制定了全面管理西藏的章程和实施细则,即《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总理西藏政务,名称由“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变为“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加强了驻藏大臣对西藏一些传统的改革,以适应恶劣的全球新形势,这个时期,西方列强正在向亚洲大进军,不到半世纪,占据印度很久了的英国就发动了鸦片战争)

乾隆皇帝在其它地方修建新的衙门。

辛亥革命后,双忠祠先后用作邮局、警察局等机构。西藏和平解放后,大院分配给民众居住。

展览

沿着院内的石梯拾阶而上,一进二楼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唐、宋、元、明四个朝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和治理介绍。在三楼,复原当时驻藏大臣衙门的书房、公堂和议事厅如同将人带回了当年。

据介绍,陈列馆中的展览共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清政府驻藏大臣治藏事迹专题展、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复原陈列展、清政府驻藏大臣诗词书画生活展、民国中央政府治藏事迹专题展以及中国共产党治藏新纪元展等。展览通过展厅陈列、复原陈列、场景展示、图版展示等表现形式,展出各类展品数百件,充分表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随着政策制度体系的不断调整完善,历代中央政府能在西藏有效行使主权并施政管理。

走在曲折回环的展廊里,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同治七年的《英国外交大臣就传教士在拉萨传教事外交照会》、光绪十四年九月十二日的《升泰就领土争端事致印带兵英官函》、光绪二十一年四月的《亚东关税务司就亚东关务事致驻藏大臣奎焕照会》……一张张历史官函记载着驻藏大臣制度建立的185年间里,138名驻藏大臣为边疆巩固所作出的努力。通过展厅陈列、复原陈列、场景展示、图版展示等形式,展馆展出各类展品数百件,所有的这些都在默默地诉说着数百年来西藏的变与不变——变的是王朝兴替、政权更迭,不变的是中央政府对西藏一以贯之、行之有效的管辖和治理 。

规模

是三层藏式楼房院落。

据了解,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仿古重建项目建设规模约为4374.17平方米,沿街建筑修复总建筑面积2069.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6443.99平方米,整体工程约投入2.97亿元。

在展馆里,记者看到身着盛装的罗布用手机挨个房间拍照,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出生到去年搬迁,在这里生活了31年,看到今天的变化心里特别开心:“2012年1月,我们居住在这个大院的144户整体搬迁到了贡布塘,现在住的是现代化的公寓,房子很大,条件也好。这里没有修复的时候,房子有些陈旧,今天看到修复后的大院特别兴奋,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这里参观,了解西藏的历史。”

调查选点

据拉萨市文物局局长平措旺堆介绍,历史上在拉萨多处设立过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通过调查、考证后最终确定了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所在地:“通过我们调查以后,那几个点因为时间久远没有任何痕迹,这个点的房子依然存在,市委、市政府根据这个,把这里作为驻藏大臣衙门修复的点。我们根据历史记载记忆唐卡上面的图案,按历史仿古复原到当时的房屋格局。”

他说,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作为各族干部群众学习历史、认清现实、明辨是非的重要课堂,市委高度重视,齐扎拉书记从策划到居民搬迁再到布展内容线路设计都亲自参与,市委、市政府其他领导也关心支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狠抓建设、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拓展教育功能,使展馆史料更加丰富、场景更加生动,教育性、启发性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其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拉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开馆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2013年7月1日正式在拉萨开馆,展现了西藏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

其它地方的遗址

据拉萨市文物局局长平措旺堆介绍,历史上在拉萨多处设立过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其它几个点因为时间久远没有任何痕迹。 历史上,有的旧址的形象只存在于古代绘画和近代照片里。[2]

参考来源